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伊斯坦堡都市更新 吉普賽人無地容身

  • 2008-07-29 中國時報 【特約撰述高麗娟╱伊斯坦堡專題報導】

 ▲羅姆人(吉普賽人)藝人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蘇陸庫雷區演奏傳統音樂。蘇陸庫雷區是歐洲最古老的羅姆人社區,但卻正面臨被拆除重建的命運。(法新社)

     歐洲最古老的羅姆人(Romanlar)社區,土耳其伊斯坦堡靠近古城牆的蘇陸庫雷區(Sulukule,意為有水的城樓),自2006年12月13日官方公報發表了緊急土地徵收決議後,開始在城市化的名義下,面臨拆除重建的命運。

     羅姆人起源於印度北部,大約在西元1000年離開印度,經阿富汗、波斯、亞美尼亞、土耳其,而抵達歐洲。羅姆人也被土耳其人稱為吉普賽人(cingeneler),但大多數羅姆人都認為這個名稱具有歧視意義。吉普賽一詞,源於歐洲人對羅姆人起源的誤解,當時歐洲人以為羅姆人來自埃及,於是稱之為埃及人,吉普賽(Gypsy) 一詞就是埃及(Egypt)的音變。

     目前大約有800萬至1000萬羅姆人生活在歐洲,而在土耳其估計有70萬人左右,伊斯坦堡的蘇陸庫雷區是最有名也最古老的羅姆人聚居區,約有千年歷史。1950年代這個社區一部分被拆除,1982年也經歷拆除命運,不過,隨後在選票考量下,經過整頓,發給住戶土地所有權狀,現在大約有3400人到3500人居住。

     秉承吉普賽人傳統,土耳其的羅姆人也擅長音樂歌舞和手工藝,受教育不多,屬於低收入戶。蘇陸庫雷區到1999年被以危害公共秩序理由加以整頓為止,夜夜笙歌有如嘉年華會,是伊斯坦堡中下階層人士飲酒尋歡作樂的去處,土耳其電影常以此地為背景,他們自成一個生活圈子,不能融入主流社會。

     蘇陸庫雷區在羅馬時代是賤民聚居的地區,鄂圖曼帝國征服伊斯坦堡之後,興建的城牆最低點就在此,也是引河水入城的地方,所以地名含義是有水的城樓。這裡的古城牆、破落的住屋,或者在漆得五顏六色的成排房子前洗曬地毯的婦女、背著弟妹的小女孩,常成為要拍攝伊斯坦堡古老破落印象的攝影師選擇的焦點。然而伊斯坦堡被選為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而擬定的重建計畫中,土耳其政府去除這種負面印象自然就成為首要之務。

     於是地方加上中央,雙管齊下,從2007年年初就開始強制執行拆遷計畫。以市政府的說法,住戶享有優先購買新建房子權利,可是以當地一般居民的收入來看,即使10年分期付款也無法負擔。而重建計畫中有大型旅館、鄂圖曼古典風格的別墅、高級公寓,為此居民譏諷政府重建社區,「不是對抗貧窮,而是對抗窮人」,目的是要把並不被視為是土耳其文化歷史代表的羅姆人趕離蘇陸庫雷區。

     今年6月22日,美國吉普賽龐克樂團Gogol Bodello來伊斯坦堡以歌聲支援蘇陸庫雷區羅姆人捍衛古老社區文化﹕「我們要說一件和伊斯坦堡有關,和你們城市有關的憾事,在蘇陸庫雷發生的,在其他許多地方也發生,你們是要人們被驅離住所,而有更多麥當勞、更多連鎖旅館,還是要保護你們的歷史和文化呢﹖」

     2007年10月,聯合國適足居住權特別報告員和歐洲委員會人權專員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歐洲各國政府保護羅姆人的居住權。

     聲明指出,歐洲地區反羅姆人的情緒近年來高漲,在歐洲十幾個國家,羅姆人遭到強行驅逐的次數和人數都不斷增加。出於對市場因素考量和對羅姆人的歧視,很多地方政府在進行城市建設時,將羅姆人驅逐出市中心以及公共視野之外,漸漸成了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從政客的眼光來看,重建是市政生財之道,維持原狀還要花錢去維修,何況吉普賽文化又不是土耳其的文化特色,蘇陸庫雷區和所有改建的城市邊緣社區一樣,不都是城市之瘤﹖

     目前使歐洲最古老的羅姆人社區面臨消失的城市建設計畫,已經不是箭在弦上,而是已開弓沒有回頭箭,因為市政府連同中央政府已經在2007年年初不顧民意展開拆除工作。只不過,在當地居民努力不懈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7月初正式警告,如果一意孤行,伊斯坦堡將要付出被從文化遺產名單剔除的代價,這才讓伊斯坦堡市長表示將重新審視整建計畫。蘇陸庫雷區的羅姆人現在只能冀望,在重新審視計畫時,至少能夠保留一處羅姆文化區。

巴西人口老化速度增快 家庭趨向少子化

  • 2008-07-30 【中央社】

     巴西人口正以較預期為快的速度老化。據巴西地理統計局今天公布「全國人口及健康調查」指出,二零零六年每位巴西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僅達一點八位子女,這是當局原本預測到二零四三年才會達到的指數,和先進國家已經相差無幾。

     營養改良、節育成功醫學進步,造成巴西年老人口日益增加,家庭趨向少子化。這樣的現象對巴西社會來說,同時產生正負面效應。

     婦女生育率降低直接引起的正面結果,是學童人數減少,這樣一來,理論上每位學生可獲得的教育基金將提高,初期有經濟活動能力的人口也會有所增長,帶動國家經濟成長

     雖然這是簡而易懂的邏輯:工作人口增加,需要照顧的兒童人數減少,勞動者口袋就會剩餘更多的錢。然而,納稅人口的成長速度也會比退休人口慢。

     巴西「財經報」指出,二零五零年,巴西八十歲以上的人口應接近一千四百萬人。這樣的結果可能造成:勞動者必須延長繳納社福捐的時間,才能夠領到相當的退休金,而這都是因為有經濟活動能力的人口將減少。

     據巴西地統局預測,二零五零年,巴西勞動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例應達三比一,但理想的平衡比例是五比一。

     無論是從人口還是經濟角度看,巴西都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但這也意味著政府將面臨新的挑戰。

     一九七零年至九零年間,巴西政府的教育方針只限於興建學校,但現在也必須著眼於改善教學品質。醫療衛生方面則因為社會人口老化,公共醫療政策也不能只像過去聚焦於貧窮引起的疾病,還應該注意與老年有關的健康問題,增加投資,才能提供老年人較高品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國際瞭望:柏威夏之爭是殖民遺留禍患

  • 2008-07-31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為了解決柏威夏神廟附近領土紛爭的柬泰兩國部長級會議已中止,原因很簡單,柬埔寨剛選舉完,泰國政府正面臨倒閣與否的處境,誰也不能讓步,這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給所有曾被壓迫、剝削者留下的遺患,而且是有意留下來的。印度與巴基斯坦之爭如此,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之爭如此,非洲國家之爭如此,甚至日本與南韓的島嶼之爭也與殖民問題有關。

     關於柏威夏之爭,寫本小說或者拍攝成電視連續劇也絕對能吸引讀者與觀眾。

     遠在18世紀末,泰國(當時稱暹邏)與越南經常交戰,柬埔寨(當時稱高棉)即成為爭奪對象,最後泰越瓜分了柬國,柏威夏神廟劃割予泰。1871年,法國以戰爭手段自中國取得越南宗主權,當然也繼承了越南對柬國的一半宗主權。1893年,法國侵泰,1903年泰國與法國簽定和約,泰放棄對柬埔寨宗主權,而在法泰勘界過程中,法國大動手腳,將柏威夏神廟劃歸柬埔寨,其目的當然非神廟,而是其戰略制高點。

     廿世紀1930年代,泰國披文等軍人政變,取得大權,要想雪恥便鼓吹與軸心國(德義日)結盟,而二戰爆發,泰國便趁法國之敗而與日本商量收復柬國主權,後來日軍入侵中南半島,泰軍於1941年1月9日對柬發動攻擊,但出師不利,幸虧日本調停,法國(當時已是維琪政府)將柬國部分領土割讓給泰,柏威夏重歸泰國。

     1945年9月日本戰敗,法國以反對泰國加入聯合國為威脅,迫泰交出已佔柬之領土,柏威夏又失去了。

     及至1954年法國敗於越共,柬埔寨獨立,泰國卻趁政權交換時偷襲柏威夏,兩國遂交戰,而為了不使古蹟毀於戰火,柬埔寨向國際法庭控泰入侵,復因法國的全力協助,1962年6月15日國際法庭判決柏威夏神廟歸柬。

     但荒唐的是西方帝國主義者的國際法庭法官,他們在地圖上輕描淡寫地劃了條分界線,而這條分界線竟然是在通往神廟半山腰梯石的第186台階上,廟是柬埔寨的,通路卻是泰國的,這不擺明在製造將來的糾紛嗎?

     泰柬之間近年來關係還算可以,柬埔寨加入東協後更無衝突,但西方控制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突然宣布將柏威夏神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便令泰柬互爭了。

     而此時,正好柬埔寨要改選國會,總理韓森當然要激發民族主義情緒,所以不惜派兵前往,果然這強硬態度使他領導的「柬埔寨人民黨」在選舉中大勝,而泰國呢?薩瑪政府正面臨「民主聯盟」的反對,要將這個就任不久的政權搞垮,他豈能讓步,而一旦讓步,軍方再搞一次政變都可能,於是也派兵對峙,雙方都未開槍,但絕無撤軍可能,而談判也只有陷入僵局。

泰2成男生傾向變性 特設「中性」廁所

  • 2008-07-31 中國時報 【潘勛╱綜合報導】

     泰國是很能容忍男子變性為女子的國家,甚至東北部的「坎邦中學」設立「中性」廁所,供性別認同為女性的男學生使用,不僅獲得學生推崇,其他學校也在考慮是否該跟進。

     坎邦中學很以校內的廁所為豪;廁所幾乎一塵不染,周遭都是熱帶花卉,曾奪得全國衛廁整潔獎。然而還有一點很突出的便是:男廁與女廁之間,有間廁所,其指示牌人像半是男生半是女生,藍紅各半,那便是有變性傾向之男學生專用的廁所。

     坎邦中學校長西提薩克表示,他估計每年級的男生當中,自認為寧可生為女子者佔10%至20%;那些學生到男廁時,常常會被嘲笑,所以改去女廁,但如此讓女生們很不舒服。到最後,性別認同為女子的男生們十分困擾,學業常常受到影響。

     「英國廣播公司」29日報導,坎邦中學搭建了「中性」廁所後,深受性認同為女的男學生歡迎;廁所外,好些看來像女孩的十來歲男生對著鏡子,整理髮型,塗擦面霜。

     13歲學生崔瓦提表示,他們那群人不是男生,因此不想用男廁,希望藉此能讓男生們曉得:這群同學是超性別的。

     只是,性認同為女的男生依然得穿男制服,不准化�,而且在他們這個年紀,絕不可能動變性手術。

     西提薩克校長表示,以他在泰國教育系統服務35年的經驗而言,他見過許多這樣子的男生,而且那些男生的性認同從來沒改變;其中很多人長大去動變性手術,其餘則成為男同志。

糧荒無解 太子港窮人啃「泥餅」

  • 2008-07-31 中國時報 【郭篤為╱巴拿馬卅日電】

     美洲最貧困的海地,多年來只靠外援,現正面臨國際糧價飆漲最艱困的時刻。政局持續動盪和國際援助相繼縮水,正把民眾推向大規模飢荒的邊緣,今年四月飢荒引發的暴動,推翻當政的總理,但卻對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從而在首都太子港出現聳人聽聞的「泥餅現象」。

     孕婦嚼食補充鈣質

     太子港最窮困的太陽城地區,是包括聯合國維安部隊都敬謝不敏的貧民窟。寧可放棄種植傳統玉米卻等著國際援助的貧民,在等不到麵粉時,貧困孕婦嚼食用來補充鈣質的泥餅成為暫時充飢的唯一選擇。

     泥餅的滋味,雖然加上鹽與乳馬琳,民眾仍然謔稱為彷彿「吞漂白劑」,當然比不上玉米餅或麵包,市場裡也不缺需要烹煮的大蕉,但這些遠比泥餅來得昂貴,大家的腰包都掏不出錢,還是只有「望蕉興嘆」。

     糧食黑市走私猖獗

     國會對新總理人選的審核已經拖上4個月,連農業專家出身的浦雷華總統都無計可施。部分上好的大米和玉米透過邊境走私到多明尼加換取更好的利益,餐廳裡有著香噴噴的麵包和海鮮。對吃著泥餅的民眾來說,只是天方夜譚。

     一名11歲的多明尼加黑人小孩,上周外出和鄰居玩耍時失蹤,這位因為膚色被軍警誤作鄰國海地偷渡客,而在街頭遭「一網打盡」遣送到海地的不幸男童,數日後在人權組織的協助下走回母親的懷抱時,由他口中道出了海地的真相:「那隔鄰國家的貧困實在令人不敢回味,首都太子港竟然有人賣泥餅,而我卻坐著走私糧食到多明尼加的順風車回家。」

     農業被毀全靠補貼

     國際糧價狂飆,對全國2/3、僅以1美元維生的海地民眾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海地民眾主要開支的進口糧食今年將出現八成的漲幅,這也是四月份飢民轉為暴民,把前總理狼狽攆下台的主因。

     歐美國家以自由貿易為名,摧毀了海地的傳統農業,再以廉價補貼糧食養成海地民眾過伸手的日子,也正是海地政局動盪無法平息的主因。

     英國「基督徒援助」組織證實糧食並不短缺,但民眾根本買不起,未來一年間大規模的飢荒難以避免。據一名泥餅小販表示,由太子港郊區運到太陽城的原料也受到國際油價上漲的影響而無利可圖,飢民甚至連泥餅都買不起,銷售量已經跌了一半。

     援助國家自顧不暇

     上世紀80年代起國際貼補的廉價糧食逐步摧毀傳統農業,去年以來狂飆的油價和糧價,使得連種子都買不起的民眾上山砍樹燒成木炭賣錢,主要的農業區光禿一片。

     一名海地港的民眾投書加勒比海媒體時指出,過去一個山谷農業地帶生產的大米就能餵飽全國,現在就算人口翻了一番海地還是有希望。國際援助應該朝恢復農業著手。不幸的是,援助國家自顧不暇,「芭樂票」正和油價、糧價上漲呈現相同的漲幅,加勒比海陽光下靠伸手過日子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

金屬熱 黑海沿岸國家進補

  • 2008-07-22 工商時報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金屬市場發燒,成為黑海沿岸的東南歐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補丸。

     蘇聯解體後,保加利亞努力發展經濟自主,而這波金屬熱為這個「玫瑰之國」注入加速其經濟成長的動力,這樣的情形還泛見於其他大多數東南歐國家

     為搶搭這班金屬多頭列車,東南歐的金屬製造商開始拓展鄰近市場,並希望藉著向外擴張來壓低成本

     歐洲最大的金屬製造商Norddeutsche Affinerie預估其對黑海沿岸國家的銅供應量將增加一倍。Norddeutsche還打算在該區打下穩固的客戶基礎並增強實力。

     Norddeutsche的執行長德魯文表示,該公司正努力「向前看」,試著開發能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的高附加價格產品

     這波金屬熱所帶動的相關投資,使歐盟中最窮、但也是成長最快的會員國之一的保加利亞,得以在去年享受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達6%、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成長15%的佳績。

     Norddeutsche於6月將其靠近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的皮爾多普精煉廠之銅產量增加18萬公噸。如果東南歐需求大增,這家德國公司接著將把產能進一步提高30%。該公司還考慮擴張其在該區的下游生產作業。

     土耳其銅線製造商Sarkuysan也希望其提高金屬產量的舉動,有助削減成本

     總部位於伊斯坦堡的Sarkuysan,目前一年從俄羅斯、烏克蘭與智利進口約13萬噸銅,約為其所需的3分之2。

     不過,保加利亞與土耳其跟世上大多數國家一樣,躲不過能源價格持續躥升壓力;此外,通貨膨脹增溫則是另一個問題。

     羅馬尼亞加速發展核電,或可為東南歐減輕電價上揚的壓力。該國在塞爾納佛達興建核電廠,有一座已在去年開始營運,另外兩座預訂在2015年前完成興建投產。

奈國想增產原油 先除三害

奈及利亞武裝份子搭著快艇,在富產石油的邦尼河支流中巡邏;奈及利亞政府上周建議和他們談判,結束產油區的動亂。
路透

原油價格屢創新高,奈及利亞原油日產量卻降到20年來最低點,助長油價漲勢。奈及利亞武裝份子暴力威脅、投資不足、專業偷油的三大難題如果不能解決,油價可能飆到200美元。

6月下旬,主張分離主義的好戰份子搭著快艇,威脅皇家荷蘭殼牌公司設在離海岸120公里的邦加島海域產油設施,迫使殼牌停止生產五天,造成奈及利亞原油日產量降到150萬桶。

石油公司除了應付武裝騷擾外,工業級竊油行為的威脅同樣嚴重,竊油網路在奈國海岸尼日河三角洲產油區十分活躍,一天最多竊取50萬桶原油,為不法份子和分離份子帶來雄厚的資金與武器支援。

另一方面,奈及利亞政府行動遲緩,政府的決策幾近癱瘓,妨礙投資,威脅石油工業的長期健全。政府官員卻堅稱,短期內,大型海洋石油開發計畫即將投產,2010年奈及利亞原油日產量會提高到400萬桶。

但除非奈及利亞領袖改善安全,也批准眾多停擺的計畫,否則原油日產量想要增至200萬桶,都會有問題。因此奈及利亞現在需要英雄,解決三大難題。

去年5月上任的總統雅拉都亞保證要推動改革,扭轉奈及利亞能源部門走下坡的趨勢。奈及利亞擁有362億桶石油蘊藏,是安哥拉的四倍,但安哥拉增產速度快,今年4月時,日產量首次超越奈及利亞。雅拉都亞深思熟慮的作風為他贏得「慢慢來老爸」的外號,但他可沒有時間慢慢來。

早在2006年前,奈及利亞石油工業就已經陷入危機,叛亂份子造成五分之一的生產設施停產,但西方大石油公司推動龐大的海域石油計畫,象徵奈國石油工業改革的新希望。武裝份子對空鳴槍,騷擾殼牌海域石油設施,加上每天至少損失2,000萬美元的盜油,粉碎了奈及利亞靠深海油田重振雄風的希望。

石油業者除了擔心沒有安全的生產環境外,也擔心政府長期不投資新的石油計畫,西方大石油公司指出,雅拉都亞的改革計畫造成了不確定的氣氛,以致於新計畫的批准幾乎陷入停頓,如何改革奈及利亞國營石油公司,也是一大問題。

雅都拉亞的能源顧問艾伯加表示,改革很快會加速決策,實際情形沒有表面上這麼差,他會努力解決各種問題,讓石油工業大步前進。如果各種問題能夠解決,2009年中前,奈及利亞的原油日產量會提高到250萬桶。

但如問題不能解決,奈及利亞增產,解決世界石油供應不足的可能性終究是一場幻夢。

【2008/07/21 經濟日報】

麥香堡指數 人民幣最被低估

「經濟學人」雜誌24日公布今年的「麥香堡指數」,顯示很多地區的貨幣匯率都相當反常,若以麥香堡作為購買力平價(PPP)的標準,歐元匯率被高估50%,人民幣則遭低估49%。

麥香堡指數(Mac Index)是依據PPP的理論編纂,也就是說貨幣匯率應該讓一籃食品的價格在世界各地相等。只不過「經濟學人」的這個通籃只包含一個項目,就是在世界各地都買得到的麥當勞麥香堡。

該指數以一個麥香堡在世界各地換算成美元的售價,來比較各國的匯率,「經濟學人」上一次公布麥香堡指數是去年的7月。

目前一個麥香堡在美國的平均售價是3.57美元,但歐元區的消費者卻必須付出3.37歐元,也就是5.34美元的價格才能買到。如果兩者的購買力要一致,歐元的匯率應該是1.06美元,而不是製作指數時的1歐元兌1.59美元以上。也就是說,若以麥香堡作標準,歐元對美元的匯率被高估50%。

以同樣的方式計算,瑞士法郎對美元高估了78%,英鎊高估28%,而挪威幣更高估達121%。不過在亞洲地區,情況剛好相反。

在中國地區,一個麥香堡售價是人民幣12.5元,相當於1.83美元,以PPP計算的對美元匯率應該是人民幣3.50元兌1美元,比起實際的6.83元兌1美元,約低估49%。此外,台幣低估31%,日圓低估27%,韓元低估12%。

新聞小辭典

麥香堡指數(Mac Index):

「經濟學人」獨創的比較方式。從麥當勞麥香堡的售價,來評估某個地方貨幣的匯率。以購買力平價(PPP)為依據。


【2008/07/25 聯合晚報】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報告:日本企業倚重非正式員工造成生產停滯

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天發表年度勞動經濟白皮書指出,企業擴大僱用非正式員工造成生產力停滯,以成果主義取代根據資歷決定薪水的作法並未成功。報告呼籲企業基於長期角度培育人才以提高員工的生產附加價值,強調這才是邁向人口減少的日本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

這項題為「勞動經濟分析」的年度報告,把企業非正式員工定義為「並非心甘情願的勞工」。報告指出,一九九零年代日本經濟崩潰後景氣低迷,企業為削減人事費將僱用重點由正式員工移至非正式員工,使得非正式員工大幅增加,造成勞工工作滿足感的長期低落。

統計指出,服務業方面,非正式僱用勞工占總數的比率由一九九二年的百分之二十四點六,增至二零零七年的百分之三十九點四;製造業方面,由百分之十七點七擴大至百分之二十二點九。

統計指出,整體勞動生產力的成長,和一九七零年代的百分之四及一九八零年代的百分之三點四相比,一九九零年代只增加百分之一,二零零零年代也只成長百分之一點七。

報告指出,不少企業引進業績成果主義,取代傳統的論資歷調升薪水的長期僱用方式,主要目的是削減人事費,這種制度雖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工作意願,但是對待遇和薪水不滿的勞動者為數頗多,未必可謂成功,包括適用範圍和評價標準的明確化等制度上的運用,尚有很多有待改善之處。

白皮書呼籲日本企業,應立足於長期角度培育人才,使具有生產力的勞工能累積豐富的工作經驗而提高個人生產附加價值。報告並指出,有必要經由長期的勞方和資方合作,建構令彼此都可接受的薪水制度。

一九九零年代經濟崩潰之後,日本企業引進側重非正式勞工的人事制度,造成社會貧富懸殊擴大,日本執政黨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厚生勞動省擬於即將召集的臨時國會提出勞動派遣法修正案,原則將禁止派遣一日僱用勞工。

【2008/07/22 中央社】

觀天下》印度教徒歧視 穆斯林以暴制暴

美國「反恐中心」今年4月指出,印度去年死於恐怖攻擊的罹難者累計超過1,000人,除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動盪的戰區外,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全球恐怖攻擊最頻繁、死傷也最多的國家。

在印度發動恐怖攻擊的人成分相當複雜,作案暴徒包括印度東北部少數民族分離主義團體、旁遮普省意圖獨立的激進錫克教徒,以及東部、中部地區毛派共黨游擊隊。

不過,印度政府最常指控的兇手,是伊斯蘭極端分子,順便罵一罵信奉伊斯蘭教的鄰國巴基斯坦暗中支援這些激進團體。

印度1947年獨立之初即爆發慘絕人寰的印度教徒、穆斯林血腥衝突,從此埋下雙方長期緊張對峙甚至相互殺戮的禍根。

印度十億人口中,八成是印度教徒,穆斯林占一成多,約一億四千萬。絕大多數穆斯林都是安分守己,不願惹事,更害怕發生恐怖攻擊後成為被報復對象。

但只要極少數激進穆斯林犯案,就讓全體穆斯林被貼上恐怖分子標籤,這一點不只是印度,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狀況。

印度激進穆斯林作亂的動機之一,是抗議穆斯林在印度被歧視。由於印度實質上是印度教徒為主體的國家,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之下,低種姓者和穆斯林等異教徒連求職都會受到不平等待遇,印度政府人力資源發展部就曾發表報告指出,求職者的姓名如果屬於低種姓者或穆斯林,錄取機率遠低於同一資歷或同一資格、但屬於高種姓印度姓名者。

穆斯林在生活上遭遇種種歧視,加上居於弱勢,又多次和印度教徒發生流血衝突,難怪有激進者會採取暴力手段。

印度官員承認,印度教徒動輒以暴力對付穆斯林,以及印度穆斯林未受到法律充分保障,是少數印度本土穆斯林走向極端的關鍵。

這種歧視若無法解決,印度受到的恐怖攻擊不會停止,不僅對印度國家安定構成嚴重威脅,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關係難以改善,印度和巴基斯坦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印度只要遭到恐怖攻擊,許多印度人第一反應就是歸咎「巴基斯坦支援的伊斯蘭恐怖分子」。

【2008/07/28 聯合報】

非洲資源 土與中印搶奪

繼中國和印度之後,全球新興市場之一的土耳其也開始投入搶奪非洲資源行列,土耳其外交部長巴巴江上週會見非洲聯盟代表團時表示,預定八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伊斯坦堡舉行的「土非投資高峰會」,將使雙邊未來關係更強化和多樣化。

肯亞「商業日報」報導,由非盟協辦、土耳其首次主辦的「土非投資高峰會」,是經濟快速成長的土耳其為因應國內經濟需求壓力日增的背景下召開,會議期間,土耳其料將為非洲大陸增加額外投資和貿易流動的機會。

報導指出,土耳其正成為非洲新富階層家具、電器、地毯等消費產品的主要來源市場,而為了加入歐洲聯盟,土耳其在經濟上則必須保持穩定的經濟成長,因此,過去五年來,土耳其與非洲貿易已從二○○三年的五十億美元,增長到去年的一百二十億美元。

從土耳其對外貿易部的數據顯示,土國預計二○一○年以前,與非洲雙邊貿易額將增漲到三百億美元,以肯亞為例,在既有雙邊貿易協定下,土耳其出口化學肥料、合成樹脂和紡織品等產品,肯亞主要出口項目則為茶葉和手工藝術品。

在國際合作署的主導下,土耳其為在非洲取得更多的天然礦藏資源投資機會,與非洲大陸間貿易投資協議,將使土耳其捲入印度和中國已在進行的資源爭奪戰。

二○○七年五月獲准成為非洲開發銀行非區域會員國之後,將為土耳其投資非洲基礎建設計畫形成一個很好的平台,並進一步打開土非合作的新領域,例如,土耳其投入數百萬美元進行非洲人道援助,主要受援國包括蘇丹、衣索比亞和塞內加爾等國。

【2008/07/29 歐洲日報】

比利時人 使用瓶裝水積習難改

【中央社布魯塞爾八日專電】

為環保節能常傳出停用瓶裝水或礦泉水的呼聲,但顯然並未影響飲用瓶裝水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比利時消費者,使用瓶裝水的習慣顯得牢不可破。

美國市長會議在六月二十三日通過的一項決議中,呼籲美國各市政當局逐步淘汰瓶裝水,並推廣使用自來水;類似呼籲在瓶裝水個人平均消費最多的義大利及包括英國及法國等其它西歐國家也時有所聞。

這些呼籲的主要論點除考量到使用保特瓶包裝的瓶裝水會造成環境污染及運水過程耗費大量能源外,也認為瓶裝水並不一定比自來水衛生及安全,從而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健康。

但這一呼籲並未影響到習慣飲用大量瓶裝礦泉水的比利時消費者,而比利時當局與環保機構目前也無意向其它國家跟進,要求當地消費大眾不再使用瓶裝水。

比利時聯邦政府保護消費者暨公共衛生及環保部主管瓶裝水事務官員鐸維勒就說,「我們並無推動要求民眾減少或停止使用瓶裝水的計劃。」

然而,這一立場並不表示比利時政府不關心使用塑膠瓶包裝瓶裝水可能造成污染環境的結果。

鐸維勒表示,比利時早在十年前就已立法,開始對包裝瓶裝水的塑膠瓶課徵特別稅,並鼓勵消費者購買較容易回收的玻璃瓶裝水;此外,比利時政府也要求消費者必需購買藍色的垃圾袋,以回收使用後的塑膠瓶。

他說,「我們採用措施的觀念並非要求人們不再飲用瓶裝水,而是希望以價制量,祗要使用塑膠瓶裝水就要花費較多的金錢去支付特別稅與特定垃圾袋的花費,逐漸改變習慣。」

談到瓶裝水的運送可能影響到節能與廢氣排放的問題,鐸維勒承認,比利時人大量消費瓶裝水的習慣的確增加能源的開銷,祗是目前尚未考慮到這一問題,未來可能會慢慢地鼓勵民眾飲用自來水。

儘管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2001年發佈的研究報告,已因瓶裝水不見得比自來水健康,再加上可減少塑膠瓶使用量及減少運送瓶裝水造成文通擁塞與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理由,建議工業國家消費者放棄使用瓶裝水,但做為環保組織之一的該會比利時分會,目前卻並無打算採取呼籲當地民眾停止飲用瓶裝水的行動。

WWF比利時分會的發言人表示,至今並未呼籲當地消費者不要使用瓶裝水,也未就這一議題推動任何特定的運動,未來是否會鼓勵比利時人減少或停止飲用瓶裝水,目前並不知道。

依據比利時瓶裝水聯盟提供的資料,比利時瓶裝水消費量排名歐洲第四位,個人消費量則排名全球第四。

聯盟秘書長拉佩吉認為,要想比利時人改變飲用瓶裝水的習慣並不容易,因為喝瓶裝水已成為比利時人生活上的一種文化。她說,「我自已從小就被教育成應飲用礦泉水。」

事實上,自從羅馬人首先在比利時亞登山谷的斯巴市發現優質礦泉水源,並自1583年開始裝瓶裝銷售後,已養成比利時人飲用瓶裝礦泉水的生活習慣。

拉佩吉就指出,由於比利時的瓶裝礦泉水來自天然水源,加上嚴格的法律管制,遠較來自廢水水源處理過的自來水安全,再加上數百年來一直飲用礦泉水,以及歐洲擁有眾多的自然礦泉水源與美國大不相同,民眾較傾向使用經過自然過濾的瓶裝水。

她並說,「何況,天然礦泉水所含的礦物質與自來水不一樣,一般而言較安全且較好,消費者也相當清楚這一區別。」

雖然鐸維勒曾表示,比利時的自來水品質沒問題,但高密度的人口分佈與密集的工業造成自來水來源的比利時河川的嚴重污染,卻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拉佩姬同時強調,在使用瓶裝水造成塑膠瓶危害環境的顧慮上,因比利時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再加上塑膠瓶回收率極高,並可回收成為塑膠的初始原料,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大問題。

不過,儘管認為一些地區或國家出現反對使用瓶裝水的呼聲,目前並不會對比利時的瓶裝水製造工業帶來危險,但拉佩吉認為,這種反對的聲浪仍會造成相關工業的負面形象。

她也同時說,六月底比利時荷語大城根特市市政當局開始使用瓶裝自來水取代瓶裝礦泉水,比利時民眾及餐館與旅館等服務業使用較多的玻璃瓶裝礦泉水,除此之外,看不出比利時消費者有減少使用瓶裝水的趨勢。

替比利時著名的SPA礦泉水集團設計瓶裝礦泉水瓶子包裝外型的比利時設計公司Designboard的設計人員也認為,考慮到現代生活型態傾向產品的易於攜帶性與方便性,再加上比利時並不像許多國家隨處都設有自來水飲水機可供民眾外出時飲用,要想短時間內改變比利時人停止使用瓶裝水的習慣,並不容易。

【2008/07/08 中央社】

全球和平排名 冰島第一

【歐洲日報綜合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20日公布最新全球和平指數,台灣排名第44,比去年36名退步,中國排名67,同樣不如去年的60,美國排名97,不僅退步一名,而且遠不及科威特、尼加拉瓜、利比亞和智利。

評比24個項目,包括外交政策、軍事預算、人權紀錄、犯罪率、公僕貪瀆與小學教育普及的程度。去年評比121個國家,挪威拔得頭籌,伊拉克殿底;今年評比140個國家,冰島居首,前10名除了日本排第5,其他都是歐洲國家,伊拉克再度敬陪末座。

台灣排名44,落後香港、新加坡、南韓等亞洲四小龍其他成員。研究人員指出,原因除了今年受調國家增加,台灣因內部衝突、監禁人數、傳統武器數量增加,對排名造成影響。整體而言,台灣和平狀況良好。

在排名前20的國家中,計有16個是歐洲的民主國家,而且多是歐盟會員國。今年進步最大的國家包括安哥拉、印尼、印度、烏茲別克,肯亞退步最多。

最早提出這項排名構想的澳洲企業家吉利雷亞表示:「美國排名低原因包括,監獄囚犯與總人口的比例高居全球第一,凶殺案比例長年居高不下,而且很可能成為恐怖分子攻擊的目標。這項排名不涉及道德層次。」

但英人權組織「全球證人」負責人海曼認為,和平指數有偏差,他說:「美國在地緣政治上要做一些齷齪的事,它排名很差是因軍事支出很高,但這不太公平,因為美國是為了維持世界航道安全及保護全球資產。」

他說:「全球似乎比去年略為和平。現象令人鼓舞,但各國須攜手共創和平。」

對企業與投資者而言,排名非常實用。南非大主教屠圖表示:「企業不可能在戰亂區發展。企業唯有在安定的環境下才能生存發展。」

除了美排名不佳,俄羅斯也很差,殿底10國依次是俄羅斯、黎巴嫩、北韓、中非共和國、查德、以色列、阿富汗、蘇丹、索馬利亞和伊拉克。

【2008-05-22 歐洲日報】

 
無畏人少天氣冷 冰島的優勢
【經濟日報/曹永暉】

幾年來,台灣政府一直宣稱要將台灣經營為亞太營運中心, 雖然口號喊得不少,卻始終找不到定位。

日前,Google考慮來台灣設立資料中心的消息曝光,但Google一直保持低調。台灣位處於於西太平洋板塊的樞紐,2006年12月的地震造成東南亞地區對美洲的網路通訊中斷,這讓我們警覺到原來台灣在亞太區海纜布建的地理位置,早已是亞太營運中心。Google選擇在台灣設立亞太區資料中心,不無道理。

遙遠島國 具備什麼優勢?

冰島發展為資料中心重鎮的經驗,便值得台灣借鏡。這個人口只有31萬人,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最高氣溫不超過攝氏13度的國家,目前正積極吸引大型資訊和電信業者到當地建置資料中心。很多人可能會懷疑這個有火山,且地理位置遙遠的小島國家有什麼優勢可以吸引企業進駐?

冰島政府委託國際知名顧問公司,提出冰島和美國、英國、印度設立資料中心的優劣勢比較報告。報告從網際網路使用情形、資訊科技成熟度、政治穩定度、教育水準、電力供應、安全等面向一一進行比較。

地熱發電 成本相對便宜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不論是哪個面向,冰島都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電力供應,冰島更是大幅領先,冰島因為有地熱發電的優勢,電力成本相對便宜,在全球能源缺乏及價格一路上漲的情況下,企業選擇冰島建置資料中心,似乎理所當然。

冰島電信公司目前正大幅進行海纜布建,其中一條名為DANICE的海纜將連結冰島與丹麥。這條海纜將提供5兆位元組的高速頻寬與歐洲大陸連線,未來將滿足資料中心服務歐洲大陸與其他地區的需求。

台灣優勢 資訊人才優秀

台灣有相對優勢,吸引國外企業來台設置資料中心嗎?可能我們在電力方面沒有冰島的天然優勢,但在其他面向則具備相對優勢,包括位處亞太區海纜樞紐、較低廉的資訊設備成本、資訊人才素質高等。

隨著網路服務時代的來臨,資料中心(Data Center)將升級為資訊中心(Information Cen-ter),在整體產業鏈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很多的「服務」都將由資訊中心提供,傳送到企業或個人,預期資訊中心將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產業。

資訊中心 帶動多元服務

從企業服務的應用來看,目前熱門的業務流程委外,某些作業有很大的程度就是依賴資訊中心來完成。例如目前已有資訊業者提供信用卡作業處理、帳單列印、客服中心等服務;未來資訊中心還能提供人力資源流程作業、採購流程作業、財務流程作業服務,甚至是銷售流程作業服務。

此外,企業軟體採購不再是買斷的方式,目前熱門的軟體服務化SaaS(Software-as-a-Ser-vice)也是以資訊中心做為平台,很快的,硬體服務化HaaS(Hardware-as-a-Service)也將出現,由資訊中心提供硬體運算平台服務給企業。

在消費者服務的應用來看,其實我們每天上網看新聞、參與網路論壇、到網路商店採購、玩線上遊戲,這些活動都依賴大型的資訊中心。另方面,使用日益普遍的隨身數位裝置,將帶動數位內容的更多樣化,如數位電視,數位學習等,都會需求更多的資訊中心來提供內容服務。

資訊中心這個產業看似非常具有前瞻性,卻需要斥鉅資投入,從建築物本身的結構設計,到水電供應、各式安全措施等,都要投資大筆資金,導致台灣資訊業者卻步不前。

反觀鄰國南韓,因為政府大力投入資訊中心的基礎建設,而帶動數位內容產業蓬勃發展,並領先世界各國。這可明顯看出,資訊時代的「因」與「果」關係。

台灣即將邁入新的政局,新政府應思考台灣的競爭優勢,協助資訊產業由過去的「倒果為因」 轉為「種因成果」,如此,台灣資訊服務產業才能蓬勃發展,跨出台灣,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亞太資訊營運中心。

(作者是IDC研究經理)

【2008-05-12 經濟日報】

冰島 最適合居住國家

【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七日電】

聯合國27日公布全球人類發展指數(HDI)排名,冰島取代蟬聯6年榜首的挪威,成為全球最宜人居的國家。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在報告中警告,全球暖化是人類發展的大敵,貧窮國家將受害最深。

2007年的人類發展指數,是綜合各地區2005年的預期壽命、教育水準以及每人實質所得,綜合統計而成。這項排名共統計175個會員國,以及香港和巴勒斯坦兩個地區。

冰島2007年得分最高,取代2001年來一直獨占鼇頭的挪威。台灣與西撒哈拉、伊拉克等17個國家地區,因為不是聯合國會員或因資料不齊,而未納入統計。

2007年的報告題為「對抗氣候變遷:在分裂的世界中團結」。報告呼籲,除非全球能在未來10年內把碳排放量減少一半,否則人類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全球氣溫上升攝氏3到4度,將使3.4億人流離失所。冰河溶解將使多達18億人失去飲水。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警告,全球暖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可能使過去30年來全球前所未有的脫貧、健康與教育成就化為烏有。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呼籲,各國代表在下個月召開的峇里島會議中,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美國的排名從2006年的第8名掉到第12名,但聯合國表示,如果2006年獲得的統計資料齊全,美國去年應是第10名。香港比去年前進一名至第21名,排在義大利之後、德國之前。

中國大陸維持在第81名,新加坡與南韓也都維持在第25、26名。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去年應為第24名。美國的每人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排名世界第2,以年收41,890美元僅次於盧森堡的60,228美元。但美國人的預期壽命與南韓、丹麥並列第26,平均為77.9歲。

日本人的預期壽命最高,平均達82.3歲,預期壽命最低的尚比亞人,平均僅能預期活上40.5年。

【2007-11-28 經濟日報】

沙克吉 歐盟夢難圓

《里斯本條約》的前身是《歐盟憲法草案》。歐盟其實從2002年開始就在討論制定歐盟憲法,為了因應歐盟持續擴大後的各項事務。
6月12日《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被愛爾蘭人民以86.24萬票(53.4%)給否決了(支持者為75.25萬票),在「共識決」(unanimity)的約束下,歐盟內部立即陷入了混亂。未來如何解決,無人有肯定的答案。現在,歐盟各國領導人只能待10月中旬,在聽取愛爾蘭總理布萊爾•柯溫(Brian Cowen)的詳細說明之後再來想辦法。

《里斯本條約》的前身是《歐盟憲法草案》。歐盟其實從2002年開始就在討論制定歐盟憲法,為了因應歐盟持續擴大後的各項事務。例如,增設一名歐盟新總統及一名歐盟外長,任期二年,以增強歐盟的國際影響力;擴大政策制定領域,以多數決取代現行的共識決;降低委員會人數,以簡化行政流程。草案不幸在2005年法國和荷蘭的公投中,雙雙遭到否決,但在新任法國總統沙克吉積極奔走修改草案的努力下,歐盟各國領導人終於決定在2007年12月3日集會葡萄牙里斯本簽署《里斯本條約》。

仔細看,條約內容與之前草案的重複度可說是高達90%以上,但記取上次失敗的教訓,條約的通過只要交由各國國會批准即可,不必經過公投這關(這是為何取名條約而不叫憲法的原因之一)。但人算不如天算,它竟因為愛爾蘭憲法的規定而敗下陣來(因為愛爾蘭的憲法規定,任何與其衝突的法律皆須經過公投)。

對支持歐洲聯邦的人來說,歐盟擴張竟受到總人口數佔歐盟不到百分之一的愛爾蘭人民綁架(歐盟有近5億的人口),顯然無法接受。他們最近不僅提出「雙速歐洲」(two-speed Europe)的概念,希望將進度落後的國家排除出去,而且希望盡快廢除「共識決」的決策模式。德國甚至建議,若愛爾蘭未來決定要舉行第二次公投來為第一次公投失敗來解套的話,乾脆直接就問:「要里斯本?還是要退出歐盟?」

剛在7月1日上任只有短短6個月任期的歐盟主席法國總統沙克吉承認,「歐盟的擴張與改革是需要以一種新的模式來推動」。如何作,仍未有答案。但沙克吉公開指責愛爾蘭公投的失敗是受到歐盟貿易委員會主席彼得•曼德森(Peter Mandelson)杜哈談判中希望降低農業關稅政策的影響,已讓人失望。這種陷入過去尋找代罪羔羊,漠視問題的思考,再加上歐盟聯邦論者咄咄逼人的態度,都讓多數歐洲政治觀察家及媒體認為《里斯本條約》的未來是兇多吉少。

反對理由

愛爾蘭人民否決《里斯本條約》實際上是出於理智思考的結果。公投失敗後,歐盟愛爾蘭代表隨即委託蓋洛普在13日至15日進行民調,也在18日發表總共72頁的分析結果。首先,愛爾蘭因過去與英國進行獨立鬥爭的歷史,人民對主權與自由的議題是相當的敏感的。民調顯示,因為不了解《里斯本條約》而不去投票是佔了最大的原因(這次公投僅有45%的投票率)。而人民也擔心因為歐盟的擴張,愛爾蘭未來會有被邊緣化的危險,進而喪失更多的發言權,導致奉行的國防外交中立政策及反墮胎政策會被改變。

再者,愛爾蘭人民憂慮《里斯本條約》會衝擊到他們的經濟利益。愛爾蘭的商業稅在歐盟中可說是最低的了(大約是12.5%),以利吸引外資。因此,一但採用歐盟稅收制度,人民不僅擔憂經濟發展會大打折扣,也害怕其農業發展會遭受影響。近年因高油價、通貨膨脹、失業率增加、東歐移民增加,更是加深了此種的憂慮感。民調分析顯示,投下贊成票的多屬於中產白領階級,年齡35歲以上,相信《里斯本條約》會讓愛爾蘭更融入歐盟,提升經濟發展,獲取更多的好處。而投下反對票的多數是婦女、藍領工人及農民,他們相信此舉可確保愛爾蘭的主體性,保護國家稅收制度,且有助提升未來在歐盟內部談判的籌碼。

多數的歐洲媒體認為,公投結果是民主的勝利。《經濟學人》在6月19日的一篇社論就認為,「現在是接受《里斯本條約》死亡的時候了。歐盟也可在沒有此條約下運作正常。民主並不等於加速決策模式,民主的運作通常是需要緩慢下來的」。但沙克吉仍不死心地表示,批准《里斯本條約》的計畫必須繼續推動。7月13日,他更是一手催生43國領袖一起在巴黎集會,成立「地中海聯盟」(Union for Mediterranean),希望擴大歐盟在中東及北非事務的影響力,也企圖拯救自身低迷的政治聲望。

地中海聯盟

聯盟成立的目的是要提升歐盟與鄰近地中海中東國家和北非國家之間的相互關係,包括能源安全,污染控制、海域安全、科技發展等。沙克吉的計劃會成功嗎?老實說,難呀!首先,沙克吉原先只想邀請環地中海區域的歐盟國家加入,但此舉卻遭到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國的強烈抗議,擔憂這是一種變相擴張的歐盟。雖然沙克吉最後同意歐盟27國全數加入,但爭議並未就此止住,逼得沙克吉必須在13日的集會上再度澄清,「我從未想過要排除任何一個歐盟國家」。

第二,聯盟實際運作的問題。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社論說:「沙克吉忽略了幾項重要問題。第一,北非的穆斯林國家如何與中東和歐盟內非穆斯林國家打交道的問題,更別說與以色列打交道了。第二,資金運作的問題。有些資金來自歐盟,其他資金將如何募集?」由於涵蓋的地理區域太大,問題變得很複雜。例如,利比亞格達費總統不僅拒絕參加,且毫不客氣地表示,「此聯盟是殖民主義的表現。」

最後,沒有美國的參與,中東問題能夠僅靠歐盟解決嗎?雖然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以色列總理歐默特(Ehud Olmert)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皆出席地中海聯盟,著實讓沙克吉風光一下,但若真要和平解決伊朗與敘利亞等問題,他們只能求助美國提供安全保障,歐盟充其量只能是敲鑼打鼓的角色而已。

光是土耳其加入歐盟、馬其頓共和國名稱、美國反彈道飛彈系統建置等問題,就足夠令歐盟頭大了。更何況,沙克吉現在又深陷國內修憲風暴中。難怪,許多頭腦清楚的有識者建議,歐盟還是應該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具有迫切性及高度共識的議題上作努力,才會比較實際。

【2008-07-23 聯合新聞網】

歐盟公民 流於空談

【歐洲日報╱路透布魯塞爾二十五日電╱張興合編譯】

一份給法國總統薩科茲的報告中說,歐盟並未讓全體公民真正享受到跨越國界的權利,歐盟對公民的吸引力越來越低。

歐洲議會議員拉瑪蘇爾在報告中說,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之間,勞工流動率雖然大有增加,但在雙重公民身分、兩國通婚、國與國之間互相承認學歷資格等等方面,一般公民卻經常碰到無法克服的障礙。

他說:「五十年之後 (一九五八年羅馬條約以來),出現了一種令人憂心的不平衡,經濟的整合已經進步到貨幣統一,然而國民和公民的統合仍然像在爬行。」

一九九二年簽訂馬斯垂克條約,締造歐盟公民權的原則,賦與歐盟公民在別的會員國居住期間,享有當地以及歐洲議會選舉的投票權。

但歐盟各國的民法仍舊堅持保護國家主權,限制歐盟公民在本國以外的歐盟國家內行使公民權。有些已經獲得同意的原則,像是退休金和健保「可攜帶」原則,實行起來難上加難。

法國從七月一日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為期半年。拉瑪蘇爾說,希望法國在輪值主席期間能夠提出新方案,增進歐盟公民的跨國界公民權,尤其是在愛爾蘭公民在公投中否決歐盟里斯本條約之後。

他說,在另一會員國購買一輛汽車,回國後要辦理行照時,可能遭遇官僚主義的夢魘;會員國在招考公務員時,儘管歐盟禁止對會員國公民差別待遇,但首先考慮錄用的仍是本國公民。

理論上,歐盟很早就已建立互相承認學歷的原則,但至今仍是由各大學決定承認與否,而且是逐案審查。原則上,歐盟法律規定專業資格證照應互相承認,實際上只有半打的專門職業做到相互承認。

會員國間有關婚姻、結婚與離婚、繼承的法律,彼此間差異甚大,為定居在其他會員國的數百萬歐盟公民帶來許多麻煩。例如英國公民可在遺囑中任意處置遺產,但如果他在法國有財產,就得依照法國的繼承法,將該遺產平均分給子女。

【2008-06-27 歐洲日報】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豐年祭不准假 原民祭儀失色

今年台東各部落豐年祭進行近1個月,但返鄉子弟不是很多,傳出有雇主拒絕在外子弟請假,或以「要工作還是請假,你自己看著辦」威脅,缺乏年輕族人參與,讓豐年祭逐年失色。

關山鎮張姓男子說,今年豐年祭下月初舉行,他通知在桃園一家紡織廠工作的兒子返鄉參加,兒子卻告知「老闆說不行」,讓全家人都很失望。

他兒子表示他向雇主請假,聲稱要返回台東過豐年祭,但雇主卻說「最近很多東西要出廠,大家都在忙,你好意思請假嗎?」

他向雇主說明豐年祭對原住民的意義,但雇主卻說「還不是回去吃肉喝酒玩玩而已,現在工作需要你,要工作還是請假,你自己看著辦」。

台東市各部落豐年祭近日也陸續展開。阿美族人古清海說,他女兒想請假回來參加豐年祭,雇主也是不肯,原因是農曆7月在即,又逢月底,很多貨都趕在這段期間出廠,人力實在調度不過來,現在經濟不好,工作難找,也只能認了。

縣府原住民族行政處表示,根據現有請假辦法,僅公務員參加「政府機關舉辦的豐年節歌舞活動」可以請假1天,而且還須由邀請機關發函證明,實際上實施恐有困難,一般建議以調班或年假事先規畫。3年前政府曾考慮修法,讓原住民參加豐年祭比照漢人春節休假,不過後來未過。

【2008/07/23 聯合報】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非裔、白人 族裔分歧縮減

蓋洛普公司一項民調顯示,對於美國生活中種族主義的嚴重程度及影響問題,非洲裔和白人間仍存在嚴重分歧,但雙方的某些分歧有所縮減,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的人大幅增加。

這是自蓋洛普公司1993年開始進行這種調查以來,非裔中樂觀人數首度超過悲觀者。

在種族問題上,非裔和白人在許多方面繼續存在不同看法。約三分之二非西語裔白人對非裔在美國得到的待遇感滿意,約三分之二的非裔不滿意。大多數非裔認為,對於非裔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均壽命比白人短、坐牢可能性比白人大等,種族歧視是重要原因;但大多數白人認為這些問題,種族主義的作用很小或毫無影響。

【2008/07/24 世界日報】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商品命名有歧視? IKEA惹惱丹麥人

自由時報20080309編譯張沛元╱特譯

全球最知名DIY家具、瑞典企業Ikea(宜家家居)的產品名稱,是否帶有文化帝國主義的弦外之音?當你在某家Ikea分店買下一個Oresund木製含蓋馬桶坐墊,應該不覺得國家尊嚴受到冒犯—除非你是丹麥人。

一如其他Ikea商品,這款售價6.99英鎊(約台幣433元)的含蓋馬桶坐墊,非僅只有一組商品編號,還有一個可辨識的專屬名字。只不過,這款不怎麼令人顏面有光的低價商品,卻是以分隔瑞典與丹麥、且夾雜數百年歷史情仇的邊界Oresund—奧勒海峽為名。

便宜貨都用丹麥地名

在Ikea精美的產品目錄中,這種帶有新帝國主義優越感的命名法,非僅「奧勒海峽馬桶坐墊」一例。據英國獨立報指出,在瑞典人心目中,丹麥人儼然淪為北歐腳墊:從鋪地板的Niva泡棉塑料、條狀Strib地毯到粗纖維Sindal地毯,大部分鋪在地上的Ikea商品,皆以丹麥地名為名。丹麥Nyhedsavisen報日前就針對此現象在頭版直言:「Ikea在欺負我們丹麥嗎?」

瑞典地名都是高檔貨

以瑞典地名為名的Ikea商品,自是較為光鮮昂貴的好貨,例如一款宣稱「適合所有人、品質超讚」的皮沙發,就被命名為Stockholm(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難怪丹麥人自覺遭人「踩在腳下」,眼見挪威的Mandal是漂亮抽屜櫃,芬蘭有實木餐桌與餐桌椅,唯獨丹麥只有讓人擦鞋底的門墊。

Nyhedsavisen總編輯安德森坦承,「Ikea欺負丹麥」的標題,帶有強烈的挖苦嘲諷之意,「基本上是在開玩笑。那些光鮮亮麗的產品以瑞典地名命名,我們(的地名)只得到一些爛地毯,這真的很好笑。」安德森說,瑞典人事事求完美,能有機會惡整他們一下,自然不會放過。

丹麥人無意與瑞典重啟500年前交戰相爭的舊事,並戲稱若非Ikea物美價廉,他們可是會針對命名爭議發動拒買運動。另有人建議,乾脆叫丹麥酒廠嘉士伯(Carlsberg)以某個瑞典小鎮來為他們的淡啤酒命名,作為報復。

南丹麥大學傳播專家麥倫伯格說,瑞典與丹麥總愛爭論誰最聰明、最有趣與最擅長運動;這兩國過去兵戎相見,如今則相互揶揄;丹麥人自認比瑞典人更有魅力與風趣,倘若有人很蠢呆,就會被笑「少這麼瑞典了!」

諷刺的是,若非歷史演變,Ikea應該是丹麥公司而非瑞典企業;該公司創辦人坎普拉德成長於瑞典的斯勘尼亞地區的安格納瑞德村,該區原本隸屬於丹麥,350年前遭瑞典部隊入侵與併吞,丹麥右派人士至今仍主張位於奧勒海峽彼岸的斯勘尼亞應與丹麥統一。

IKEA:純屬巧合

強調以丹麥地名為擦鞋門墊命名,但絕非刻意為之,純屬巧合,遑論他們也以瑞典島嶼為園藝家具命名。

該公司發言人林德葛琳女士說,為商品取名是想讓客人更好記。她甚至說,她若是丹麥人,會非常驕傲,「因為地毯能點綴空間,有如室內珠寶。」

禁忌的美食 漢堡攻陷巴黎

  • 2008-07-18 中國時報 【楊明暐╱紐約時報十七日報導】

     對飲食之道非常講究的法國,最近多了一種新的地方美食,那就是漢堡。這些年來,一向被譏為垃圾食物的漢堡突然在法國受到青睞,尤其過去9個月內,漢堡和起司堡大舉入侵巴黎。

     今夏赴巴黎的遊客,無論是在聖傑曼德佩區的咖啡屋,時尚街人們駐足的地方,甚至三星主廚開的餐館,都有機會吃到這種用灑有芝麻的圓麵包夾著多汁牛肉餅的美味。

     餐館顧問海倫.薩謬爾女士稱,漢堡「散發出禁忌、不正當甚至顛覆的味道」。它通常是用手抓著吃,這純然是一種退步,但大家都想這麼做。

     過去曾有位法國名廚因為一張宣傳海報描繪他夢想著要吃「大麥克」,憤而控告麥當勞並求償2700萬美元。如今法國興起漢堡熱,確實令人感到驚訝。這種不正式、看似雜亂的外來速成食物,跟法國美食格格不入。

     法國廚師雖開始擁抱漢堡,製作時卻有自己的一套。他們會將此一美式食物摻入「高盧口味」,如酸黃瓜、法國鹽花和新鮮的百里香。這種嘗試將漢堡「法國化」甚至予以改良的做法,說明漢堡會在法國落地生根。

     在香榭大道「布萊克卡瓦多斯餐廳」擔任顧問廚師的葛拉瑟─赫兒梅說,漢堡並非只是一種時尚,它已成為如假包換的美食。她開發的漢堡,用的是日本進口的和牛肉,再淋上黑莓和黑醋栗製成的調味醬。

     巴黎一些最有名的廚師正競相推出頂級漢堡。去年成為米其林三星主廚的亞尼克.艾雷諾在其「達利餐廳」(Le Dali)推出一種肥厚多汁的漢堡。

     艾雷諾的烘焙師腓德烈.拉羅過去也曾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獲獎,他負責製作漢堡使用的圓麵包。達利餐廳的漢堡,內含煙燻培根、生菜、醃黃瓜、芥末、美奶滋和薯條,每份售價35歐元(約台幣1680元)。

     超級名廚亞倫.杜卡斯開設的「公園餐廳」廚師羅曼.科比埃爾,推出的是季節性碳烤漢堡,冬天他供應的是牛肉漢堡,今年夏季他供應的則是明蝦魷魚漢堡。

     名廚約爾.羅布洪的「工作坊」餐廳(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推出的漢堡,實際上是兩顆小漢堡上面放了同樣尺寸的鵝肝。

     假如還有什麼事比廚師態度的改變更令人吃驚,那就是他們的顧客大啖這些高級漢堡時所展現的熱情

     薩謬爾去年秋在巴黎普萊耶音樂廳內開設一家咖啡館,漢堡經常供不應求。客座主廚索妮亞.艾絲古蓮說,她從未料到漢堡生意這麼好。這家咖啡館推出的是地中海口味的漢堡,如海鱸魚堡。有時候,多達三分之一的客人會點漢堡來吃。

     漢堡風靡巴黎,並不是因為當地人沒吃過漢堡。多年來,當地的美式餐館一直都有供應這款道地的美國食物。廚師葛拉瑟─赫兒梅早在1961年便在美國退伍軍人餐廳享用過漢堡,11年後,麥當勞才登陸法國。然而這類漢堡大多平淡無味,連美僑都敬謝不敏。

     時至今日,不少法國廚師曾走訪美國,品嘗過不同於麥當勞的各式美味漢堡。他們終於了解,只要充分掌握美味和口感,漢堡也可以成為精緻美食,而他們現在所做的,就是把這種典型的美國食物,變造成為法國人能夠接受的各式各樣佳餚。

杜拜警方拘留17變裝觀光客

  • 2008-07-18 今日晚報 【中廣新聞╱夏明珠】

    杜拜警方拘留了17名在公共場合,顯露同性戀行為的變裝男。

    警方說,這十七名男性,有些是觀光客,有些是外籍工作者,他們都是在百貨公司或其他公共場所,出現不當行為而被捕,警方沒有對他們所稱的不當行為,做進一步描述。不過當地新聞媒體報導,那些人都是因為變裝而被捕,報紙說,杜拜警方最近正在執行掃蕩變裝癖的任務。

    杜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展最迅速的城市,儘管城市風貌非常西化,但是民風依然保守。阿聯禁止公開顯露同性戀行為。

吃牛肉罵人吃狗肉

自由時報20080418■ 老牧童

我沒在網路上或部落格上支持我這種看法,因為我知道「美化吃牛排是高尚、醜化吃狗肉是野蠻」的社會裡肯定會被公開幹剿。

美國自從成霸權之後不只極力保護自己的利益(京都議定書不簽就是不簽),還把自己價值觀加諸在別人身上,許多國家也都附和了美國價值觀。自己吃牛就自己吃嘛!幹嘛指著農業社會(以前的台灣也是)的人說你們怎麼不吃牛,牛好吃又營養!自己不吃狗就不吃嘛!幹嘛指著吃狗文化的人罵,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你們怎麼那麼殘忍吃狗!喂!光是美國每年「狗咬人」事件就發生幾千次(尤其是倒楣的郵差),可沒聽說牛有主動傷人過。牛「做牛做馬」幫人類辛苦工作了幾千年,無法成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只要搖搖尾巴就得人類的歡心。牛啊牛,我真為你抱屈,你除了工作之外就不會搖搖尾巴啊。

「伊朗有個女孩被一堆臭男人輪姦了;有些非洲習俗裡女孩必須接受割禮;你管那些女孩去死?」這哪是文化差異啊,這是人權問題耶,以上我也統統不會同意。硬把人權問題和食文化差異掛鉤,讓別人無法反對「女孩去死」,就該無法忍受某些文化差異,然後就抗議食文化和我不同的人。「女孩去死」是人權問題,殺動物頂多也是動物權啊。殺狗殘忍,殺牛豬羊雞鴨魚也都殘忍!

印度人不吃牛,其他國民吃啊!回教徒不吃豬,其他教徒吃啊!歐美日人士不吃動物內臟,台灣人吃啊!我在吃炒豬腸時如果有老外斜著眼睛對我說「髒!豬腸是豬大便…」,不用等他講完我一個耳光就刮過去,我吃豬腸干卿啥事,你們就不會尊重食文化的差異嗎?你吃你的牛、他吃他的狗、我吃我的豬,就這樣,很困難嗎?

韓國人立法試圖將吃狗合法化馬上遭到各方的譴責。如果我是韓國人我會盡力了解愛狗人士的心情,同時也會極力維護自我價值和尊嚴。我可以不吃狗,但是我就是無法忍受別人用個人的價值觀指著我的鼻子說三道四的,尤其那些吃著牛肉還罵人吃狗的。這麼簡單的道理,很難理解嗎?

(作者為永達技術學院講師)

建築是文化軟實力

  • 2008-07-12 中國時報 【季鐵男】

     最近注意到文創法案有「建築設計產業」的名目,排列在十幾種文化產業項目之中,乍看起來理所當然;但是認真去想,要讓建築設計成為台灣的文化軟實力,困難不只是千萬里之遙,同時還有重山峻嶺橫亙其間。

     台灣在二戰後的工業化過程中,蓋房子技術來自工業學校的日本老師與美援時代的外籍土木工程教授等人的傳授,「建築」和「土木」常混在一塊兒學;當時,雖然也有少數留學歐美的菁英前輩,受過藝術化的建築教育,他們似乎沒起什麼作用。至今,建築界的工會組織還是以專業工程師的角色自居。影響所及,在建築師資格考試中,建築設計一科仍停留在過去工程技術時代的模式,反應出開發中國家的落後現象,不僅阻擋了優秀的人才,並且否定了建築設計的根本價值。

     現在,人們想到「建築」,常常和房地產連在一起。實際上,台灣的國民住宅已轉移給財團與金主去操作,大量的住宅設計是根據開發者的私人意志與商業判斷,不少建築師的確是在房地產市場中混口飯吃;學生在學校裡學的仁義道德,出社會馬上會被一筆勾消,造成建築教育的信心危機與惡性循環。近年來,台灣的民主化變遷使得公共建設的公開比圖比以前透明化,年輕一代稍微多了點其他的機會,不過,不合時宜的建管法令規章藏在另一端的暗處,像羅漢抓小鬼那樣看待建築設計的創意。

     在公部門方面,營建署和建管處算是主管「建築工程」的單位,文建會或文化局只能管「古蹟保存」、「社區營造」、「閒置空間再利用」等等表面上和文化有關係的事務。其實,老舊房舍的修復與更新往往是工程技術與法令的問題,而新建公共設施或公有建築物反而有社會文化與環境方面的難題。未來「建築」領域是否能被重新認識,轉換到不同的行政軌道,對於建築設計的發展影響深遠。目前,原台中酒廠是唯一被指定為「建築、設計與藝術中心」的文化創意園區,但是,在組織架構上隸屬於文化資產管理處,可說是牛頭不對馬嘴。

     由於文化產品必須透過閱聽媒介,如書籍、雜誌、電影或電視、音聲、廣告等等介面傳播,英文作為世界性的共通語文,在先天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除了CNN、BBC、好萊塢等傳聲筒之外,英美又長期經營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設施,包括學術研究期刊、大學教科書、傳送影片與3D動畫為主的第二代網際網絡等等。其他的後進國家想要依樣畫葫蘆,然後搶到一杯羹,並不容易。

     在商業社會裡,獎勵措施是吸引人們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的原因之一。由於粥少僧多,像北歐那樣對藝術文化工作者一律給與補助;或是像西歐一些國家,先普查登錄所有相關的個人或單位,再考慮如何雪中送炭的方式,在台灣可能知易行難。而選擇性的融資或補助容易變成錦上添花,或在促銷附和俗見的既成品。至於減免稅負一途,將引來一些挾著資本的投機客或假文化人,掛羊頭賣狗肉,混淆文化創意的方向。這些負面作用會大大削弱我們的競爭力,值得注意。

     不少國家常針對全球數量龐大的年輕族群,設計出他們喜愛且買得起的東西,以換取大把鈔票。但是,也有政府重視營利之外的文化政策,來規範文化創意產業。在挪威,所謂文化創意產業不是要外銷到國外賺錢,政府的補助款主要是用於高品質的本土影音製作,尤其是為了本國小孩子能接觸到內容清新的電腦遊戲等等,可謂明智之舉。

     因此,我想台灣的建築設計品質要提昇,以公共利益為前提的建築教育必須放在先導的位置,同時,政府應該帶領房屋營建技術與材料的研發與整合。此外,若能設置一個非營利的建築中心,認真面對日益複雜的建築、都市與環境問題,主動研擬全方位的因應對策,以作為建築設計創意扎根的養份。如此持續努力經營十年,台灣當改頭換面,領先華人地區。

     (作者為挪威柏根建築學院兼任教授)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環團:大規模推動衛生紙丟馬桶 後患無窮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九日電)衛生紙是否應該丟馬桶?環保媽媽基金會今天表示,台灣衛生下水道接管率不佳、老舊社區多、衛生紙使用再生紙漿者少,現階段不宜冒然大規模推動衛生紙丟馬桶運動,真要推動的話,應選擇衛生下水道已接管的新興社區開始試辦,否則將後患無窮。

環保媽媽基金會董事長周春娣上午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衛生紙是否應該丟馬桶?」的爭議一直很大,基金會日前曾討論這個議題並達成共識,只有在符合「衛生紙使用短纖維的再生紙漿、非老舊社區、衛生下水道已完成接管」條件下,才能鼓勵民眾將衛生紙丟馬桶。

周春娣表示,台灣的老舊社區很多,很多管線阻塞物都塞在二樓或地下室化糞池,民眾若無法辨衛生紙、面紙不同,很快就會阻塞不通,形成社區困擾。她說,政府部門先前曾在某老舊國宅推動衛生紙丟馬桶運動,結果短短一兩個月就塞住管線,甚至連化糞池都要清除才能再使用。

她指出,「衛生紙丟馬桶」不是不能做,而是要選地方做,但以台灣目前現況評估,最好先小規模試辦,再逐步擴大,否則會後患無窮。980709

衛生紙丟馬桶較環保? 環署:目前不適宜

溫翠蘋:跟他拿錢 還得謙卑謝恩

  • 2008-07-14 中國時報 【朱梅芳╱台北報導】

 藝人溫翠蘋和日籍老公齊藤義行(見圖,本報資料照片)的異國婚姻,只維持五年就畫上句點。溫翠蘋提及這段破裂的婚姻時表示,除個性不合,兩國文化觀念差異太大是主因。

     藝人溫翠蘋和日籍老公齊藤義行的異國婚姻,只維持五年就畫上句點。溫翠蘋提及這段破裂的婚姻時表示,除個性不合,兩國文化觀念差異太大是主因。

     溫翠蘋說,「日本是多禮的國家,講究禮儀,婚前沒溝通好,婚後磨擦多,他是大男人,我是大女人,最後只能離婚。」她對台日配偶離婚比例偏高,一點都不驚訝,因為日本上班族工作壓力大、房子小、消費高,也都是台灣女性無法適應的原因。

     日本年輕一代較有男女平權觀念,但溫翠蘋指出,多數日本男人娶妻後,會要求妻子「以夫為天」,凡事「以夫為主」,這點她感觸最深。「我是經濟獨立、有想法的女人,婚前他凡事以我為主,婚後卻求我做安份的小女人,他心裡只有事業。」

     她說,婚前她財產總數比先生多,婚後因「旺夫」,齊藤的事業飛黃騰達,從主任職連跳多級到副總裁職務。「但他每次給我養家費時,都要我態度謙卑說出感激之意,說是禮節。」

     她說:「我在家裡帶小孩,每天打掃煮飯,他給我家用,我還要低聲下氣說謝謝,天天這樣要求,我也很不爽,真的很煩。但溝通沒用,他認為傳統的日本女人就是要這樣,兩人衝突不斷。」

     婚前,老公對她說,婚後她可以繼續喜愛的工作,相戀不到四個月結婚。但婚後他非常大男人,過濾劇本,任何與「性感」有關的工作,裸露、床戲都不准接,她推了至少五部電影和連續劇,寫真集也不能拍。

     她說,全裸、半裸的工作,她自己也不會接,「但他總拿我最好的朋友早見優來比較,說早見優生小孩,主持、出唱片就從不裸露,我說每個人定位不同,但都沒用。」

     她表示,嫁到日本,除要適應老公,還要適應整個日本傳統社會。依日本長輩的觀念,女人婚後,講話用字要降低一等級,不能和先生平起平坐,「除了公婆,先生公司同事、長官的人際關係禮節都很多。」

     她認為,如果婚前有更多了解溝通,或是日本女人嫁給台灣人,老婆很尊敬老公,情況都會比她好。

東南亞老婆求去 多因老公不爭氣

  • 2008-07-14 中國時報 【林倖妃╱台北報導】

     來自越南的三妹嫁給台灣老公,婚前翻譯說他做建築業包工程,婚後發現是水泥工,常常沒工作還動輒拳腳相向;廿一歲的阿清因爸爸得癌症,聽人說賣貞操有一萬元,結果只拿到兩千元,並嫁給七十三歲的先生,先生性需求大,連吃飯時也不准她穿衣服。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津如進行國內第一份探究新移民女性離婚原因研究,初步成果出爐。據她實際訪談,發現懷抱夢想嫁到台灣的東南亞配偶離婚多是因老公不養家、吸毒、欠債,或不斷外遇甚至無節制的性慾,以及強勢的家人從中作梗。

     林津如說,迎娶外籍配偶的男性多是中下階層,其次是被稱為「小資本家」的生意人,以及喪偶或再婚者。不論是哪種男性,導致離婚的關鍵仍在本地男性的態度。以中下階層男性來說,因無法有穩定收入養家,甚至負債、酗酒或染上毒癮,藉由對老婆和孩子暴力相向發洩。

     例如三妹,先生即使有工作也不給她錢,逼得三妹必須兼兩份工作養小孩,老公不但不感激,還因她外出工作而不滿,監控行蹤並在大庭廣眾下罵她「偷男人」,三妹忍無可忍申請保護令。

     有些「老闆級」的男人則利用不斷離婚以迎娶新老婆,有人輪流娶台灣、印尼到越南不同國家的婦女;還有人習慣性外遇,如阿鳳原本和當導遊的先生戀愛結婚,沒想到先生改從事婚姻仲介後,竟然連續和越南女性外遇,甚至有人打電話到家中示威。

     阿清因為父親罹患癌症急需用錢,聽人說賣貞操有新台幣一萬元,她卻只拿到兩千元還嫁給對方。老公已七十三歲退休在家,性需求卻很大,要求她廿四小時不能穿衣服,「因為摸了會沒感覺」。三年後,因老公動手並撕破阿清的衣服,她才報警處理。

     除男性本身的問題,林津如研究也發現,家人強勢涉入和要求,也常導致跨國婚姻破裂。有的因父母過於寵愛,兒子完成學業後卻沉迷電動,連工作都不找,逼得父母為他娶外籍配偶。但兩人無法溝通,男方更承受不了成家後緊接而來的經濟壓力,生了孩子就離婚。

     有的是因為傳宗接代,李先生曾經出車禍,精蟲活動力不足,迎娶越南配偶後曾做人工授精,但一、二次沒結果,婆婆急著要他娶「新的」來試試看。所幸第三次成功,才免於離婚命運。

德歧視亞洲媳 家族都沒好臉色

  • 2008-07-14 中國時報 【林倖妃╱台北報導】

 牽手難?▲異國情緣維持不易,離婚比例高,每5對離婚就有1對是異國聯姻。(陳信翰攝)

     「我手上牽著一歲多的女兒,挺著懷老二的大肚子,帶著大包小包行李從英國飛到德國,婆婆的車突然壞了,找遍全家族,卻沒有一人願意伸出援手。」嫁給德國跨國公司高階經理人的台灣女子芭芭拉說,即使婚後多年,每次家族聚會仍沒有人願意和她說話,一切只因為她是亞洲來的媳婦。

     芭芭拉在加拿大念書時,和德國籍先生相識、相戀,兩人完成學業後各自回國,最終仍無法忍受遠距離戀愛的相思之苦,決定共度一生。芭芭拉辭掉在台灣的工作,遠渡重洋嫁到德國。

     但這一切卻是她噩夢的開始。芭芭拉說,德國人雖然表面上很客氣,行動上卻充滿「歧視」,即使結婚多年,先生的家人對她還是很不友善,有個表妹夫連大學都沒念,卻常給她臉色看。

     一次表妹生產完滿六個月,她帶著女兒去探望,沒想到表妹夫一開門看到是她,淡淡說聲「我家有客人」即把門關上。

     雖然英文頂呱呱,但是,德文仍不夠流暢,讓芭芭拉吃盡苦頭。她說,婚後因先生無法體會到一個女人在異國生活的艱辛,兩人時起爭執,有次只是問先生一個德文字的意思,就惹得他大罵「妳這樣還能在德國生活嗎」!

     婚後才一年多,她就不斷胃潰瘍,醫師診斷是壓力過大導致「身心症」。

     生產後的芭芭拉情況更糟糕,她說,先生第二天就出差,回家後又嫌新生兒太吵,自己搬回母親家暫住。

     在下著大風雪的十二月,丟下她一個人帶孩子,她常以餿掉的食物填肚子,夢裡全是台灣的排骨便當,醒來還要面對冷清的房子和啼哭的女兒。

     這樣的生活讓她得到嚴重憂鬱症,即使四年前已搬回台灣,只要一想到聖誕節要回德國,她仍心慌慌。

     在德國有個「德華婦女會」,由嫁到德國的台灣女性組成。芭芭拉說,以她自己的經驗,發現台德通婚的離婚率真不低,五十多人就有八、九個離婚。有個嫁到德國多年女性朋友語重心長跟她說,要挽救婚姻的唯一辦法,就是「鼓勵丈夫到亞洲工作」。

     芭芭拉說,先生曾派駐英國一年,那年他們的婚姻關係降到「冰點」。之後從德國轉派台灣,一回台灣,她整個人又「活」起來。

     丈夫發現這個在德國處處依賴的小女人其實很能幹,也才了解老婆生長的文化背景和思考邏輯。

     最近幾個月,德國丈夫要帶著全家人轉派上海,芭芭拉語重心長說,她在德國的體驗,就像部分國人在看待東南亞配偶,或許大家都該好好思考,「這是正確的嗎?!」

傳統觀念束縛 嫁歐美人反尷尬

  • 2008-07-14 中國時報 【林倖妃╱台北報導】

     晚晴協會近年發現,愈來愈多和外籍新郎結婚台灣女性向該會求助,她們原本受異國風情和文化背景吸引而嫁給外國人,結果因觀念大不同而難以相處。

     過去向晚晴協會求助的對象多為和本國男性通婚的女性,最近一、二年逐漸出現嫁給日本、法國等國籍配偶的女性前往詢問;也有迎娶台籍女性的澳洲男性因為不知如何處理和太太間的差異而找上晚晴。

     有名嫁給法國人的女性向晚晴求救說,先生到台灣工作後兩人相識、相戀,共組家庭,生下一個女兒。因先生常要台灣、法國兩地跑,聚少離多,應該是小別勝新婚,兩人卻摩擦不斷,互動和相處都不是很穩定;她甚至發現,生性浪漫的法國先生外遇不斷,最後決定分手。

     林蒔萱說,很多女性選擇嫁給歐美男性,多是受到歐美國家的自由風氣、沒有傳統束縛吸引,但往往結婚後處於尷尬處境。她們不愛受傳統約束,卻仍保有台灣婚姻觀念的「迷思」,對先生有傳統的期待和要求。例如,要求外籍老公出外、晚歸要「報備」,以致雙方發生磨擦。

     來自澳洲、在台灣當街頭藝人的艾瑞克和太太結婚三年就出現嚴重歧見,他不得不求助婚姻諮商。艾瑞克說,太太管他管得很嚴,只要他沒在應該回家的時候到家,就不斷詢問他的去向,以緊迫盯人方式確認他的行蹤。在澳洲,男人工作後在酒吧喝點小酒很正常,太太卻無法接受,令他絲毫沒有喘息的空間,兩人時起爭執。

     林蒔萱說,雖然說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台灣女性卻存在許多矛盾,除異國婚姻如此,即使是和本國人結婚也有類似現象。近年經濟不景氣,不少丈夫失業沒多久,太太就急著問,萬一離婚要如何處理當初登記在她名下的房子等財產,在必要時不用跟先生分配,顯示女性口口聲聲要求「平等」的同時,也要跟著學習成長

異國難婚 嫁桃太郎怨偶最多

  • 2008-07-14 中國時報 【林倖妃╱台北報導】

 姻緣路 多磨合▲國人嫁娶外籍配偶的整體離婚率去年達到千分之28.4,學者研究發現,造成如此高離婚率的原因,和男性態度息息相關。(陳信翰攝)

     異國婚姻雖浪漫,卻經不起現實的考驗?內政部調查發現,國人和外籍配偶離婚的比率不斷增加,去年底,每五對離婚者有一對是異國聯姻,尤其女性嫁給外國男性的離婚率更高達本國人的四倍;尤以台女嫁桃太郎的怨偶最多,比例超過千分之二八八,幾乎每三對就有一對選擇一拍兩散。

     晚晴協會副總幹事林蒔萱指出,愈來愈多選擇和異國配偶結婚的女性因婚姻出問題而找該會協助,配偶國籍包括日本香港、法國和澳洲等,問題多出在觀念差異。國人以為日本台灣社會、文化背景較相近,實際上日本男性的父權觀念比台灣更嚴重,大男人作風常讓太太沒有喘息空間

     認文化相近 誰知觀念差異大

     此外,我國男性迎娶東南亞和大陸配偶的離婚率也居高不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津如認為,外籍女性不遠千里而來,很想在台灣落地生根,但多因老公霸權式的特質和父權家庭體制而不得不傷心分手。

     一名外事警官說,台灣女性嫁給東南亞籍新郎以泰國籍最多,依他的經驗,不少是女大男小,且年紀相差非常多,其中不乏假借人頭結婚來打工。

     內政部於去年首度統計國人和其他地區配偶離異比率,發現去年全國總離婚五萬八五一八對,為近六年來新低。但異國聯姻占比率卻節節高升,以一八.九五%創歷年新高,較前一年增加○.九九%。

     整體而言,國人和外籍配偶的離婚率為千分之二八.四,其中和外籍新郎分手的離婚率為千分之四四.七,外籍新娘為二七.二,為國人有偶人口中男性的四倍、女性的三倍之多(加上和外籍通婚案例,國人男性離婚率為千分之一一.四一,女性為千分之一一.八一)。

     泰籍配偶離異率 僅次於日本

     在政府對外籍配偶採緊縮政策後,國人和大陸籍配偶的離婚率略微下降,從九十三年的千分之三五.七一降為二八.三五。以所有國籍來看,台灣人和日本人聯姻的離異率最高達千分之一五三.一二,其次為泰國籍的千分之五一.九九,第三為柬埔寨約千分之三○.六一。

     在人數方面,台日聯姻並不多,但按照比例看,卻是最不易維持,台灣女性嫁給日本桃太郎的離婚率高達千分之二八八.三七,日本女性嫁給台灣男性的離婚比率更高達千分之三六.四七,都較國人聯姻高出許多。很多人受韓風影響,對韓國充滿想像,但台韓聯姻中,嫁給阿里郎者離異比率超過千分之五一、與韓籍妻子離婚的比例為千分之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