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土耳其 變身「新興之虎」

【經濟日報╱編譯 季晶晶】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土耳其的正義發展黨六年前贏得大選時,外界擔心其親伊斯蘭教的保守價值觀會讓土耳其會變成另一個伊朗,但六年來執政黨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密切合作,大幅改善通貨膨脹,造就了近年來蓬勃的經濟發展,就算前途仍有險阻,土耳其人卻充滿信心。

土耳其現在的繁榮景象,遠超過2002年以前世俗派政黨執政的時期。過去六年的經濟年成長率平均為6.5%,高於前一個六年的2.5%。

從種蕃茄的觀光國度轉型到擁有汽車製造業,土耳其的變化只能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南部大城安塔利亞的飯店業鉅子巴路(Ahmet Barut)說,他不想評論執政黨領袖和他們戴頭巾的太太,但他承認「這些人對經濟有一套。」

土耳其2001年遭逢金融危機,當時經濟嚴重衰退,貨幣里拉像自由落體般一瀉千里。但隨著新政府上台,加上IMF的幫助,土耳其不但度過危機,還因擁抱自由市場而成為新興之虎。

自2002年底政黨輪替以來,土耳其的出口倍增,外來投資從不到10億美元躍增至逾200億美元,觀光客人數也倍增;30年來失控的通貨膨脹未完全解決,但已遽降至10%;今年國民生產毛額(GDP)預料將成長4.5%,雖低於2004年的9%,卻仍然表現強勁。

安塔利亞市長圖瑞爾(MenderesTurel)說:「數字不會騙人。」這名正義發展黨黨員得意地敘述該市的新投資案、新鋪的下水道、新機場航站,還有觀光客、餐廳、酒吧的強勁消費推升該市的酒精飲料銷售大增。

土耳其的穆斯林人口占多數,但自1923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以來,憲法即明訂政教分離,禁止政治上出現伊斯蘭符號。

正義發展黨的經濟政績凸顯出伊斯蘭政治與資本主義關係的良性發展。該黨認為解決土耳其的問題要靠自由市場,主張開放長久以來被菁英把持的經濟,並淡化政治的權威主義色彩。土耳其的經濟部長辛塞克說:「我們支持更多的競爭、生產力及創新。」

他說,該黨經濟政策成功顯而易見,因為「大家都賺了錢。」過去六年間,私人轎車從9萬輛增至40萬輛。人均GDP從2002年的3,300美元,躍增至今日的1萬美元。

不過,土耳其經濟仍有許多棘手的問題,除成長受全球信用緊縮拖累外,迄今年5月底止的一年,經常帳逆差高達430億美元;如何支應鉅額貿易逆差將是執政黨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08/08/11 經濟日報】

羅姆人的哀愁vs.吉普賽的曙光

羅姆人 (Romani) 就是我們所聽過的吉普賽人 (Gypsies)。「吉普賽」其實是外人賦予他們的名字,或許是錯誤的相信他們是來自於埃及 (Egypt),「吉普賽」這個名字就一直被世人錯誤的沿用。
羅姆(吉普賽)女郎。攝影╱高依汾
羅姆人 (Romani) 就是我們所聽過的吉普賽人 (Gypsies)。「吉普賽」其實是外人賦予他們的名字,或許是錯誤的相信他們是來自於埃及 (Egypt),「吉普賽」這個名字就一直被世人錯誤的沿用。但隨著自身民族意識的啟發,「吉普賽」,這個帶有歧視味道的用語,才在近幾年被正名為「羅姆」(Roma)。

歧視壓迫

若了解其歷史,羅姆人在整個歐洲大陸其實是最受壓迫、歧視、誤解的民族。她是一個流浪的民族,為何如此,至今仍是個謎。由於語言相近的關係,一般公認,他們是來自印度半島的一支民族,於西元14世紀抵達歐洲。歐盟估計,歐洲的羅姆人口現大約有一千多萬人 (大多集中在中歐地區)。但他們長久以來卻一直得不到尊重與認同,反而經常受到無理的對待與歧視。

上個月,一則來自義大利的外電報導,令人心痛。報導說:「一對年僅10幾歲的姊妹花溺斃度假海灘多日,無人理會,現場僅有一條薄薄的白布覆蓋著。諷刺的是,陳屍現場的不遠處,是一家大小正在開心地玩耍戲水。他們對這姊妹花的屍體完全是視若無睹。」為何如此?因為這對姊妹是羅姆人。

2008歐盟人權機構的報告指出,「居無定所的羅姆人,無論是在住房,或是教育等層面,都是最受歧視的族群。其中又以境內有六萬多羅姆人口的義大利,最為嚴重。」今年六月,屬極右派並反移民的義大利內政部長在國會中,就曾提出想要採集境內所有羅姆人的指紋 (包括小孩在內),以維護社會安全的主張。歐盟抨擊,這是一種類似過去法西斯與納粹所採行「種族登記」的手法,嚴重違反人權。德國納粹期間,除了猶太人,羅姆人也是受害最深的族群。

雖然迷人浪漫的羅姆人歌謠與佛朗明哥舞蹈的互相搭配,令全世界人風靡,也成了西班牙的文化代表,但卻抹不去人們心理長期以來對羅姆人的偏見。曾經擔任歐洲羅姆人權利研究機構副執行長的詹姆士•哥斯頓教授 (James A. Goldston) 說:「在今日的歐洲,有關羅姆人負面的說法可以在兒童故事書、傳奇故事和每日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在輕鬆自然的對談中,毫無疑慮的顯露出對羅姆人的負面觀感。」

騙子、小偷、骯髒、不可信任、陰險等等,是最常聽到的評語。也由於此根深蒂固的傳統偏見,哥斯頓教授說:「一些著名的人權提倡者,在碰到所屬的母國因羅姆人問題遭受到國際社會抨擊時,他們也會自然地流露出替母國緩頰的舉動與言論。」

自然地,羅姆人經常成為被攻擊洩憤的目標。1993年羅馬尼亞的一個小鎮 (Hadareni),一群憤怒民眾無端攻擊羅姆人聚集區,不僅殺死三名羅姆人並放火焚燒居所。然而事後,沒有人因為此暴力事件遭受到司法的起訴,而地方首長在接受訪問時竟然說:「受害者是吉普賽人,起訴他們會遭受到當地人民的反對。」如今,受害者及其家屬們仍在等待那遙不可及的正義。

曙光

所幸,歐盟近幾年的擴張已帶給羅姆人一線曙光。冷戰結束後,隨著中歐的前共黨國家紛紛希望申請加入歐盟的同時,「哥本哈根準則」(Copenhagen Criteria ) 自然成為歐盟考核是否同意的標準。換言之,歐盟東擴已成為中歐國家推動改善羅姆人權益的重要誘因。歐盟認為,改善及保障少數族裔權益對在歐盟內部推動多元的民主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前歐盟委員會主席羅馬諾•普羅迪 (Romano Prodi) 表示,「平等地對待少數族裔,是歐盟的基石」。

歐盟資料顯示,1990年起,布魯塞爾在幫助少數族裔的事務上已投資超過100百多億美元。越來越多羅姆年輕人開始接受較為良好的教育,可以攻讀法律、公共行政、以及其他具有技術性的學科;另外,羅姆人經營的電台、雜誌及報紙等媒體也逐漸地解禁。例如,2001年匈牙利政府開放羅姆人可以24小時的經營自己的電台。羅姆人也開始知道如何利用合法手段在歐盟的司法體系內為自己爭取權益,對抗歧視與壓迫。例如,在歐盟的人權法庭中,控告匈牙利與捷克對羅姆孩童實施教育隔離 (educational segregation) 政策。

這些年的努力證明,羅姆人權益保障的問題,確實已成為歐盟檯面上的主要議題。2003年11月,歐盟就特別針對羅姆人現況進行10個月的實地調查,並在2004年9月公布。這份長達52頁的報告指出,羅姆人在歐洲的處境確實是相當艱困,雖然比較過往起來已有少許進展,但歐洲人權組織、羅姆人代表和其他團體,仍必須積極互相合作以確保歧視與壓迫能在未來真正地消失。

必須承認,幾百年來留存在人們內心的偏見不會一夕間就消失的。要不然我們就不會聽見仍有政治人物否認歧視迫害少數族裔的事情發生;不會看到新聞報導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等地有光頭黨攻擊羅姆人或警方迫害羅姆人的事件發生。又例如,在希臘,羅姆人仍時常遭受到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威脅;在德國,警方常把羅姆人列在防治犯罪措施的名單之內;在西班牙,非羅姆人的父母親經常抗議其小孩與羅姆人的孩童相處在同一間學校。

前聯合國消滅種族歧視委員會 (UNCERD) 主席麥克爾•謝里菲斯 (Michael E. Sherifis) 說:「委員會沉痛地理解到,羅姆人幾世紀以來所遭遇到種種不人道的待遇…人道的普世價值,不容忽視,否則人類歷史又何以能夠前進去追求真善美。」說的真好!

【2008-08-22 聯合新聞網】

外籍兵團掌廚,義大利人不安

【聯合報/張佑生譯】

三月,權威的餐廳與美酒評論家甘貝羅•羅索找尋羅馬最好吃的奶油培根義大利麵,一盤義大利麵、雞蛋、義大利羊奶起司、煙燻豬腮幫肉,成就當地的招牌傳統菜式。

亞軍是L'Arcangelo餐廳,主廚來自印度。獲得冠軍的Antico Forno Roscioli是一家烘焙坊和創意十足的餐廳,主廚納比爾•哈山17歲時來自突尼西亞,在下廚烹煮生平第一鍋義大利麵之前,洗了一年半碗盤。

「烹飪是一種熱愛,」現年43歲的哈山後來曾向一些義大利頂級名廚學藝。「食物是美好的事物。」

說話語氣像是義大利人。從前,世上其他地方的人大多從貧窮的義大利移民處初識義大利麵和披薩,現在卻是外籍兵團在義大利燒得一手道地好菜,當中許多人一樣很窮。

義大利人對於在汗流浹背且報酬不足的廚房工作愈來愈敬而遠之,現在餐廳都得用外勞洗碗、在廚房幫忙,最常見的是掌廚,鮮少例外。埃及人的披薩一直做得不錯,現在的餐廳廚房則有摩洛哥人、突尼西亞人、羅馬尼亞人和孟加拉人打理,可以大概反映義大利晚近外來移民的狀況。

事實本身或許不足為奇:某個程度上,義大利即使在1970年代初,出國工作者仍多於前來工作的外勞,當地的餐廳現在不過是更準確反映出歐洲大部分國家餐廚員工皆是外勞的實況。

可是義大利人非常嚴肅看待自己的食物,在營養與口腹之欲之外,更是民族和地域認同的主要成分。這裡的人對於改變並未等閒視之,尤其是當引起的問題令人不快:義大利食物是否會改變─倘若如此,會變得更壞?甚至更讓人尷尬的是,變得更好?大多數義大利食物的特色在於好的材料和簡單的準備過程,但是否變得沒那麼獨特─或者沒那麼義大利─是否任何人調理義大利食物都能達到餐廳的水平?如此是否有損民族尊嚴?

「如果廚師換成埃及人,煮出來的菜色不會有任何改變─完全沒差,」位在特拉斯提弗列區的沙巴提尼餐廳的老闆之一,75歲的法蘭西斯科•沙巴提尼表示,該區是羅馬歷史最悠久的街坊。他的餐廳被視為羅馬市區保存原味能力數一數二的餐廳,供應牛尾之類典型羅馬菜餚,但十個廚師當中有七位不是義大利人。對沙巴提尼而言,廚師的出身不是問題,而是訓練過程(他餐廳的師傅得當五年學徒),外加保存義大利的烹飪傳統。

「這是我為何留在這裡,」他說。「假如不是為了這個,我就到海灘去了。」

但是在一個未來幾年可能繼續升高的爭論中,另一方主張外籍廚師也許能複製義大利食物的色香味,卻不能真正了解義大利美食的精髓。

「傳統需要由義大利的年輕人推向前,而非外國人,」卡諾尼卡餐廳的老闆之一羅莉安娜•畢安奇表示,她的餐廳也位於特拉斯提弗列區,還請了好幾個孟加拉人,但是她自己掌廚。「這不是種族歧視,而是文化差異。」

30歲的中國移民朱群峰(譯音)在羅馬市中心開了一間咖啡吧,在標準的義大利環境調配正統的義式濃縮咖啡。「有些客人上門看到老闆是華人,掉頭就走,」他說。但是他說過去這幾年,類似情形比較少發生,是義大利開始接受其他種類食物的一個跡象。

皮耶路易基•羅斯奇歐尼家族經營的餐廳,曾贏得最佳奶油培根義大利麵獎,他說,義大利廚師若不好好監督訓練較少的外籍廚師,義大利美食傳統有慢慢流失之虞。

「沒有監督,他們比較會順著自己的DNA去發展,」他說。「如果是出於選擇,那很好,但如果是因為某人沒有注意而發生,就不好了。」

【2008-04-16 聯合報】

吉普賽攜子行乞 芬蘭強制寄養

 
【歐洲日報╱路透赫爾辛基七月三十一日電╱張興合編譯】
 
 
芬蘭政府正加強取締吉普賽人帶著兒女上街行乞,違者將立即全家遣返原籍,或將其小孩強制寄養。
芬蘭當局說,這麼做是在保護兒童。但吉普賽父母害怕小孩被芬蘭政府搶走,不敢再帶著小孩去行乞了。
 
芬蘭政府於二○○七年底公布實施此項措施,人權團體說,這是歐洲目前最嚴苛的反吉普賽措施,無異恐嚇勒索,硬生生拆散家庭,根本不是在保護兒童。
 
不僅僅芬蘭,還有其他歐洲國家針對吉普賽人採取特別手段,人權團體斥之為種族歧視。歐盟執委會已要求歐盟各會員國提供吉普賽人更多更好的機會,讓他們更容易融入主流社會。
 
東歐估計有九百萬至一千兩百萬吉普賽人,為社會上最貧窮族群,許多吉普賽人流浪到西歐謀生,但遭遇的是冷漠、歧視與毀滅性的貧窮。
 
義大利政府強制吉普賽人接受戶口普查,男女老幼都得捺指印,名義是打擊犯罪,人權團體抨擊該項措施是種族歧視、違反歐盟人權標準。義大利政府為平息不滿,改口說全體公民都必須建立指紋檔案。
 
芬蘭移民暨歐盟事務部長托爾斯為該項措施辯護說,如果吉普賽人兒童處於危險情況中,政府有責任保護他們。
 
他說:「我們是努力保護兒童福祉,如果受到什麼質疑,但是讓來到芬蘭的人知道這項規定,也是一件好事。」
 
芬蘭政府估計目前其境內吉普賽人約一萬兩千名,絕大多數是在芬蘭定居了幾個世紀的卡洛族。
 
西班牙和義大利也有他們的族人。而在街上行乞的吉普賽人數並不多,據內政部估計不到一百人,主要是來自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於去年該兩國加入歐盟之後,陸續遷移進來的。
 
警方說,他們很有組織,侵略性比較明顯,有時是搭乘租來的小巴士,白天在赫爾辛基街上行乞,晚上回去公路旁邊的帳篷或臨時聚落過夜,沒有健保。
 
芬蘭法律並不禁止行乞,除非他們犯罪,不能把他們驅逐出境。去年赫爾辛基街頭首度出現吉普賽乞丐時,曾轟動當地傳媒,暴露芬蘭對外國人某種程度的不容忍。芬蘭社會一向敵視外來的新移民,最近因為被警告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將不利於其經濟發展,態度才稍有改善。
 
在人口逐漸老化、勞工大軍迅速萎縮之下,為了振興經濟,目前芬蘭政府開始吸引移民人才。
 
現在芬蘭人口有五百三十萬左右,其中十二萬兩千移是外國人,以俄羅斯人和愛沙尼亞居多。
 
 
【2008-08-09 歐洲日報】

 

義人仇外 想趕走吉普賽人
蔑視吉普賽人 全歐譴責義大利

【歐洲日報╱法新社羅馬二十四日電╱張興合編譯】

義大利人對待境內吉普賽弱勢族群的心態,一方面把犯罪率竄升歸罪於吉普賽人,另一方面又對他們遭遇的痛苦視若無睹,引起全歐越來越強大的批評聲浪。

最近一次引爆批評的事件,是兩名吉普賽少女溺斃在那不勒斯附近海灘,屍體被人用大浴巾草率地遮蓋,腳還露出來,而義大利人照常在海灘上日光浴、講行動電話,對兩具屍體完全視若無睹。歐洲多家報紙登出新聞照片後,歐洲人普遍譴責義大利。

英國獨立報 說:「這些照片讓義大利蒙羞。」

其實,照片並未照到數名海灘客跳下海去救人的一幕,那兩名吉普賽女孩顯然不會游泳。義大利評論家羅曼諾在信使晚報撰文說:「一張照片可能說謊或給人錯誤的印象,那些海灘度假客都知道死者是吉普賽人嗎?如果溺死的是義大利人,同樣的漠視態度也可能發生。」

但羅曼諾承認,目前義大利的國際形象是負面的,在那不勒斯垃圾危機、反移民政策、尤其是歧視吉普賽人等問題上面,沒有一項是不受批評的。

義大利吉普賽人群居的營區遭縱火焚毀,繼之以政府宣布所有吉普賽人須捺指印的人口普查計畫,必要時還將派警察強制執行。人權組織和歐洲議會痛批義大利違反人權、種族歧視。

去年一名吉普賽人被控在羅馬殺害一名義大利婦女,義大利人與吉普賽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升高,義大利人一向視流浪吉普賽族群為犯罪之源。英國獨立報說,貝魯斯柯尼政府大張旗鼓的對吉普賽人社會展開清查行動。該報說:「義大利人本來就與吉普賽人不熱絡,經由媒體對吉普賽人犯罪報導的渲染後,情勢更加惡化,這些年來他們對吉普賽人非常冷漠。」

義大利派駐聯合國難民事務署代表蘿拉.寶德里尼對於義大利政府在吉普賽女孩溺斃事件上全無反應表示非常震驚,特別是在貝魯斯柯尼政府對非法移民採取更強硬立場的此刻。那不勒斯大主教希皮譴責海灘客對溺斃女孩的漠不關心,他說:「此事對那不勒斯形象的傷害遠比垃圾問題嚴重。」

【2008-07-26 歐洲日報】

義人仇外 想趕走吉普賽人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報導】

最新民調指出,68%的義大利人希望將國內15萬吉普賽人全數驅逐出境,另一項民調則指出,81%的義大利受訪者認為,吉普賽人不管是否來自羅馬尼亞,都「很難讓人喜歡」,甚至「令人討厭」。這與義大利右翼新政府煽動力十足的仇外言論不無關係。

本月10日,一名17歲吉普賽少女疑似闖入那不勒斯郊區一棟民宅,企圖綁架一名6歲義大利女孩,小女孩的母親與附近鄰人把這名吉普賽少女抓到以後,企圖以私刑處死少女,直到警方趕來少女才脫困。稍後一群揮舞鐵棍的義大利少年開始以汽油彈攻擊附近吉普賽貧民窟,引起大火,凸顯義大利人與少數族群吉普賽人之間關係緊張。

回鍋參選獲勝的新總理貝魯斯柯尼,日前把義國境內的外籍罪犯比作「邪惡軍團」,並發動全國警力在主要城市掃蕩色情行業與毒品交易,還逮捕了近400名泰半來自巴爾幹半島與北非的非法移民,包括羅馬尼亞人與摩洛哥人,其中許多已遭遣返。

今年稍早發生一名羅馬尼亞吉普賽人涉嫌謀殺義大利女子的案子,前總理普洛迪主持的義大利政府隨即頒行緊急法令,加快遣返非法移民的程序。貝魯斯柯尼所屬自由人民黨在4月大選的競選政綱中,也矢言「徹底掃除非法移民的營地,驅離居無定所、沒有謀生能力的流浪族群」。

屬於反外來移民政黨「北方聯盟」的維洛納市市長托西聲稱,維洛納約有7000名羅馬尼亞裔,人數居全義之冠,多從事工匠、傭人的工作,就連吉普賽人自己也覺得義大利國內的吉普賽人口「是個麻煩」。

英國衛報說,義大利國內約有7萬吉普賽人持有義大利護照,這些人不是15世紀就移入義大利,就是1990年代從巴爾幹半島逃來。其他許多非法在義大利居留的吉普賽人,則是在2007年羅馬尼亞加入歐盟後才進入義大利。

【2008-05-18 聯合報】

傅滿洲、陳查理與細眼睛

義大利設計師史帝芬諾•吉歐凡諾尼肯定不知道傅滿洲與陳查理的故事,否則,他不會設計出「清官」榨果汁器。
義大利設計師史帝芬諾•吉歐凡諾尼肯定不知道傅滿洲與陳查理的故事,否則,他不會設計出「清官」榨果汁器。

「清官」榨果汁器被兩位韓裔美國人指為有「種族歧視」之嫌。種族歧視的證據,除了在人頭上榨果汁外,頭像的設計意念是個戴斗笠、細眼睛的男性華人,這個意象,完全符合過去百餘年來華人在西方社會眼中被歧視、扭曲的刻板印象。

傅滿洲是廿世紀初英國小說家洛馬創造出來的角色。在洛馬筆下,此人是個邪惡、狡詐、壞事作盡的第一大惡人,連他的女兒也是壞胚子。

雖然西方社會有些輿論批評傅滿洲系列小說是以歧視華人為代價,但當時對所謂「黃禍」的恐懼與角色塑造深刻,讓傅滿洲傳奇透過文字、電影、電視流傳了近百年。而銀幕上那個大壞蛋傅滿洲,對西方觀眾來說,最醒目的就是那兩隻邪門的細眼睛。

與傅滿洲約略同時提供西方社會華人形象的,還有陳查理。陳查理是美國小說家畢格斯在一九二五年創造出來的人物,與傅滿洲剛好位於社會價值光譜的兩端。身材壯碩的陳查理是夏威夷警局的警察,擅長以智慧破案,大快人心。

「陳查理探案」與傅滿洲一樣,因為受到歡迎有了銀幕版本。銀幕上的陳查理,有一張滿布思慮的面孔,但與傅滿洲一樣,也有著一雙小眼睛。

根據大陸學者姜智芹的研究,傅滿洲代表「神秘、威脅、假想敵」,是「種族主義之恨」的代表;陳查理則代表「東方智慧、模範族裔、文化馴化」,相對的,是「種族主義之愛」的代表。不論是好是壞,傅滿洲與陳查理都是西方社會中被定型化的主導性華人形象,只能在從屬西方社會的基礎上為善為惡。

細眼睛的美醜,見仁見智,但百餘年來細眼睛一直是西方社會對華人形象的成見、偏見與歧視的代表意象。不知陳查理、傅滿洲與細眼睛的歧視背景,「清官」榨果汁器當然只剩「卡哇伊」的商品價值。

【2008-08-03 聯合報】

在巴西,不可思議事情都是正常的

 
【文/葉淑吟】
把朋友送的葡萄牙文專輯下載到 IPod 裡,利用早上搭捷運的時間聽聽巴西當紅的歌曲。裘傑韋西諾(Jorge Vecilo)是二十幾歲的偶像型歌手,年輕又俊秀,難怪歌曲一舉衝上排行榜第二名。不過曲風有點芭樂,是典型的泡泡糖流行歌曲。說來說去,我還是偏愛另外一位女歌手卡西亞艾樂(Cassia Eeller),濃厚的酒吧以及爵士風的調調。百聽不厭。
 
巴西人的口味真的跟其他拉丁美洲國家非常不一樣。雖然平平都是拉丁美洲人,葡萄牙文跟西班牙文也可以互通,一樣樂天知命(或是說懶惰,沒效率,政府貪污),但是慢慢去挖掘後會發現那些不同之處:流行文化,品味等等。另外翻閱在機場必買的八卦雜誌:居然發現他們的明星小檔案有特別註明膚色!!
這實在無法理解。雖然說巴西的人種複雜,但是光看照片就可以判斷了吧??何必寫出來。
 
其實看多了一些國際新聞報導,會出現與「巴西」有關的,除了世界聞名的二月大型嘉年華會、巴西名模、足球、森巴、巴西窯烤介紹外,大概就是一些讓人無法置信,荒謬至極的報導。譬如像是:里約貧民窟發生警匪火拼,匪徒擁有的火力竟然比警察還強大,想當然爾,警察傷亡慘重;國家銀行金庫內的現金被竊,竟是歹徒在銀行對面開間花店掩人耳目,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挖掘地道通到銀行的金庫,然後五鬼搬運法,趁假日神不知鬼不覺把金庫內的白花花鈔票搬空。豪宅大廈遭洗劫,從第一層洗到最後一層,竟沒人發現;巴西神偷以竊取寶石為樂。此外《美麗佳人》巴西版曾探討歐洲客在巴西買春的嚴重問題,可憐的雛妓不過是迫於需要填飽肚子。
 
僑居巴西許久的友人說,反正這種事情看多了司空見慣,不用太過大驚小怪。話說,他的女兒特瑞莎有天開車回家,紅燈停下來等綠燈亮的空檔時間,突然煙癮犯了。她點了菸,順手把擋風玻璃開一小條縫,讓菸味飄出去。與此同時,一把白亮亮的刀從那一小條縫硬是伸了進來,架在她的脖子上。那是個不過十幾歲臉上神情略帶稚氣的少年。
 
『喂!把妳手上的錶交出來!』少年的語氣有點狂傲。
 
特瑞莎看了歹徒一眼,聳聳肩,只覺得「怎麼又來了」?就把手錶拔下來丟給他。她不是怕那把刀,只是覺得這種事遇到太多,已經麻木。今天這件不過是另一個小插曲罷了。
 
另外,有錢人在巴西絕不可能開名貴轎車出門,那等於是昭告天下你家銀子太多。而每天開車上班的路線一定要不一樣,多繞幾圈總比被歹徒盯上要好。有時乾脆搭直升機上班比較安全。巴西對當地人來說,所有的不可思議事情都是正常的,但是對外來遊客來說,可就是一個需要謹慎小心的地方。
 
本文作者可獲贈新書《蠍子的甜蜜毒藥》,布魯娜.瑟非斯丁著,中文譯本由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2008-08-25 聯合新聞網】

 

重視家庭親情的巴西
【文/郭勝宇】
上次在美國旅遊途中遇上一對巴西來的兄妹,我對巴西有新看法。
哥哥從巴西來看在美國唸書的妹妹,順便旅遊,哥哥英文不太通,看到我就不停的豎起大拇指,要不就是遞煙給我抽,還執意幫我點火,拿火材棒刷那種,吃飯時一直學著拿筷子,每一道菜都先夾給妹妹,因為夾菜時沿路一直掉,被我注意到。逛美國偌大的動物園,大家了不起帶一瓶水,他老兄扛一大袋,我問他裡面是什麼,他說是果汁和水,一休息就倒出來給妹妹喝。
 
 
那女孩年紀大我一點,沿路談天,就把一堆巴西印象搬出來,從球王比利到嘉年華會,還有中央車站那部電影。她笑著,但眉頭一鎖說對台灣沒太多印象,可是她不喜歡嘉年華會,因為大家都不用上班,沒錢賺。還說,巴西欠好多國家錢,也根本還不完,國際組織竟還想干預巴西的財政問題,讓她這位學法律的非常憤怒。
中央車站,從電影中感覺巴西人對親情重視。她說她是家中最小的,上面還有3個哥哥 3個姊姊,跟她講話的時候,在旁邊的哥哥不時跟我點頭。這趟出國唸書,都是家中供給,哥哥放心不下過來探望。對他來說,出國的負擔是很大的,可是他們都很快樂也享受家庭給予的,愉快的表情中,才讓我想到當時的台灣與巴西爭取小孩的監護權時,可能有些人說,巴西小孩待在台灣不是挺好嗎?我親身體驗巴西重視程度家庭親情的程度,對巴西,一種不同的觀感。

 

巴西,沒什麼道理
【文/大砲】
巴西,這個南美洲的霸主,距離台灣一萬多公里,台灣民眾除了「嘉年華」跟「巴西蘑菇」外,大家對它其實所知不多。
 
老婆的巴拉圭籍秘書瑪莉亞對巴西人有深刻的觀察:「有熱情,沒感情」!巴拉圭是巴西的鄰居,很不幸地,巴拉圭的經濟非常仰賴巴西的提攜,所以巴拉圭人自認受盡了巴西的氣。瑪莉亞形容:巴西人總給你一種熱情的印象,而且對你的要求總是滿口承諾!但是下次見面,承諾就可以丟到腦後,完全不當回事!我曾奉老闆之命,殷勤款待過一個巴西聖保羅的客戶,他一直要我去巴西時找他。有次預計途經該地,行前給他寫了封電郵,想說順道請他吃個飯。信寄出後,石沈大海,巴西人初見面的熱情,跟時過境遷後的冷漠,算是親身印證!
 
三年前,全家在巴西里約機場轉機。在等飛機的過程中,問路、問商價、問有的沒的,問了五六個人。西文?沒一個在機場的巴西人承認他會說西文;英文……,每個都點頭說他「會」,但是一旦真的「開講」了,沒一個聽懂我在問什麼。
 
巴西Embraer公司造的噴射客機已經被美國航空(AA)用來營運國內航線,只是每次看著頭頂行李艙只擺一邊,椅子一邊三排、一邊一排的「不對稱」設計,總感到心底毛毛地!巴西人、巴西事,雖然看起來沒什麼道理,但他們自有一套邏輯,就像他們那充滿了特色的「素、素……」尾音的巴西葡文一樣,無視被周圍西語文化包圍,在南美洲它就是一霸,而且繼續挺進,讓世界都注意到它了!

 

不是懶散,是樂天
【文/陳姵妤】
我在台灣長大受教育,工作創業談戀愛,一個衝動我到加拿大唸MBA,再一個誤打誤撞,我來到陌生的巴西國度,展開3個月的暑假實習;我在FDC(一間經濟學人排名全球16的商學院) 當研究員,有幸和最優秀的教授一起工作,認識了一堆可愛的同事,更有幸感受一股在巴西人眼中流露出的興奮,對於近年來他們位列金磚四國的驕傲。
當然在巴西的城鄉差距之大世界第一,不小心從豪華飯店頂頭的窗外望去,會看到遠遠的另一方一堆堆勉強稱得上是房子的破落土屋;來這邊工作許久的Karine (我的法國上司)說,巴西人其實很多事情都不在乎的,只要有歌唱,有足球看,有啤酒喝,其他什麼事情都好說。真的是耶,跟他們約開會,很少是準時開始的,如果你不追問到底是幾點,他們約開會的時間是以「明天早上」或是「下午」為單位;我聽過更誇張的是,如果你和北邊省份的人約開會他們會以「下雨前」或「下雨後」為單位,原來是北巴西的省分有著最典型的熱帶氣候,下午總會準時無誤地來場典型熱帶大雨,也會準時地在某個時間點結束,造就了他們的時間觀。
「這個周末來我家住吧!」巴西人熱情好客的個性令人吃驚,動不動就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我想如果我都接受這些熱情的邀約,我大概沒有一個星期是住自己飯店的;然而,巴西人的執行力也令人吃驚;我在飯店的餐廳遇到一位來自德國的工程顧問Steve,同樣是不會講葡萄牙文的的外國人,我們一下子像是找到夥伴地興奮地聊了開來。他說,原本預計的3個月可以完成的工作,在他和巴西員工工作三個禮拜後,他發現他得在多花一年的時間才有辦法完成他在亞洲地區國家花3個月完成的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來自法國的Karine,德國的Steve和來自台灣的我,發現他們其實不是懶散,只是很容易快樂,於是我們不約而同地決定放下一些身上背負著對工作的快節奏,開始學習巴西人的樂天…。

 

金磚巴西 十字路口上的丐幫
【文/李是慰】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天主教國家,造物主簡直太寵愛巴西了。巴西沒有颶風,沒有地震,甚至沒有沙漠,幾乎與中國大陸相當的領土面積,每一寸土地都是有用的。2003年,高盛證券年度報告將巴西列名「金磚四國」之一,不難想像這個原物料大國的未來潛力,「地大物博」四字最足以形容巴西。

  

不過,巴西城市的十字路口就像拉丁美洲其他國家一樣,充斥著要小錢的乞丐和小孩;入夜以後,開車族更將紅綠燈視而不見,因為紅燈停車比不停更危險。巴西的貧富差距之大聞名於世,但卻少聽說有人餓死,有人自殺。一方面,巴西人民生性樂觀開朗;另一方面,巴西物資充裕。牛隻比人口還多,巴西兒童有便宜的牛乳、起士,有吃不完的上等牛肉,麵包店有政府凍漲的「窮人麵包」無限量供應,其實就是台北各大烘培坊賣的法國麵包,一個麵包才台幣三、四元,啤酒也只有台北的一半價格。

根據巴西報紙採訪,一名乞丐平均每天可以在十字路口要到台幣二、三百元的收入,難怪他們餓不死,也懶得去努力讀書、找工作,所以他們成為巴西治安惡名昭彰的亂源。里約熱內廬(Rio de Janeiro)南區五星級觀光旅館林立的戈帕卡巴納(Copacabana)和伊帕內瑪(Ipanema)海灘,附近山區就是丐幫占據的貧民窟,地理位置上實在太接近了,他們白天下山在沙灘上尋找獵物,通常會問遊客:「Que horas sao?」(現在幾點鐘?),如果你答不出來,證明你是外地來的遊客,很可能成為他們下手搶劫的目標。

自保之道,就是在離開旅館房間前,將貴重物品鎖在房間保險箱內,記住設定的號碼,穿著泳褲或比基尼(別害羞!如果泳裝款式太保守,只會證明妳是外國人)及涼鞋,帶著少許買飲料點心的零錢,千萬不要戴手錶(除非你會講葡萄牙文),將房間鑰匙交給大廳櫃台保管,放心的去沙灘上玩吧!你會發現,大西洋大道(Av. Atlantic)上每位遊客或在健走,或在踏浪,或在購物,或在騎單車,都只穿著泳褲或比基尼,頂多怕風加一件短袖T恤或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