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裁員導致外國人離開 星人口可能減少

瑞士信貸銀行今天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新加坡未來兩年人口可能減少,主要是因為經濟惡化,企業解雇大批外國人所致。

這份報告說,由於新加坡經濟衰退,導致工作機會減少,且企業解雇外國人,預料到2010年前,將有30萬人被裁員,約有2/3,也就是20萬名外國人失業離開新加坡,相當於新加坡人口的4%。

這波裁員潮,將使得新加坡的人口從484萬人,減少到468萬人。

報告指出,由於高薪的外國人和永久居民遭到裁員,將損及新加坡的國內消費,可能進一步導致經濟嚴重萎縮,今年經濟可能萎縮2.8%,是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來,萎縮最嚴重的一次。

報告說,由於新加坡仰賴出口,對全球經濟局勢極為敏感,在需求減少、出口銳減下,導致新加坡經濟放緩。

瑞士信貸表示,從歷史的紀錄來看,新加坡在經濟高度擴張時期外國人口就增加,但在經濟萎縮時,外國人口就減少。

報告指出,新加坡從2004年以來創造了約80萬份新工作,但大概有超過50萬份工作職缺是由外國人和永久居民所填補。

瑞士信貸說,在上述創造的新工作當中,約有20萬份是在製造業,有另20萬份工作是在金融業和商業服務業,這些工作大多由平均薪資超過新加坡人的外國人所填補。

根據新加坡政府的數據,截至2008年年中,新加坡人口達到484萬人,其中有364萬人是公民和永久居民,其餘100多萬人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國人和他們的家屬。

【2009/01/20 中央社】

巴西中部原民 去年被殺人數全國最多

巴西原住民事務委員會(Cimi)調查指出,去年在中部南馬托格羅斯州(Mato Grosso do Sul)錄得的原住民暴力死亡案例居全國之首。

調查指出,南馬托格羅斯州去年計發生74宗原住民死亡案例,其中40宗被殺、34宗自殺。僅該州即佔去年在巴西全國發生的原住民被殺案例(53宗)的75%。自殺案例則比前年該州紀錄的22宗,增長54%。

儘管數據驚人,南馬托格羅斯地區去年發生的原住民被殺案例仍較前年有所減少,從53宗減至40宗。調查指出,該州發生的死亡事件,大部分都是因為瓜拉尼-卡尤娃族原住民(guarani-caiova)與地主之間的土地紛爭所引起。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的調查指出,去年巴西原住民被殺案例約減少40%,從前年的92宗減至去年的53宗。雖然如此,土地牧育機構(CPT)資料指出,近年來因農業經濟發展,原住民與地主之間矛盾加劇引起的衝突事件並未減少。

除了被殺案例,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還指出,全國發生多起針對原住民的嚴重暴力事件。例如去年10月,聯邦警察在巴伊亞州(Bahia)南部一起鎮壓吐比南巴族(tupinamba)原住民事件中,使用直升機和25輛巡邏車導致逾20名原住民受傷。(本文附有照片)

【2009/01/15 中央社】

加州外遷人數 50州榜首

從淘金熱的年代開始,加州就一直是片樂土,出現一夕致富的矽谷百萬富翁,以及成就年輕男女的好萊塢明星夢,但連續數年的加稅、沒有發展可能的學校、不受阻遏的非法移民和堵塞的交通,使許多加州家庭去年搬離黃金州,到其他州展開新生活。

在去年7月1日為止的1年中,從加州遷出的人數超過從其他州遷入的人數,加州在這段時間實質上失去14萬4000名居民,多過其他任何一州。雖然加州失去的人口相對於3800萬的總人口數而言很少,而且因為出生率以及合法與非法移民,加州人口實際上增加,但這是加州連續第4年遷出的人口比從別州遷入的人口多。而且因為其他西部州人口增加,加州可能面臨有史以來第1次失去1席國會眾議員席次。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再追求加州夢,而尋求遷出呢?加州失業率去年11月達8.4%,是全美第3高;2008年的法拍屋估計達到破紀錄的23萬6000間,超過之前9年的總和;個人收入去年約持平。而隨著州政府面臨預算赤字在18個月內達到416億元,居民將迎接更高的稅率、教育經費刪減,以及退稅延遲。

【2009/01/14 世界日報】

通膨破表》辛巴威搭巴士 一次1億元

辛巴威央行19日發行10億、50億和100億面額新鈔,圖為面額100億紙鈔,實際上只值25美元。
(美聯社)
非洲南部的辛巴威在政局動盪下經濟嚴重惡化,一周前才發行1000萬、5000萬、1億、2億、5億紙鈔已因惡性通貨膨脹不敷使用,辛巴威央行又在19日正式發行10億、50億和100億面額的新鈔,但面額100億紙鈔,實際上只值25美元(約台幣800元)。

辛巴威是全世界通貨膨脹率最高的國家,根據7月間公布的最新官方數據,通貨膨脹率高達231,000,000%,但目前實際通膨率遠遠高於此數字。

辛巴威應付通膨的一招是直接把鈔票上的0刪掉,近年已刪掉了13個0,7月間曾發行面值1000億的紙幣,11個0在小小鈔票上顯得十分擁擠,但數周內,千億鈔票又成廢紙,8月間央行發行新鈔時一口氣刪除10個0。但是不到4個月,100億大鈔又重新回到辛巴威民眾的生活中

辛巴威的政、經持續動亂,再加上霍亂肆虐,許多辛巴威難民於是逃往鄰國南非,把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中央衛理公會」當成難民營。圖為21日幾名辛巴威婦女睡在「中央衛理公會」的地板上。
(美聯社)
辛巴威印鈔票的速度總是趕不上一日漲個幾倍的物價變化,一周前發行的1億元紙鈔,如今只夠搭一次巴士,天文數字的食品價格,逼得許多人逃到鄰國。

央行發表聲明說,發行100億紙鈔是為了「便民」,政府同時把提款上限由5億增加到100億。等著領錢的人總是在銀行大排長龍,有些人乾脆睡在銀行門口,等銀行一開門就搶先領錢,但大把的鈔票連買一條麵包都不夠。

辛巴威曾號稱是非洲的穀倉之一,但近年來總統穆加比實施一連串激進的「改革」,包括將白人擁有的農場充公,土地分配給黑人,造成經濟崩潰,如今缺糧情況嚴重。

穆加比掌握軍隊,不時會派兵鎮壓、逮捕甚至殺害反對黨人士,因此辛巴威民眾對經濟崩潰和惡性通膨敢怒不敢言。幾個月前總統和國會選舉,穆加比雖又派出軍警鎮壓反對黨、騷擾反對他的民眾,選民仍用選票表達不滿,穆加比輸掉總統和國會選舉,卻以各種理由拒不交出政權。雖然在南非總統斡旋下,執政黨和反對派三個月前同意組成聯合政府,但至今仍對內閣人事仍相持不下。

政局動盪不安,該國又爆發霍亂疫情,8月以來已造成上千人喪生。

【2008/12/22 聯合報】

國際生存組織:波札那只顧礦業 無視原住民

國際生存組織發佈新聞稿指出,波札那政府審核通過一鑽石開採公司,在中部喀拉哈里保護區開礦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此舉明顯無視當地原住民布希曼人的生存權益。

國際生存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主任柯瑞(Stephen Corry)表示,波札那允許 Gem 鑽業公司在喀拉哈里(Kalahari)原住民保護區內的開採權,且批准這家公司可在野生地挖井取水,卻不讓布希曼人(Bushman)享有供水的權利,明顯的是要用任何方式把布希曼人通通趕出家園。

柯瑞指出,今年初 Gem 鑽業公司委託一家諮商公司造訪居住在喀拉哈里保護區內的布希曼人,聽取原住民對開礦的看法,最後公佈的結果是布希曼人支持當地的採礦。

但在事前,Gem 鑽業公司並沒有提供足夠的資訊給布希曼人,原住民甚至不知道一旦礦產公司進駐後,自己將無法從礦區挖井取水,柯瑞說,整個諮商過程完全不公平,波札那政府等於是讓布希曼人沒有立場表達看法。

散佈在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和安哥拉的布希曼人,是存在於南部非洲地區最久遠的少數民族,幾千年來,布希曼人仍維持傳統的游獵生存方式迄今,喀拉哈里保護區內則住著 Gana、Gwi、Tsia 等布希曼部落分支。

波札那 1980 年代初在喀拉哈里發現鑽石後,分別在 1997、2002、和 2005 年大規模強行撤離布希曼人,雖然波札那高等法院曾在 2006 年做出應讓布希曼人重返家園的判決,但波札那政府還是竭盡所能讓布希曼人無法返家並禁止打獵維生。

國際生存組織指出,目前只能住在喀拉哈里保護區外的布希曼人,只要打獵就會被捕或被毆,生活只能靠政府救濟,除非讓布希曼人返回世代居住的喀拉哈里,否則這一地球上特獨的少數民族和生活方式將瀕臨滅絕。

【2008/12/10 中央社】

取締寶貝套 印尼原民:別逼我穿褲

印尼巴布亞原住民「穿」著長而尖的葫蘆殼做成的寶貝套,站在草屋前,除此之外,全身光溜溜。印尼庫路魯村原住民這項傳統服飾,有可能因印尼通過的新反色情法,遭到取締。
(法新社)

印尼10月通過新的色情法,導致巴布亞部落原住民的穿著、舞蹈,以及崇拜陽物圖騰等地方傳統飽受威脅。巴布亞部落男子蘇羅巴抗議說,印尼政府不能強逼他穿褲子。他的族人男性全身不著衣、只披掛羽毛、鼠蹊部位罩著一個長而尖的葫蘆殼做為寶貝套。

自估年齡60來歲的蘇羅巴回憶說,上一次政府取締寶貝套,是在1970年代,最後徒勞無功。這種保護男性命根子的葫蘆殼在當地名為koteka。

他說:「我們當年就穿著像koteka的傳統服飾,一直到現在,始終如一。」

儘管反對聲浪不小,且爭辯多年,但在穆斯林政黨強行主導下,新法獲得通過,將所有涉及猥褻、淫穢或有違公共道德的事物和「身體動作」,列為犯法行為。新法雖有保護地方文化條文,但是反對者說,地方傳統還是可能遭到取締。

反對新法的一派人士指出,該法令對色情的定義太過籠統,從峇里島印度教寺廟中的裸體雕刻,到巴布亞部落原住民的傳統舞蹈和崇拜陽物的圖騰,都可能變成取締對象。

一般預料,印尼總統尤都約諾將很快簽署這項法令生效。

數千名峇里島人已群起抗議這項新法令,包括以基督教和萬物有靈論者占多數的巴布亞在內,非穆斯林區域的社運和政界人士已怨聲載道,擬發起非暴力抗爭。

在蘇羅巴所住的庫路魯村,戴葫蘆殼寶貝套是一項傳統。雖然蘇羅巴坦承,天冷時,他也和村中的年輕男女一樣,會穿上褲子。但接受新反色情法,意謂外力可強迫當地人放棄文化,這種想法令他們難以忍受。

巴布亞高地一直是反印尼運動的溫床。多數的巴布亞人認為印尼1969年透過選舉部族族長,聲稱擁有該區主權,是一項占領。該區傳統會議的成員馬貝爾說:「反色情法絕對是個威脅,它破壞我們的文化價值。絕對會有反彈,它違反原住民權利,不是我們想要的。」

【2008/12/09 聯合報】

英強迫畫界 四國搶地無寧日

印巴兩國間因喀什米爾多次兵戎相見,圖為印度警方正在鎮壓喀什米爾境內抗議的穆斯林。
(歐洲圖片新聞社)
1947年,英國勢力雖退出印度半島,卻留下了喀什米爾的領土爭議,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日後衝突。
其實,除此之外,英國在殖民印度期間,還畫設「杜蘭線」,造成了日後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領土爭議,以及「麥克馬洪線」,埋下中國和印度領土爭執的種子。
杜蘭線
19世紀,英國在南亞的勢力不斷向北擴張,到了1893年,阿富汗在英屬印度外務代表杜蘭的壓力下,被迫簽訂「杜蘭協定」,同意其中所畫定的印阿邊界,亦即所謂的「杜蘭線」。當時阿富汗答應「杜蘭線」東南廣大的普什圖族生活範圍交由英國管轄,英國則承諾於100 年後將土地歸還阿富汗。
不過到了1947年,英國勢力退出南亞,當初畫歸英屬印度的土地已成為巴基斯坦的領土,如今究竟應該歸還阿富汗,或由巴基斯坦接收成為雙方各執一詞的難解習題。
另外,印度東北方與中國西藏接壤之處,也在1914年3月由英國政府代表麥克馬洪爵士畫定了一條「麥克馬洪線」,讓英國勢力大大向中國西藏推進了9萬多平方公里。
麥克馬洪線
「麥克馬洪線」畫定時,西藏雖仍為中國領土,但實際上已經擺脫中國政府的控制。至於當初西藏當局為何同意畫定「麥克馬洪線」出現了幾種不同說法。一說指麥克馬洪當時承諾提供西藏5000支槍和50 萬發子彈作為交換;另一說則是西藏在無知的情況下簽了畫地協約。
英國勢力退出後,印度當局趁中國尚未全面控制西藏之際派兵進駐。1962年,中國發動「中印邊界反擊戰爭」取得勝利,不過在西藏獨立人士持續抗爭以及印度持續派兵駐守下,中國並未實際控制該地。
【2008/12/06 聯合報】

 

巴國有美中撐腰 印度不敢妄動
恐怖分子11月26日晚間攻擊印度商業首都孟買,進入泰姬瑪哈大酒店挾持人質。印度突擊隊29日開始攻堅,泰姬瑪哈大酒店冒出濃煙。
(美聯社)
孟買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印巴兩國的關係趨於緊張,不過並沒有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顯示兩國在國際政治的大環境下仍相當自制,不再讓印巴大戰的戲碼輕易上演。
孟買遇襲後,印度雖直指喋血事件為巴基斯坦境內恐怖分子所為,但並沒有立刻發動戰爭,僅要求巴國交出恐怖分子。一向在戰場中居於下風的巴基斯坦雖表明配合調查的意願,但拒絕交人,態度反而較印度強硬。

印度警方11月28日在歌德式建築的希瓦吉車站前持槍警戒。
(歐洲圖片新聞社)

印度軍事力量優於巴基斯坦,不過隨著美國911恐怖事件後,美國積極拉攏巴基斯坦合力對抗阿富汗的凱達恐怖組織,兩國關係趨於緊密。據估計,目前美國在阿富汗駐軍2萬6000人,有四分之三的補給是經過巴基斯坦領土和領空送進地處內陸的阿國。
尤其近些年來,美國將反恐中心轉移到伊拉克戰場,致使阿富汗境內的神學士及凱達組織有東山再起之勢。美國唯恐印巴衝突升高,導致巴基斯坦將反恐10萬大軍調回印巴邊界,讓反恐大計功虧一簣,於是積極安撫印巴兩國的敵對情緒。
巴國高階安全官員在孟買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就語帶威脅表示,未來48小時將是印巴兩國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而「倘若印巴邊境有任何事態發生,巴國將不再以巴阿邊境的反恐戰爭為優先要務。」


 

不僅美國依賴巴基斯坦,就連和印度有領土爭議的中國也需要巴基斯坦作為中國通向中東和印度洋的走廊。對中國海軍而言,目前尚無力確保石油與天然氣在印度洋上安全運送,因此中國必須開闢陸上通道,而巴基斯坦恰好位於波斯灣出口旁,是中國取代海洋運輸的首選。
在巴基斯坦有兩大強權撐腰,且同樣擁有核子武器的前提下,印度的態度變得較為謹慎,只能儘量備妥孟買恐怖攻擊凶嫌與巴國境內恐怖分子掛勾的證據,作為與巴國攤牌的憑恃,並安撫民心。
【2008/12/06 聯合報】

 

歷史淵源》喀什米爾 天堂變火藥庫
喀什米爾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的源頭,被世人稱為「南亞的火藥庫」。或許很難想像,西元7世紀的喀什米爾其實是佛學鼎盛的佛教勝地、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玄奘即曾花兩年的時間在此研習佛法。只是,隨著佛教逐漸式微,喀什米爾也不再平靜。
喀什米爾古稱「迦濕彌羅」,為喜馬拉雅山麓之古國,即我國漢朝時所稱之罽賓,建國於西元前2400年左右。阿育王(西元前304年∼前232年)即位後,因篤信佛教,建立無數佛塔,奠定了喀什米爾為佛門要地基礎。
唐代中國高僧玄奘於西元631至633年間在喀什米爾求法,受到當時國王的禮遇。玄奘在《西域記》裡說,此地有「伽藍(佛寺)百餘所,僧徒千餘人」;玄奘還描繪當時的喀什米爾:「此國四面環山,山極峻峭,往來隘口狹窄難行,宜稼稽,盛產花果,出龍馬、藏紅花及藥草。時至今日,紅蕊紫花的藏紅花仍然開滿原野。」
喀米爾地區於12、13世紀後落入穆斯林之手,佛教轉趨沒落,不過湖光山色仍吸引遊客駐足。英國殖民時期,喀什米爾是歐美人士趨之若鶩的度假勝地,當時這片好山好水曾被譽為人間天堂,足以媲美歐洲的瑞士。
不過英國殖民統治結束後,喀什米爾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的根源,兩國皆派駐重兵在此,旅遊業因而一落千丈。只是,當地著名的羊毛仍然經由其他管道銷往世界各地。
喀什米爾雖然分為「印控區」(中部、南部)和「巴控區」(西北部),不過東北部目前實際由中國占領,即所謂「中控區」。喀什米爾「中控區」已獲得巴基斯坦承認,但印度始終認為喀什米爾全境為印度領土的一部分。
 

 
【2008/12/06 聯合報】

 

 

俄分析家:美國將分裂成六塊

俄國知名政治分析家帕納林(Igor Panarin)10年前即預言,美國經濟將會大亂,最近他再指出,美國當前的經濟亂象坐實他長久以來的論點,他預言繼經濟崩解後,美國將分裂成六大區塊。

俄國外交部外交學院教授帕納林預言,經濟崩潰使美國政治體制脆弱、缺乏一統的國法,全國將分裂成:華人人口不斷成長的太平洋岸、西班牙語裔居多的南部、獨立運動日熾的德州、「心智獨特且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大西洋岸、有大批原住民人口的中部5個貧窮州,和受加拿大影響頗深的北部州。他甚至建議俄國對阿拉斯加提出主權主張。

美國新聞網站卓奇報導指出,俄國知名日報「消息報」引述帕納林所言指出,美元現在沒有任何堅實的基礎,美國1980年代初還沒有外債,現在外債多到形同即將雪崩。他說,1998年他初次提出美國會垮的預言,美國外債超過2兆美元,現在更超過11兆美元。

「消息報」指出,帕納林是10年前美國經濟還很強勁時,在澳洲一場國際會議上提出美國經濟崩潰論,盱衡當前美國情勢,更具說服力。

60歲的帕納林說,美國經濟已開始崩垮,發生金融危機後,紐約華爾街5家最大也最悠久的銀行已有3家不復存在,倖存的兩家也載沉載浮,虧損創下歷史紀錄。他說,全球金融控管系統已改變,美國不再是全球金融的主控者,角色將被中國和俄國取代,中國擁有全球最多外匯儲備,俄國則可成為歐亞金融主控者。

帕納林指出,美國有數以百萬計民眾存款泡湯,物價和失業率節節上揚,通用和福特兩家汽車製造商岌岌可危,可能讓好幾個城鎮居民全部丟飯碗。

【2008/12/01 聯合報】

年終照片精選》飢餓難過年


(法新社)

非洲衣索匹亞今年春天雨季降雨稀少,嚴重乾旱,糧食奇缺。據聯合國估計,衣國約800萬人需要緊急糧援。當地5歲以下幼童至少7萬5000人營養不良,圖中兩個月大女嬰因母親奶水不足,瘦得不成人形。

【2008/11/23 聯合報】

戰亂+饑荒 造就索馬利亞海盜國

索馬利亞21日發生政府軍與反叛軍衝突事件。目擊者表示,幾名疑似伊斯蘭教的叛亂分子攻擊當地政府官員的住宅,至少11名叛亂分子遭政府軍擊斃。
(法新社)

16日,一艘重31萬8,000噸,載有價值30多億台幣石油的「天狼星號」油輪,行經南非好望角時,遭東非沿海國家索馬利亞挾持,扣下25名船員。

這起震驚全球事件,是歷來噸位最大的遇劫船舶,贖金高達2,500萬美元(約8.3億台幣)。更嚇人的是,索馬利亞的海盜繼續成功劫掠希臘、泰國、伊朗的船隻,顯得有恃無恐。

索馬利亞,一個位於東非沿海,長年處於戰亂與饑荒中的國家,卻膽敢在北約國家與歐盟派海軍、飛機巡邏的海域,公然向各國船舶挑釁,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有人認為,「戰亂」、「饑饉」、「海盜」是了解索馬利亞的3個切入點,而前二者又影響著後者的生成。

索馬利亞人於西元750年遷入現在索國的西北角,然後不斷擴張版圖,16世紀時勢力達現在中南部首都摩加迪休附近。到了19世紀、20世紀初,索馬利亞人控制了這個非洲東部的一角。20世紀中,歐洲勢力入侵,索馬利亞被英國、義大利等國占領瓜分。

二次大戰後,西方勢力逐漸退出,英國於1948年與1955年將索國領土奧加登(Ogaden)與浩德(Haud)兩地交予索國西邊的衣索匹亞,也從而埋下索、衣世仇的種子。

1960年索馬利亞宣布獨立,中央政府成立,不過國內各派閥之間的內戰不斷,到了1991年,「索馬利亞聯合黨」的武裝分子推翻了巴烈總統領導的政府,自此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2000年,索馬利亞雖然設立了過渡政府,不過始終未能得到國內各主要武裝派別的承認,實際控制區域僅限於首都一隅。

目前索國除了過渡政府外,國內主要由「恢復和平與反恐聯盟」與「伊斯蘭法庭聯盟」把持。「恢復和平與反恐聯盟」是美國、衣索匹亞一直在暗中支援的索馬利亞世俗軍閥聯盟,他們資助金錢、武器和情報,藉以壓制當地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伊斯蘭法庭聯盟」則是索馬利亞的一個泛部族聯盟武裝組織,他們反對國外勢力介入內戰,不惜發動「聖戰」,背後傳有凱達恐怖組織支持。

在內戰頻仍、政府無法有效運作下,索國長期陷入貧窮、饑荒,然因索國位居交通要衝,北邊的亞丁灣是印度洋通往紅海、蘇伊士運行的咽喉,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每年光行經的油輪就達1萬8,200艘。

在無政府狀態的混亂局勢裡,饑荒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索馬利亞的海盜事業,索馬利亞東北方的艾爾港成為「海盜大本營」。

當地民眾指出,部分出身漁民的海盜因無法與拖網漁船對抗而被迫打劫,「非法捕魚是海盜猖獗的根本原因,海盜甚至自命為海岸防衛隊。」

根據統計,海盜去年所獲得的贖金高達3,000萬美元(約台幣10億),高於艾爾港所在的邦特蘭區一年2,000萬的預算總額。

因此,在索馬利亞內戰、饑荒無法短期內解決的情況下,海盜搶劫船舶的現象恐將層出不窮,索馬利亞外海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


【2008/11/22 聯合報】

大海吞土地 馬爾地夫要遷國

外國觀光客沿著馬爾地夫庫倫巴島海灘散步。有意購買國土的馬爾地夫去年曾邀集部分島國集會,共同研商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逐漸升高的對策。
法新社

馬爾地夫總統當選人納希德表示,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不斷抬高,國土貼近海平面的馬爾地夫終有舉國被迫他遷的一天;他打算為國人物色新土地。

馬爾地夫是舉世地勢最低的國家,國土的最高處距離海平面不過2.4 公尺。聯合國估計,至本世紀末為止,全球海平面可能提高將近60公分;納希德表示,如果氣候變遷持續導致海平面上升,馬爾地夫勢必難逃完全沒頂的命運。馬爾地夫面積298平方公里,約是金門的兩倍大。

41歲的納希德是馬爾地夫的第一位民選總統,11日宣誓就職。他表示將成立一筆基金,用以購買舉國他遷所需的土地。納希德的發言人沙吉表示,馬爾地夫新政府必須及時採取行動。他表示:「馬爾地夫人民非常關切全球暖化與環境的問題。我國的國土距離海平面約僅90 公分。海平面只要抬高,可能對馬爾地夫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毀滅性的威脅。」

20世紀期間,馬爾地夫部分列嶼周圍海域的高度抬高將近20公分。納希德認為,即使海平面只是略微抬高,馬爾地夫的大片國土也會沒入水中。

圖╱聯合報提供
他表示:「我們無法獨力阻止氣候變遷,因此必須購買其他地方的土地。這是未雨綢繆之計。」他又說,他曾與部分國家商討這項構想,對方「傾向接受」。

納希德計畫成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利用觀光收入購買土地,以備未來子孫有朝一日必須他遷時,有地可供建立新生活,以免淪為環境難民。他希望能夠在文化、飲食習慣、氣候形態近似的附近地區找到理想的土地,可能是印度或斯里蘭卡。大片國土無人居住的澳洲也在考慮之列。

納希德是在上月28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擊敗71歲的現任總統蓋約姆。蓋約姆自1978年以來一直統治這個觀光島國,他曾多次以政治罪名把納希德送進大牢。直到數年前,任何人公開表明有意尋求馬爾地夫總統大位,都會被流放到無人小島上。

除了準備遷國,納希德還保證掃除貪汙、減少國家支出,並將總統府改成該國第一所大學。

馬爾地夫觀光資源豐富,不過政府卻貪汙腐化,而且毒品問題相當嚴重,據說年輕人有三分之一吸毒。該國四成人口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社會不和諧導致出現宗教極端主義,去年曾發生攻擊觀光客事件。

【2008/11/11 聯合報】

俄、烏天然氣風波擴大 東歐叫苦

俄羅斯切斷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波及歐洲國家,導致匈牙利天然氣供應2日減少25%。圖為俄羅斯取道烏克蘭輸往匈牙利Vecses的天然氣管線。
(路透)

俄羅斯切斷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事態擴大,俄羅斯2日指控烏克蘭「偷竊」輸往歐洲顧客的天然氣,導致供應波蘭、匈牙利等國的天然氣量減少。受歐洲天然氣危機與美國增加戰備儲油刺激,國際原油價格重登每桶46美元價位。

俄、烏天然氣糾紛未解,美國能源部2日宣布趁油價回檔添購1,200萬桶戰備儲油,刺激國際油價勁揚。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輕原油2月期貨漲3.9%,以每桶46.34美元收盤;倫敦布侖特原油2月期貨漲2.9%,收46.91美元。

俄羅斯1日在與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談判破裂後,切斷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的偷竊指控引發烏克蘭強烈否認,宣稱已動用自己的天然氣儲備以履行歐盟的供應需求。

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2日深夜緊急呼籲,要求「立即恢復」天然氣供應,並表示波蘭和匈牙利的供應出現減少,其中匈牙利減幅達25%。

歐盟執委會說,接獲匈牙利和波蘭的報告,「通過烏克蘭管線供應的天然氣出現不規律」,匈牙利供應量減少約1,000 萬立方公尺,接近合約供應量的四分之一。波蘭則表示,透過烏克蘭減少的6%供應量,已由俄羅斯經由白俄羅斯的供應彌補。

歐盟國家的天然氣供應約25%(占總進口的40%)來自俄羅斯,其中大部分經由蘇聯時代興建的烏克蘭管線供應。捷克稍早提議在烏克蘭—俄羅斯及烏克蘭—波蘭邊界,設獨立的天然氣運輸監視站。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副執行長麥德維德夫,2日在倫敦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我們認為必須儘快開發替代的轉運管線,並希望歐洲採取必要措施以支持這個計畫的實現。」他否認Gazprom故意引發爭端,表示願意重開談判,但烏克蘭卻未派出談判代表。Gazprom目前正興建兩條新天然氣管,一條從俄羅斯波羅的海的維堡港(Vyborg)通到德國北部格萊夫斯瓦德(Greifswald)的北溪天然氣管(Nord Stream),一條穿過黑海到保加利亞,然後分往奧地利和希臘。

俄、烏都表示願意重開談判,但Gazprom執行長米勒2日的發言使短期達成協議的機率渺茫,他說烏克蘭今年須支付每千立方公尺418美元的「歐洲價格」,比2008年高出一倍多。


【2009/01/04 經濟日報】

波灣國家 締結貨幣聯盟

波灣國家領袖已簽署一項期待已久的貨幣聯盟協議,目標是成立共同的中央銀行,並在2010年前發行波灣單一貨幣,以促進貿易並強化貨幣政策。

波灣領導人30日在阿曼首都馬斯開特結束兩天會議後發表聲明表示,這項協議仍須獲得波灣合作理事會(GCC)六成員國政府的同意。科威特財長西瑪里說,協議應會在2009年12月12日前生效。波灣國家希望在2010年前發行統一貨幣。

GCC會員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說,會遵守2010年貨幣聯盟的目標,但GCC秘書長阿蒂亞承認,還需半年才能就聯合央行的總部地點達成協議。但波灣國家並未描繪出具體的政策行動。

波灣領袖2001年為貨幣同盟設定時間表時,規劃在2005年前擬定貨幣同盟的法律,2010年前發行單一貨幣。不過決策官員表示,GCC不可能在期限內達成任務。阿蒂亞說,GCC應該會在今年年中前確定央行的地點。阿聯、卡達和巴林都在爭取成為央行的所在地。

單一貨幣將使波灣國家的貨幣不再釘住美元,並能執行獨立的貨幣政策。GCC所有成員國在制定利率時,傾向跟隨美國聯準會(Fed)腳步,只有科威特貨幣迪納未緊釘美元,於2007年5月改成釘住包括歐元、日圓及英鎊在內的一籃貨幣。

在Fed為提振疲弱的美國經濟而大砍利率之際,GCC六國有五國的通膨率加速至10%以上的新高紀錄,導致GCC國家在2008年承受放棄本國貨幣緊釘美元的龐大壓力。

【2009/01/01 經濟日報】

走過十年》歐元區 迎接苦澀青春期

如果當前的經濟危機與人口成長帶來的壓力,傷及成員國財政,明年元旦就要邁入11周年的歐洲單一貨幣歐元,可能就要準備迎接苦澀的青春期。

歐元目前已有3.3億居民以及全球更多人口使用,幾乎已能和美元分庭抗禮,但當前的經濟危機,也讓歐元區面對成立至今最大的考驗。

歐元的可信度建立在歐洲聯盟穩定暨成長協定上,各國政府要訂定具體金融規範,在赤字與債務這方面的限制尤其嚴格。

但面對當前景氣蕭條,許多國家準備實施大規模的振興經濟方案,如此一來恐怕就得大幅舉債,無法遵守上述協定。

分析家認為,歐元區可望安度這段危機,但若ECB的貨幣政策未能協助所有成員國走出困境,可能會導致各國發生衝突,進而影響國際情勢。

部分人士預期,歐洲可望開始聯手解決經濟衰退的問題,但美國銀行經濟學家莫伊克認為,英、法、德等國可能各自為政。

莫伊克表示,除上述問題外,歐元區還得開始面對健康照護和退休年金支出日增的壓力。缺少一套有公信力的制度,強迫各國逐步恢復財政秩序,也是此區的隱憂。

斯洛伐克於元旦加入後,歐元區成員國將擴增為16個。專家表示,今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並未擴大成外匯災難,歐元區實在應該心懷感激。

當年推動歐元不遺餘力的前德國央行總裁提特梅爾(Hans Tietmeyer)表示,如果部分歐洲國家仍沿用原來的貨幣,這波金融風暴恐怕已帶來一系列的貨幣危機,危及這些國家的金融體系。

此外,在這波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歐洲央行(ECB)已大幅調降基準利率。這對義大利和希臘等歐洲國家而言,是無法憑一己之力辦到的事。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莫伊克(Gilles Moec)表示,如果沒有歐元區和ECB,這一年來的利率不可能降到這種程度。ECB已把基準利率調降至2.5%,明年可望還會繼續降息。

莫伊克指出,1992年到1993年那段經濟衰退時期,歐洲多國的經濟政策根本形同虛設,當時房貸利率高達14%。


【2008/12/29 經濟日報】

斯洛伐克 下月加入歐元區

斯洛伐克將在明年1月1日歐元慶祝十歲生日時,加入歐元區,和另外15個國家共用歐元,成為歐元區第16個會員國。

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執行委員艾穆尼亞(Joaquin Almunia)說:「2009年1月1日是歐元區和歐盟驕傲的時刻,因為斯洛伐克將在歐元創立十周年之際,成為第16個採用歐元的國家。歐元已經成為歐洲認同的象徵,是外匯市場堅強而穩定的貨幣。」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說:「我很高興我們要歡迎斯洛伐克成為歐元區的第16個會員國,2009年一開始,斯洛伐克人口袋裡大約會有3.29億歐元紙幣與硬幣。」

斯洛伐克商業銀行從9月起,開始接受歐元紙鈔與硬幣,而且對商店和其他企業供應歐元,以便商店與企業可以從1月1日起,用歐元收付與找零。

斯洛伐克總理費科27日對斯洛伐克國民表示,斯洛伐克在全球經濟危機之際,能夠從1月1日起採用歐元,可以說是相當幸運。

費科表示,情勢很清楚,在目前這種時刻,能夠採用堅強而穩定的貨幣,對擁有開放經濟的小國十分重要。費科說:「因此我讚揚2006年時建議我們在政府計畫中、納入2009年1月1日採用歐元的每一個人。」

費科也指出,歐元會吸引外國投資人到斯洛伐克投資,對斯洛伐克經濟一定會有正面影響。

費科強調:「我們堅持遵守(加入歐元區)馬斯翠標準的原則,我們必須符合這些規定。」費科提到,其中一項標準是要把公共財政赤字降到國內生產毛額的3%以下。

另一個問題是歐盟的成長與穩定條約強迫歐盟每一個會員國,每年必須把公共財政赤字降低0.5個百分點,在全球經濟危機的此刻,可能相當困難。

【2008/12/29 經濟日報】

城市產業》寶萊塢電影產量 全球最大

寶萊塢劇情大多易懂、通俗,歌舞排場華麗。
(彭博資訊)
 
與美國好萊塢齊名的印度寶萊塢是孟買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僱用約700萬人,每年產值21億美元。
(彭博資訊)

近年來印度經濟飛快成長,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已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大陸,令世人刮目相看。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印度欣欣向榮的電影產業,每年的成長率遠高於GDP,幕後主要推手就是座落在孟買西郊山谷的電影城寶萊塢(Bollywood)。

電影是印度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印度的電影產量傲視全球,每年發行近1,000部,約為美國好萊塢的兩倍,受雇和相關從業人員約700萬人,每年產值近1,000億印度盧比(約21億美元),近年來成長率高達30%,預計到2011年產值將達44.2億美元。

印度有兩大電影重鎮,一在孟買,另一在馬德拉斯(Madras)。孟買是印度電影的發源地,印度語電影的大本營,每年電影產量逾300部,約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印度1997年在孟買西郊成立規模最大的電影製片廠寶萊塢(取孟買舊稱Bombay的字首,取代Hollywood的字首),建立了以寶萊塢為中心的電影產業基地,寶萊塢也成為印度電影工業的代名詞。

每天2,000萬人次進戲院

印度境內11.47億人口所構成的龐大內需市場,成為支撐龐大電影產量的主力,每天有2,000萬人次以上的觀眾進電影院看電影。印度電影產業發達的原因與政府政策鼓勵有關,因為印度幅員遼闊,人口逾11億,境內階級分明、貧富懸殊極大,多數民眾生活窮困,為使民眾宣洩苦悶生活,政府鼓勵拍製商業通俗電影,並以低廉票價讓普羅大眾買得起門票,看電影成為全民運動。印度與孟買近年來經濟欣欣向榮,許多投資人視電影產業為搖錢樹,國內外資金蜂擁流入,更使寶萊塢如虎添翼。

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寶萊塢的製片路線以商業娛樂為主要導向,劇情大多易懂、通俗,而且是由俊男美女擔綱演出愛情故事,歌舞排場華麗。近年來寶萊塢的歌舞片電影,甚至風行到美國好萊塢,北美、歐洲及澳洲等地也都流行看寶萊塢電影,學跳寶萊塢的舞蹈,成為印度最夯的文化輸出項目。

內容通俗招致批評

寶萊塢電影當然也難免招致影評人的批評,認為寶萊塢電影的通俗與陳腔濫調,很難受到國際影展的青睞,因此,「寶萊塢」也被有些人士解讀具雙關含意:一方面是指其電影產業規模可媲美好萊塢,另方面暗諷其多數影片粗拍濫製。

近年來,印度經濟突飛猛進,消費者可支配所得增加,對高品質視聽娛樂需求不斷提高,促使印度電影業者在電影製作暨發行的技術不斷提升。此外,隨著印度新生代導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電影製作技術的推陳出新,以及技術愈見純熟製作團隊等,改變了主流電影的呈現內容,傳統寶萊塢歌舞片固守的老套以及公式化的固定模式,已日漸減少,針對特定消費族群所拍攝的電影,以及更貼近或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影片也日益增多。

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吸引許多好萊塢製片大廠與外國投資人競相與寶萊塢電影業者合作。例如,今年2月著名金融家索羅斯(George Soros)以1億美元入股印度製片業者信實娛樂公司(Reliance Entertainment);去年新力影視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與印度娛樂集團Eros 國際公司達成數千萬美元的合作協議,發行第一部由好萊塢出資製作的大預算印度語電影「魔幻藍詩」(Saawariya);迪士尼(Walt Disney)今年初也提高在印度UTV軟體通訊公司的持股,後者是去年票房賣熱電影「同名之人」(The Namesake)的製片商。

【2008/12/22 經濟日報】

城事•城視》亞洲最大貧民窟 就在孟買

緊鄰孟買金融中心的達拉維區是亞洲最大貧民窟,住了約100萬居民,區內許多家庭工廠在市政府推行改建計畫後將被迫遷離。
(彭博資訊)

孟買居民柯九瑞有資產,沒現金。雖然他家位於價值200萬美元的土地上,但他在印度人口最稠密的孟買市區遞送包裹,每日只賺約6美元。

柯九瑞住在孟買的達拉維區(Dharavi),是這裡約100萬居民中的一個。這個面積僅2.5平方公里的區域位於通往孟買市心中的鐵道旁,緊臨孟買的黃金地段,卻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

政府建商 計畫開發翻新

隨著孟買經濟蓬勃發展,這片從紅樹林溼地發展成貧民窟的地方將被夷平,市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計劃在這興建辦公大樓、公寓和購物中心。

1995年起就住在達拉維且能提出證明的家庭,都可分得一間免費公寓,但新家只有225平方呎(20平方公尺),約一間客廳的大小。

柯九瑞育有七名子女,住達拉維逾30年,他說:「我為什麼要和家人搬進那麼小的地方?要我們搬,就該提供同等的生活空間。」他在達拉維占有約700平方呎的地,在孟買一飛沖天的房地產市場,至少值1億盧比。

20歲的卜傑里擔任導遊,經常帶好奇的觀光客參觀達拉維,他說:「以前這裡只有沼澤和灌木。現在有大錢可賺,全球建商都來了。國內機場和商業綠地就在附近,所以地價很高。」

將目前滿是磚房和鐵皮屋的達拉維,改建成住商混合大樓的競標程序,預定明年中完成。改建需時七年,房地產總價上看100億美元。

達拉維改建案切割成五大區,已吸引26個投標團隊,包括DLF及Unitech在內的78家印度開發商,以及雷曼兄弟公司、杜拜世界(Dubai World)及中國世茂集團在內的25家外商。

50萬居民 即將無處可歸

雖然開發商將為2000年普查時登記有案的8.7萬戶家庭蓋房子,但仍可能有50萬居民流離失所。

住在另一個貧民區的卜傑里說:「很多人將無家可歸,達拉維有一半是租屋房客,什麼補償也沒有。」

達拉維區內無數小工廠也將被迫關門大吉。這裡約有5,000 家簡陋的小工廠和數百家的家庭工廠,產品從薰香、印度烤麵皮、醃黃瓜、絨毛玩具到蠟燭都有,估計產值達10億美元。達拉維商人福利協會會長安準說:「大部分人知道達拉維是窮人聚居之地,很少人知道這裡生產力也很高。」

許多達拉維居民擔心,此區改建成新的中產階級社區後,他們會住不慣,可能賣掉他們的新居。印度自2005年開放外資投資房地產,房價已上升四倍。

牙齒因嚼檳榔而染紅的裘海瑞說:「這裡將住滿有錢人。一切都向錢看,我們甚至可能不准走在高級區裡。」49歲的裘海瑞有六名子女,靠做香皂每天賺150盧比。建築系學生坦柯說:「重新開發是好事,但方式不對,政府應該讓我們能活得下去。」

【2008/12/22 經濟日報】

印度最大城》孟買金融夢 破滅了

泰姬瑪哈飯店象徵孟買躋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夢想,但在11月26日的恐怖攻擊中起火燃燒。
(路透)
孟買是印度最大都市,也是印度西部沿海馬哈拉施特拉省(Maharashtra)首府,在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了超過1,300萬市民,近幾年來印度經濟的突飛猛進就以孟買為代表,尤其是孟買金融中心異軍突起,儼然成為南亞金融新霸主。然而,金融海嘯加上上月發生在印度孟買金融區的恐怖攻擊,可能粉碎孟買躋身國際金融中心的美夢。

過去幾年來,世界級的大銀行一致看好孟買躍登國際金融中心的潛力,大舉擴張在孟買的營運,希望分食印度快速成長的經濟創造的金融大餅。摩根士丹利公司花4.25億美元買下在印度的合資事業JM金融公司;高盛集團和美林公司也與合資夥伴分割,成立獨立的營運。

曾經,眾人期待…
科技服務業加持,全球都看好。


看好孟買的金融業者希望孟買的規制,擴大到足以與香港和新加坡兩大亞洲金融中心分庭抗禮。去年,在大銀行主管助力下,一個專家委員會向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報告,描繪如何把孟買建設成世界級金融之都的藍圖,包括修改印度僵化的法規制度。

這份報告說:「孟買擁有人力資本、強大的全球資訊科技服務產業,以及龐大的腹地等強項,使印度具備眾多在全球金融市場競爭能夠成功的優勢。」

不過,今年來席捲的全球金融海嘯也強力衝擊印度,從花旗到高盛等國際銀行也相繼縮小孟買的營運。花旗宣布設在孟買的貸款部門花旗金融(CitiFinancial),和數家投資銀行與企業銀行將裁員1,000人。

紐約金融中心在911恐怖攻擊後的經驗,似乎可以讓孟買放寬心。911後紐約的金融與房地產市場迅速復元;而印度經濟雖遭到全球不景氣重創,長期展望仍十分樂觀,且孟買在南亞的金融地位也沒有其他城市足以匹敵。

不過,孟買當局在這次恐怖攻擊的應變能力備受抨擊。印度數一數二的企業集團塔塔(TaTa)旗下的泰姬瑪哈飯店(Taj Mahal)是攻擊的目標之一。集團董事長拉丹•塔塔就說,孟買的危機應變能力有待加強。

和世界各地許多金融中心一樣,孟買的經濟在飛奔數年之後,近來隨著世界景氣下滑。金融中心所在的孟買南區房地產交易幾乎陷於停滯,10月價格和房租比一年前下跌20%,仲介業者預測未來幾個月還會再跌25%。

即使在恐怖攻擊發生前,孟買的旅館住房率就已大幅滑落。過去業者抱怨旅館擴建速度太慢,而今年9月和10月的旅館平均住房率已跌至60%以下。

孟買證券交易所的主要指數SENSEX30指數,從年初逾2萬點至今已腰斬到約1萬點。
(彭博資訊)
以銀行家為主要顧客的印度釀酒商蘇拉葡萄園創辦人沙曼特說:「連孟買的象徵泰姬瑪哈飯店都慘遭攻擊,的確令人難過。這是對孟買所象徵的一切的可怕打擊,要恢復昔日榮景需要一段時間。」

如今,弱點浮現…
惡劣的基礎建設,有待改善。

除了恐怖攻擊外,其他因素仍是孟買邁向世界級金融中心的阻礙。一位孟買的國際銀行主管說,孟買惡劣的基礎建設——擁擠的道路、貧民窟、危險的火車——若不改善,很難讓人寄予厚望。他說:「世界金融危機和恐怖攻擊,暴露了孟買的弱點。」

孟買達拉維區(Dharavi)號稱亞洲最大的貧民窟,當局正規劃全面改建這個舊孟買的象徵,但孟買的經濟發展若因金融美夢破碎而延遲,改建計畫可能受影響。可以確定的是,長期以來為廣大孟買貧民編織美麗幻想的寶萊塢,仍會繼續欣欣向榮。

【2008/12/22 經濟日報】

東協六國簽貿易協定 為單一市場鋪路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東協)六個會員國今天在新加坡簽署貿易投資協定,為東協在2015年之前建立單一市場鋪平道路。

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和馬來西亞等東協(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ASEAN)會員國的經濟部長,在新加坡簽署了三份涵蓋貨物、貿易和投資與服務的貿易投資協定。大部分東協之間的貨物往來,關稅已經逐漸降到零或5%,並希望能在2015年前建立東協單一市場。

不過,還有越南、菲律賓、泰國和緬甸等東協會員國尚未簽署上述三項協定,東協官員說,這四國將擇期簽署這三項協定。

由於東協輪值主席國泰國發生政治動亂,導致東協高峰會(ASEAN Summit)必須延到明年2月舉行,因此上述東協六國決定先在新加坡簽署上述貿易協定,以加速東協經濟整合的進程。

新加坡貿工部長林勛強在簽署三項協定時表示,在全球爆發經濟危機的此刻,這三項協定的簽署,將有助本區域國家在未來兩年信貸緊縮、投資水準下滑之際,吸引外來投資。

馬來西亞國際貿工部長慕希丁在受訪時也指出,這三項協定是東協建立經濟共同體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東協的經濟部長們因而同意在新加坡簽署這些協定,以便讓協定盡快生效。

今天由東協六國簽署的三份協定,原訂本月在泰國舉行的東協高峰會上,由東協十國簽署。但是,在泰國首都曼谷爆發反政府示威活動,導致當局宣佈把東協高峰會延到明年3月。不過,在泰國國會選出新總理艾比希後,艾比希宣佈把東協高峰會稍微提前到明年2月24日至26日舉行。

【2008/12/16 中央社

能源業愁錢 俄不擇手段國有化

俄國政府打算利用這波經濟危機,乘機把一些垂涎已久、財務告急的企業收歸國有,尤其是90年代國力衰弱,不慎落入民營業者手中,掌控大量石油、天然氣及其他能源的公司。紐約時報報導,俄國政府為了達成前述國有化目的,甚至不擇手段,出動國安特務,收歸過程黑幕重重。

俄國前總統、現任總理普亭長久以來認為,1990年代俄國政府把儲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天然資源交由民間企業開採經營,是大錯特錯。普亭以鐵腕把企業國有化,最明顯的例子是2003年收回曾是俄國最大石油公司的尤科斯(Yukos)石油公司。尤科斯大股東、前俄國首富霍多科夫斯基因為逃漏稅、詐欺被判刑,聲稱自己遭政治迫害。

最近一件重大案例發生在10月29日。紐約時報報導,俄國最大碳酸鉀生產商烏拉卡利(Uralkali)老闆萊伯洛夫雷夫(Dmitri Rybolovlev)突然被普亭心腹、與國安特務有極深淵源的副總理塞金(Igor Sechin)請去「喝咖啡」,作陪的還有一位負責調查金融犯罪的內政部次長。

塞金表示要重新調查2006年烏拉卡利的一場礦災,可能重罰該公司。該礦災由未知的地質異常引發,無人傷亡,官方本已認定公司無需負責。萊伯洛夫雷夫願意出資修復礦災受損的基礎設施,但被塞金拒絕。原因很清楚:政府要定了烏拉卡利。

烏拉卡利生產的碳酸鉀是肥料主要成分,受惠於去年糧食、商品價格大漲,今年上半年營業額為去年同期兩倍,達11億美元,獲利更暴增為三倍多。該公司一受調查,股價就開始走低,已暴跌六成多,跌幅遠甚於俄國股市。

俄國政府3日表示還需兩星期進行調查,讓萊伯洛夫雷夫花錢消災的希望變得渺茫。但分析師強調,塞金目睹股市對官方插手的反應如此強烈後,可能罷手。塞金是國有化企業的主要「突擊者」,但有時是為了幫助對他友好的企業。尤科斯國有化後,許多資產被國營Rosneft 石油公司占有,Rosneft 的董事長正是塞金。

克宮以非常手段影響企業,讓外資對俄國投資環境失去信心,或可解釋為何俄國股市今年績效全球最差。不過,這也可能迫使克宮節制,減緩企業國有化的步調。

【2008/12/09 聯合報】

斯洛伐克 歐洲的底特律

斯洛伐克汽車製造業欣欣向榮,每人平均產量高居全球之冠,被譽為歐洲的底特律,圖為南韓起亞汽車在斯洛伐克北部大城日利那的工廠。
(美聯社)

前共產國家斯洛伐克的汽車工業欣欣向榮,每人平均產量高居全球之冠,被譽為歐洲的底特律,儘管全球衰退的烏雲罩頂,這個東歐小國憑著廉價技術勞工、優惠稅率,以及便利交通等優越條件力抗不景氣,經濟表現一枝獨秀。

斯洛伐克有540萬人口,2007年生產57.1 萬輛車,創該國史上最高紀錄,相當於每1,000人生產105.7輛車。產業官員說,今年產量將更上層樓,達到61萬輛。

南韓起亞汽車公司(Kia)斯洛伐克廠總經理朴俊凡(音譯)說:「我們考慮增加人手,而非裁員。」起亞2006年底在斯洛伐克的日利那市(Zilina)興建10億歐元(13.6億美元)的大型廠房,現在每60秒就能組裝一輛房車或休旅車。

斯洛伐克汽車產業協會(ZAP SR)秘書長諾瓦可娃預測,從現在到2010年汽車業會再創造3萬個工作機會。她說:「我們有成長優勢,但坦白說,我們無意和底特律相提並論,因為不想落到同樣下場。」

除日利那的起亞廠,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有福斯車廠(VW),西部大城特拉瓦也有標緻雪鐵龍車廠(Peugeot Citroen)。這三家車廠共雇用斯洛伐克7.6萬名員工,且吸引供應商、零件製造商群聚附近,產值高達208億歐元(268億美元)。

分析師說,斯洛伐克吸引汽車業的原因在於,擁有廉價的技術勞工、稅率低、工會勢力不大、公路運輸方便,且位處歐洲心臟地帶,緊鄰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其他前蘇聯共和國等新興市場。

斯洛伐克勞工的平均月薪為650歐元(840美元),汽車工人每月能掙到800歐元(1,033美元),但不到德國汽車工人薪資的四分之一;斯洛伐克汽車工人的退休金與醫療保健費用,也只有底特律三大汽車廠員工的零頭。當地工會則和外國雇主達成協議,工資雖依通膨調整,但加薪幅度不能超過公司生產力的某個百分點。

德國蓋爾森基辛大學(Gelsenkirchen)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懷疑,斯洛伐克能力抗全球經濟衰退、維持過去的成功。他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或汽車製造商能在這場危機中倖免。」目前似乎還未受不景氣影響的斯洛伐克,預計2008年的成長率為7.4%,明年約有4%。

【2008/12/02 經濟日報】

聖保羅》這裡的富豪 以直升機代步

巴西經濟近年飛快成長,但金融重鎮聖保羅市內的交通卻糟糕透頂,尖峰時刻交通阻塞的路段加起來可以長達200公里。由於堵塞狀況嚴重,主要幹道旁常見眾多攤販聚集,向駕駛人兜售點心與飲料,富豪則改以直升機代步,形成當地獨特的空中奇景。

目前聖保羅市涵蓋郊區約有1,800萬人口,市內有600萬輛私人汽車、65萬部機車與3.2萬輛計程車。市區顯得寸步難行,主因是1960與1970年代間,數百萬人從鄉間蜂擁至當地謀生,但政府並未依據人口規模確切落實都市更新。

經濟復甦使交通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巴西通膨溫和,基準利率維持在歷年最低水準,因此刺激民間掀起一波購車潮,估計聖保羅每天平均有800輛新車掛牌上路。

然而,交通擁塞已成巴西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據聖保羅州交通局秘書處估計,由於交通打結導致生產力下降,每年至少讓聖保羅市損失41億里拉(24億美元)。

不僅如此,社會治安也備受威脅。道路糾紛引發槍戰或鬥毆流血事件,屢次登上報紙頭條,交通也常因路障而動彈不得。擔任清潔工的曼德斯每天得轉三次車上班,她說:「這真是夢魘,交通狀況已幾近令人抓狂的地步。」

交通量爆增使老舊的道路基礎建設不堪負荷,成為聖保羅市政府最大的挑戰。聖保羅大學城市規劃專家坎普斯說:「長期來,國內常用權宜之計解決問題,但如果狀況持續下去,四、五年後將導致整個城市運作停擺。」

巴西政府為紓解交通,大舉投資蓋高架橋和隧道,但卻適得其反,造成商務人士與銀行家等社會上層階級搭乘直升機通勤,而一般民眾只能飽受數小時塞車之苦,或被迫在沒有空調的公車上擠沙丁魚。

據巴西國家民航局統計,1999年至2008年間,聖保羅州的直升機已從374架暴增至496架,數量超越紐約與東京,居全球之冠。目前單是在聖保羅市,就有420架直升機。

交通每況愈下,為聖保羅市市長卡薩(Gilberto Kassab)的連任之路投下變數。如今當局已採取新措施改善路況,包括拓寬22個重點區域的道路、訂定卡車市內行駛的新規則,以及管制卡車與汽車的進城時間。

城市規劃師指出,聖保羅目前最需要的是拓展地鐵路線。當地地鐵開通40年來,只鋪了6公里的鐵道;相形下,約在同期動工的墨西哥市,目前地鐵路線長達200公里。聖保羅當局已計劃在2012年以前,投入6億美元擴建與新增鐵道,使地鐵總長增加一倍。(取材自路透)

【2008/11/10 經濟日報】

聖保羅》摩托車男孩 製造街頭亂象

風馳電掣、桀驁不馴是聖保羅摩托車男孩的最佳寫照,這群城市信差善於殺出交通重圍,為企業快遞文件與貨物。儘管惡名昭彰,他們卻是維繫聖保羅金融中心脈動的功臣。

聖保羅約有數萬名摩托車男孩,多數來自市中心附近的貧民區,普遍教育水準不高。他們最為外界詬病的是不守交通規則,常在變換車道時擦撞汽車、撞壞後照鏡,甚至出手毆打搶道的駕駛。

由於道路糾紛的狀況加劇,聖保羅當局決定祭出鐵腕,包括提高強制險費用、禁止摩托車快遞員使用市區兩大要道的快車道,以及強制他們穿戴安全裝備等。

不久前,這群快遞騎士不滿權利長期被打壓,決定走上街頭示威,向外界爭取尊重與道路使用權。機車駕駛人工會主席弗列達斯說:「這是快遞工作歷史性的一刻。我們不願老是被忽略,希望獲得社會重視。」

機車快遞是危險的工作,據巴西機車駕駛協會統計,2006年約有380名快遞員車禍喪生,9,000人受傷。擔任快遞四年的蘇薩把外界敵視歸因於社會階層分裂,他說:「多數人不樂見較貧窮的機車騎士占用道路。我們為了餬口而得冒生命危險,而且服務社會,並未帶給社會麻煩。」

(取材自路透)

【2008/11/10 經濟日報】

巴西高原門戶 聖保羅大跳經濟森巴

去年大漲73%的聖保羅證交所(Bovespa)指數則是經濟繁榮的表徵,圖為Bovespa交易員忙於交易的情形。
(彭博資訊)
 

初次到聖保羅(Sao Paulo)旅遊的人可能發現,這個南美洲最大城市給人的印象迥異於巴西令人聯想的嘉年華氣氛,這裡的金融區、林立的辦公大樓與富麗堂皇的旅館,車水馬龍的道路,以及忙碌緊湊的生活步調,充分展現它扮演巴西經濟火車頭的地位。

聖保羅市是巴西東南部人口眾多、最富裕的聖保羅州的首府,人口多達1,200萬人,若包括外圍的都會區則有1,800萬人,是美洲第二大的都會區,僅次於墨西哥市,也是全球第19大城市。從16世紀中葉耶蘇會的傳教士建立的村落、18世紀初正式發展成市鎮至今,聖保羅向來就是全世界進入巴西遼闊高原的門戶。

種族社經地位 仍有差異

幾世紀以來的白人、黑人移民與印地安人的融合,已使這裡變成真正的種族大熔爐,白人、黑人、印地安人以及混血的後代,共同生活在這個色彩繽紛的大都會。可想而見的是,聖保羅人的社會和經濟階層仍舊沿著膚色不同而呈現顯著落差,以義大利和葡萄牙後裔為主的白人約占人口的35%,掌控著經濟大權;愈深的膚色幾乎等同於社經地位愈低落。

聖保羅市的經濟活動從20世紀上半葉以「咖啡市」聞名於世,到了下半葉各種製造業紛紛崛起,及至世紀交接時已逐漸轉向以商業、金融等服務業為主。今日的聖保羅是南方共同市場(Mercosor,涵蓋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烏拉圭與巴拉圭)的金融中心,有眾多本國與國際銀行業、法律事務所和消費者服務業在聚集在此營運。

對外國企業來說,巴西現在是投資拉丁美洲的首選,而進駐聖保羅則是跨入巴西廣大市場的第一選項。外國人對聖保羅最貼切的描述之一是:嘉年華歸里約,政治歸巴西里亞,錢則歸聖保羅。

聖保羅市2005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1,500億美元,占巴西GDP的逾12%。如果聖保羅市是一個國家,其GDP在全世界將排名第47,和匈牙利或紐西蘭差不多。過去幾年來,以聖保羅為代表的巴西經濟躍居為全球舞台的新星,大量湧進的外來投資、商品價格飆漲、原油與石油氣的探勘,以及一連串新建設,使巴西經濟飛快成長,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同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金磚四國」之一。

今年5月,聖保羅證券交易所(Bovespa)和巴西商業與期貨交易BM&F)合併為新的BM&F Bovespa交易所,成為美洲第二大、世界第三大證交所。Bovespa去年大漲73%,是全世界最亮眼的股市之一,但今年來指數跟隨全球股市下跌而滑落。Bovespa去年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創下37億美元的歷史紀錄,今年的IPO已顯著減少。熱絡的金融交易活動使聖保羅變成「巴西的紐約」。

旅遊產業 尚未好好經營

不過,儘管聖保羅人在巴西其他地方的人眼中可能是工作狂,造訪此地的外國人仍可明顯感受它保有巴西遺世獨立和樸質純真的特質。旅遊聖保羅並不方便,許多景點每周有幾天關閉,景點也看不到太多推銷紀念品的商店。來這裡的觀光客發現,他們只是恰巧來到這裡,而非被精美包裝的旅遊促銷所吸引。

聖保羅似乎在說:愛不愛隨你,我就是這樣。

【2008/11/1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