| ||
印尼當局根據前些時推出的新國籍法,採取突破性的措施,以早日解決貧窮華裔居民的身分證明問題,使這些華人擁有有如身分證等的合法證件。 隨著農曆新年的來臨,全印尼數以萬計因貧窮而無力負擔辦理出生證及國籍證明的華人問題,再度浮上檯面。上任不久的雅加達首都特區省長法烏茲在春節期間透露,當局已決定採取突破性的措施,免費向迄今仍未擁有身分證(居民證)的貧窮華人提供身分證明。 他說,根據雅加達首都特區政府清點的結果,單單在雅加達西區就有二千名貧窮華人未持有身分證,當局已把其中七百三十九人的資料送交司法與人權部,要求發出國籍證明,然後辦理他們的身分證及貧窮戶籍。 他指出,當局這項措施有助於這些華人脫貧,使他們的子女在入學或求職時不再遭到困難。 據了解,上述未擁有身分證及出生證等合法文件的華裔居民,是住在雅加達西部達達比地區、被稱為「萬丹支那」的華人。他們因生活窮困、無力負擔辦理出生證及身分證的所需費用,因而長期未具備任何身分證明。儘管他們是在印尼出生,但仍未被視為印尼公民。 前年印尼頒佈的新國籍法規定,凡在印尼出生者自動成為印尼公民,但先決條件是需有出生證(出生紙)。不過,仍有大批貧窮華人因無錢辦理這一證明而身分未明。 另一方面,司法與人權部高官艾迪爾宣佈,該部已批准當格朗(舊稱萬登)地區的一千二百六十二名華人正式成為印尼公民。此項決定是為了落實司法與人權部不久前發出的簡化辦理國籍證明的政令。 他表示,中央政府關切仍有許多華人居民未擁有出生證及身分證的問題,這些被稱為「萬丹支那」的華人住在印尼雖已數代,但卻因赤貧而未辦理任何身分證明文件,地方政府也不敢證明他們的公民身分。 據指出,中央已下令地方政府官員,不得對辦理這些證件的華人收取手續費。但是,只有地方政府提出要求,中央才受理這些華人的國籍工作。 【2008/02/11 中央社】 |
「種族隔離」一詞對南非人而言,是用數十年光陰與血淚拼成的敏感字眼。南非自1940年代起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直到1990年前總統戴克拉克才釋放民權運動領袖曼德拉,並廢除這種制度。1994年曼德拉當選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南非也自此進入所謂「後種族隔離時代」,然時至今日,種族衝突依然時有所聞。
種族隔離時期,南非白人掌控經濟、政治資源,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種,小自生活起居,大至公民參政權,處處皆受限制。黑人不得進入白人居住地區,也沒有投票權。國內黑人抗爭時有所聞,國際社會亦對南非政府大加譴責並施以制裁。
1989年身為白人的戴克拉克當選總統,誓言消除南非的種族隔離衝突。1990年他釋放坐牢27年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曼德拉,並廢除種族隔離法律,一年內更讓非洲民族黨等60個反種族隔離團體合法化。
1993年,戴克拉克因對南非的民主貢獻,和曼德拉同獲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南非舉行首次大選,曼德拉當選總統,象徵政權由白人(戴克拉克)和平轉移到黑人(曼德拉)手中。
然而,雖然南非黑人在政治上已經出頭,社會上種族歧視觀念與矛盾卻仍根深柢固,非一朝一夕所可消弭。部分白人仍將黑人視為次等公民,黑人仍對白人充滿仇恨。自由邦大學爆發白人學生凌虐黑人校工事件,已在南非掀起軒然大波,又是一場不知何時能了的種族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