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馬丘比丘 險上瀕危名單

  • 2008-07-08 中國時報 【楊明暐╱綜合報導】

     秘魯國家文化協會六日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已決定不將秘魯著名古跡「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列入其「瀕危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In Danger)名單。

     該協會稱,UNESCO認為馬丘比丘並未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並對秘魯為保護這座印加帝國古城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

     馬丘比丘(意為「老山峰」)位在秘魯南部安地斯山脈的崇山峻嶺間,這座建於十五世紀的古城,於一九八三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和許多名勝古蹟一樣,馬丘比丘飽受觀光客「蹂躪」。自一九九八年至今,走訪當地的遊客增加逾一倍,達每年八十萬人次,造成周遭地區被過度開發,加上古城本身面臨山崩和火災威脅,保育人士因而要求UNESCO將馬丘比丘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單。

     被列入瀕危名單,會對古蹟價值造成負面影響。目前全球八百五十一處世界遺產中,有三十處被列入瀕危名單。儘管瀕危世界遺產可以得到世界遺產基金的援助,卻也顯示該處需要有效和積極迅速的保護行動。

     各國對其世界遺產被列入瀕危名單的反應不盡相同。有些國家希望國際社會關注他們遭遇到的問題,並期盼獲得協助。其餘國家則極力避免世界遺產被列入瀕危名單,因為這凸顯維護工作做得不好,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羞辱。

法美食列無形遺產 不樂觀

  • 2008-07-08 中國時報 【實習編譯陳君涵╱綜合報導】

     法國一直欲讓其「美食」登錄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為此還與義大利展開了一場舌戰,然而美食究竟能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六日卻對此潑了冷水。

     法國人一向以美食自豪,法國總統薩科奇更說法國有全世界最棒的料理,應當大力推展,將其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但無形文化遺產締約國會議主席卡茲納達對此提案則不表樂觀。

     卡茲納達是世界文化館長,曾代表法國簽訂「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他周末在巴黎塞納河美食節座談會中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沒有美食項目,且無論從精神層面或文獻資料,美食都太缺乏具體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二○○三年開放世界各國申請無形文化遺產,按規定登錄對象應為社會習慣、風俗、節慶活動及與傳統技藝有關的技能。

     法國欲爭取讓其美食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令其他國家相當不滿,其中又以義大利為甚。義大利名廚毛利說:「論美食,義大利才是翹楚,中古世紀時,義大利商人就從威尼斯進口香料、鹽、糖,並發明宮廷料理。」

     法國名廚夏蕙則回擊:「請具體點!我們擁有種類多端的料理,更不用說是葡萄酒了,而你們除了提拉米蘇外,還有什麼真正的甜點嗎?」

     義大利則正準備與西班牙、希臘和摩洛哥結盟,一同向聯合國申請傳統地中海飲食」列為無形文化遺產。地中海飲食使用豐沛橄欖油及適量的紅酒,據稱是世界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此次無形文化遺產的申請截止日期原為今年九月,但法國爭取到一個月的延長時間,好為申請書做最後修正與釐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終決議將在二○一○年公布。

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入列

  • 2008-07-08 中國時報 【閻紀宇╱綜合報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World Heritage Committee)第卅二屆年會二日至十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最受矚目的議程當然就是為「世界遺產名單」遴選新成員。截至六日為止,今年共有中國的福建土樓、模里西斯的莫恩山文化景觀、沙烏地阿拉伯的石谷考古遺址、伊朗的亞美尼亞基督教會建築群雀屏中選,四者都屬於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名單從一九七八年首度公布以來,已經從十二處累積至八百五十一處,遍及一百四十一個國家,其中文化遺產六百六十處、自然遺產一百六十六處、兼具兩種價值的「複合遺產」廿五處。遺產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是歐洲與北美,占四九%,其中又以義大利的四十一處獨占鼇頭;亞洲地區則是中國名列前茅,擁有卅六處遺產。

     莫恩山(Le Morne)位於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西南隅的莫恩半島上,雖然最高峰只有五五六公尺,但是位置偏僻、山勢險峻、林木茂密、俯瞰大海,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初葉,成為大批逃亡黑奴的藏身之地。這些黑奴來自非洲大陸、印度、東南亞等地,為了爭取人身自由,棲息在莫恩山的峰頂與洞穴,過著艱苦的生活,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反映了模里西斯的立國特色。

     石谷(Al-Hijr)考古遺址是沙烏地阿拉伯第一處世界遺產,但它代表的不是伊斯蘭教文化,而是西元前一世紀到後一世紀的納巴泰(Nabataean)文明,最值得注目的就是一百一十一座大型墳墓,其中九十四座保留了獨具一格的裝飾;此外還有許多銘文、水井與壁畫。古代納巴泰人分布在敘利亞與阿拉伯半島交界處,約旦古城佩特拉是他們最著名的遺址,一世紀時被羅馬帝國征服,從歷史舞台消失。

     伊朗的亞美尼亞基督教會建築群位於該國東北部,主要有三座:聖達太教堂(St Thaddeus)、聖斯泰帕諾斯教堂(St Stepanos)與佐佐爾禮拜堂(Chapel of Dzordzor)。最古老的聖達太教堂建於七世紀,與另外兩座建築群充分體現了亞美尼亞建築與裝飾的悠久傳統,並透顯出其他文化的深刻影響,尤其是拜占庭與波斯文化。

     三座建築群位於亞美尼亞文化圈的東南緣,也是該文化傳入亞塞拜然與波斯的前哨站,至今仍為亞美尼亞人的朝聖之地。

     福建土樓則以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以其神奇的聚落環境、特有的空間形式、絕妙的防衛系統、巧奪天工的建造技術入選。

     福建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大遷徙相關,其所在的閩西山區,正是福佬與客家交匯處。聚族而居既是中原傳統觀念要求,更是對抗外敵的現實需要。集居住和防禦功能於一體的土樓就應運而生。

     根據《執行世界遺產公約作業準則》,世界遺產根據十項標準進行遴選,文化遺產六項、自然遺產四項,簽署並通過《世界遺產公約》的國家(目前有一百八十五國)方有資格提名自家的遺產,交由廿一國代表組成的委員會審查。候選遺產必須具備「卓越的普世價值」,並且至少符合一項遴選標準,才能夠登上世界遺產名單。

 

申遺10年長跑 福建土樓發光

  • 2008-07-08 中國時報 【王銘義╱台北報導】

 ▲伊朗東北部的聖達太(St. Thaddeus)與另外兩座亞美尼亞基督教會建築,六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最新成員。最為古老的聖達太教堂建於七世紀,矗立在伊朗這個伊斯蘭教國度,猶如亞美尼亞基督教文化的橋頭堡。(法新社)

 ▲沙烏地阿拉伯新出爐的第一座世界遺產「石谷考古遺址」(Al-Hijr Archaeological Site),位於沙國北部,古名「海格拉」(Hegra),伊斯蘭教將它視為一處被詛咒之地。(法新社)

     申報世界遺產歷時十年,具有「東方古堡城」神話美譽的「福建土樓」,昨天在第卅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獲得表決通過,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卅六項被列為世界遺產、第廿五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

     這次通過列入遺產名錄的「福建土樓」,係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的四十六座完好土樓所組成的建築群。因其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曾被譽為「世界獨一無二的神話般山村民居建築」。

     神話般建築 祖先珍貴遺產

     從上世紀八○年代開始,土樓聲名鵲起,受到國際關注。永定縣的決策部門認為,土樓不僅是祖先留給後代的物質遺產,更是留給全人類珍貴的遺產,為有效保護遺產即決定將土樓申報世遺,並從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開始。

     一九九八年五月,永定縣成立申報機構。九九年九月,縣政府和龍岩市政府向省政府、國家文物局呈報《關於請求將永定客家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請示》,並陸續邀請中外著名世界遺產專家到永定實地考察、指導。

     二○○○年四月,福建省政府決定把永定、南靖、華安三處的土樓整合,以「福建土樓」名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隔年二月,永定縣召開一千多名幹部和群眾參加申遺動員大會,客家土樓申遺工作正式全面啟動。

     整建總動員 粍資高達億元

     在申報世遺與整理土樓遺址過程中,永定先後投入一億多元人民幣,拆除與土樓風貌不協調的建築物並改造房屋,保持土樓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二○○四年初,永定客家土樓被宣布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二○○六年,並入選為「福建最值得外國人去的十個地方」。

     由於世遺委員會對文化遺產申報,規定每個國家每年審議不超過兩個項目,土樓獲得批准的時間向後推遲。去年一月廿九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將「福建土樓」作為二○○八年世界文化遺產唯一申報項目。

     申報文亮麗 殘酷競爭勝出

     隨後,「福建土樓」申報文本在超過百分五十淘汰率的殘酷競爭過程中,順利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查接收。「福建土樓」終於贏得角逐二○○八年世界文化遺產的「入場券」。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評估機構),在去年八月底即派出專家對「福建土樓」申報項目進行現場評估。

     去年底和今年三月,該理事會召開會議,對今年申報的遺產項目組織專家進行總體評估,確定向世界遺產大會提交的名單,「福建土樓」項目並獲得提交世界遺產大會表決的資格。

     從七月二日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全體會議,「福建土樓」申報工作獲得表決通過。歷時十年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樓申報世遺工作畫上圓滿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