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因為你值得∼只限白人?拒聘非白人 歐萊雅族種歧視罪成立

自由時報20070706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因為你值得」—如果你是白人。化妝品巨擘法國歐萊雅(L'Oreal)集團旗下品牌卡尼爾,因排斥雇用非白種女子促銷洗髮精產品,五日被法國上訴法院判定種族歧視罪成立。歐萊雅則聲明,將立即提請再上訴。

種族歧視案 法國歷史性判例

卡尼爾與其聘請的徵才公司,各自被處以三萬歐元罰金(台幣一百三十四萬餘元),同時該公司的一名高階主管並被判處三個月緩刑。這起歷史性判決是知名廠商在法國因計畫性的種族歧視,而被判有罪的首例。

該案源於二○○○年卡尼爾法國公司招聘女推銷員,在巴黎各超市外發送洗髮精Fructis系列的試用包,並提供諮詢建議。同年七月間,一份詳載徵聘規定的傳真資料顯示,卡尼爾限定錄用條件為十八至二十二歲女性,以及BBR。

聘僱規定 明文限定BBR

BBR原是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的縮寫,法國人普遍意會,這也指白種法國人,而非北非、非洲與亞裔法人。「反種族歧視救難組織」(SOS Racisme)於是對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集團提出控告。

為卡尼爾招聘人力的迪斯崔康公司一名員工在庭上指出,凡聽起來像外籍人士的名字,或照片顯示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裔等應徵者,都務必排除。另一名員工說︰「曾有一位很好的人選,但她是有色人種,我必須要求某人假裝我們的選聘名額已滿。」

混血兒也沒被錄用

一名應徵者說,她知道因為她是混血兒,所以沒被錄用。在法國,擔任發放類似產品試用包的女性中,有色人種約佔四十%,然而在Fructis案中,不及四%為非歐洲裔。反種族歧視救難組織說,就該例而言,有色族群因種族歧視,損失了數百份的工作機會。

法就業市場 種族歧視嚴重

卡尼爾等去年被判無罪,不過上訴法庭的判決大逆轉,使法國反種族主義團體大感振奮。法國職場的種族歧視非常嚴重,根據最近調查,四家公司中,有三家偏好白人員工。

印加大屠殺證據

自由時報20070621

考古學家最近在秘魯首都利馬附近的古墳,發現一具一五三○年代死亡的男性遺骸,這具屍骨不但在頭顱部位有兩個對穿的圓孔(見圖),經鑒定後,發現有鉛殘留,證明這名男性應該是死於西班牙征服者的槍下。西班牙自十六世紀開始入侵南美大陸,在短短七十年間,造成近千萬印加人死亡,這也是有史以來人口數量減少最快的紀錄。(美聯社)

爭北極油源 俄總統誓劃入國界

  • 2008-09-19 中國時報 【王嘉源╱綜合莫斯科十八日外電報導】

隨著國際間競逐北極地區油氣資源的腳步加快,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十七日聲稱,在不久的未來,俄羅斯必須正式將國界劃定在此一地區。

     梅德維捷夫在克宮召開聯邦安全會議時說:「我們必須完成一切正式手續,將對外邊界劃定在大陸礁層,這是我們對子孫的直接責任。」

     他並說,開發北極資源是俄國能源安全的保證,俄國必須將北極變為俄國在廿一世紀的資源基地,首要任務是保證俄國在該地區的國家利益。

     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長帕楚舍夫在會後告訴記者說,俄國應該掌控「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北方海路」自俄國西伯利亞沿岸穿越北冰洋,直接接通亞洲與歐洲,隨著全球暖化導致冰層消退,該海道料將繼加拿大北端的「西北通道」(Northwest Passage)一樣,愈來愈適合於船隻行經。

     俄國科學家去年在北極海床上放置了一面國旗,象徵性宣告主權。俄國並宣稱北冰洋海底綿延近兩千公里的「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 Ridge)是俄國西伯利亞北部海域大陸礁層的自然延伸,因此包括北極點在內的北冰洋大片地區應屬於俄國領域,但此一立場遭到加拿大、丹麥、挪威及美國等其他北冰洋沿岸國駁斥。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觀天下》不能明說的… 種族偏見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陣營開始人身攻擊對手歐巴馬,把他和恐怖分子扯在一起。其實共和黨和保守派陣營並非首次使用這種手法,過去許多保守派支持者一直公然或在網路上放話,宣稱歐巴馬批評美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不愛美國」,還造謠說他是穆斯林。

不少論者認為,這種抹黑其實反映的是無法公然明講的種族主義偏見。

馬侃副手裴林在造勢活動上說,歐巴馬和越戰期間美國好戰分子艾耶斯過從甚密,試圖把歐巴馬抹黑成恐怖分子。

事實上艾耶斯活躍時期,歐巴馬還只是小學生,兩人是後來在芝加哥社區運動中結識,關係並不密切。

美利堅大學教授韋佛指出,種族背景是選民會不會投票支持歐巴馬的因素之一,雖然公開承認自己是種族主義者的美國人非常少,「可能只有為數數千的新納粹黨人和三K黨人」,不過,「美國還是有某些白人不會投黑人,他們不可能公開承認,但匿名民調時可能會承認」。

馬里蘭大學美國政治與公民中心主任恆森也說,種族背景仍是大問題,許多選民雖然嘴上說願意投票支持非洲裔候選人,「進了私密的圈票處後可能做的卻是另一套」。

根據史丹福大學最近一項調查,投票日當天,歐巴馬因為膚色而可能流失多達6%的選票。

美國人白人占七成多,黑人僅有一成三,大半是西非奴隸後裔。歐巴馬父親是肯亞留美學生,母親是美國白人,出身異於一般美國黑人。儘管歐巴馬選戰全程以全美國人的總統候選人自居,刻意淡化種族議題,但他也公開表示過,種族主義是美國人不可能忽視的議題。

【2008/10/06 聯合報】

猶太人過新年 吃魚蘋果石榴與棗蜜盼蒙福

據以色列農業部統計,由於以色列人仍保有一年初始,吃魚、蘋果、石榴與棗蜜可蒙上帝恩典的傳統,每年猶太曆新年期間,凡與蒙福有關的農產品,銷售量都大幅攀升。

農曆正月迎新春是華人社會的傳統,但猶太人則按猶太曆法於提斯利月(希伯來文指七月)賀新年。今年提斯利月為九月底至十月。

依據猶太教律法,在猶太曆新年期間多吃象徵希望的食物,可蒙上帝的祝福,像是魚因生長在海底,可躲避邪眼的監視,才能在海洋大量繁殖,多吃魚可遠離邪眼的刺探,享滿滿的福分。

以色列農業部統計,每逢提斯利月期間,平均每一名以色列人可吃掉一點七公斤的魚,但一年當中的其它月份,平均每人僅吃八百公克的魚。

此外,猶太人也習慣在猶太曆新年期間,吃蘋果沾上棗蜜,據說如此象徵來年運勢可如蘋果和棗蜜般的甘甜美好;另一方面,也因為聖經記載,以色列是上帝所祝福的「流奶與蜜之地。」

農業部統計,因棗蜜搭配蘋果食用象徵好運道,猶太曆新年期間棗蜜的銷售量,即佔全年度的百分之四十。

石榴也是猶太曆新年應景不可少的,據「舊約聖經申命書」第八章第八節記載,石榴是以色列土生土長的果子之一。農業部表示,猶太曆新年期間,全境有七成以上的地區都栽種石榴。

猶太律法也鼓勵教徒食用石榴,除象徵「可如石榴般結實纍纍」,另外傳說每個石榴都有六百一十三顆甜美多汁的果肉,這正好與「律法書」、也和舊約聖經前五卷經書所提及的誡命數目相同。

【2008/09/17 中央社】

為什麼美國大選定於星期二?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將於十一月四日星期二舉行。為什麼美國不像許多其他民主國家,在星期六或星期日舉行選舉,而要安排在星期二呢?絕大部份美國人都不知道原因。

美國法律規定,美國總統大選固定在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舉行。

美國一家電子媒體最近針對大選定在這個日期舉行的原因,在街上隨機訪問了十幾位民眾,結果沒有一個人知道。

電子媒體又訪問了多位國會議員,包括重量級的前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魯嘉,也都沒有一位答得出來。二零零四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被問到這個問題,也搔搔頭表示不清楚。

其實,在十九世紀中葉之前,美國總統大選是各州自行決定投票日期的。直到一八四五年,美國國會認為有全國統一於同一天舉行選舉的必要,才立法訂定大選日期,並於一九四八年正式實施。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為什麼選在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呢?其實當時國會議員的決定,純粹是基於經濟和宗教因素的考量,與政治無關。

十九世紀美國還是農業社會,一切以農民作息為優先考量。春天農民忙著播種,夏天忙著灌溉除草,秋天忙著收成,冬天下雪不利出門。因此十一月初,農作物收成完畢,雨季已過,雪季未來,被認為是舉行選舉最恰當時間。

決定十一月初舉行選舉後,再來就是決定那一天。

國會議員在考慮選舉日期時,首先就排除星期日。因為星期日民眾要上教堂。

而由於當時的交通工具是馬車,鄉下居民坐馬車長途跋涉到城裡投票,往返通常要花兩天時間,因此星期六和星期一也被排除,因為如果星期六選舉,民眾可能無法在星期日趕來回上教堂。如果星期一選舉,又因星期日上教堂,而無法在星期一抵達城裡投票。

星期三是許多城鎮每週固定的市集日,民眾忙於參加市集,不適合舉行選舉。

星期四則因為前一天是市集,跟民眾星期日必須上教堂一樣,無法於第二天趕到城裡投票。

星期五是一週的最後一個工作天,也不適合舉行選舉。

因此,一個星期中,就只剩下星期二最適合舉行全國性選舉。

為什麼要像繞口令似的,規定在大選必須在「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舉行,而不乾脆規定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二呢?理由也是基於宗教因素。

因為十一月一日是萬聖節,是農業社會的重要宗教節慶,不適合舉行選舉。為了避免十一月一日剛好是星期二,因此就規定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完全排除於十一月一日舉行選舉的可能性。

但是現在已是二十一世紀,從前必須在星期二舉行選舉的理由早已不復存在,為什麼到今天美國還維持星期二投票的傳統呢?這大概就與美國人的保守心態有關,總覺得祖先留下來的傳統,如非滯礙難行,能保留的就盡量保留。

其實,不只美國大選繼續在星期二舉行,民主和共和兩黨的黨內提名初選,重要選舉也多安排在星期二,因此才會有所有的「超級星期二」和「迷你星期二」。

不過一個叫「為什麼星期二」的民間團體,多年來熱心推動將總統大選日期改為星期六的運動。他們認為,美國近代大選投票率都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五十五之間,成為全球最低投票率的民主國家之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選舉日定在星期二。

事實上,現任聯邦眾議員伊茲瑞爾(民主黨、紐約州)和聯邦參議員柯爾(民主黨、威斯康辛州)已分別在眾院和參院提案,要求將大選日期從星期二改到星期六。但國會議員們對這項提案,似乎沒有太大興趣。

【2008/10/10 中央社】

《一萬年.在路上》中東五國16處世界遺產紀行

  • 2008-09-24 【作者╱林婉美、黃建忠等】

    入秋時節,沸騰了一整個夏天的沙漠開始降溫,正是探訪古文明最旺的季節。中東古文明主要分布在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及約旦等5國。最不可錯過的16處世界文化遺產密佈其中,光是走在約旦的佩特拉,一座幾乎從玫瑰色岩石整個雕刻出的城市,宏偉而神奇,去過的人無不被這座神秘嫵媚之城震懾。

    中東是人類文明的起源點之一,因為兩河流域在這裡;

    中東是孕育文明的搖籃,因為古代的敘利亞的亞蘭文化;

    中東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在巴勒斯坦的耶律哥城;

    中東是西方文字的起源,腓尼基文字發源地;一神論在此地萌芽與發展;聖經中舊約所敘述的場景在這裡;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子民前往的蜜與奶之地在這裡;波斯帝國、希臘帝國、塞疏固斯王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人的歐瑪維王朝,阿拔斯王朝、阿悠比王朝、十字軍、馬穆路克王朝、鄂圖曼帝國等均在此地留下燦爛輝煌的遺蹟……

    倘佯在這三大一神教地區,包括西亞、中亞等古文明世界,每個人站在這些歷史場景中,都會深切感受宗教與古文明的浩瀚無邊……

    伊朗行 -漢摩拉比法典與恰高占比爾神殿

    巴黎羅浮宮鎮館寶物漢摩拉比法典石雕,出土之處伊朗的蘇薩古城,我等待了一年半之後,終於在今年二月份到此一遊。

    我們在天暗之後才進入奧華茲市區,伊朗每個較大的城鎮都設有檢查哨,除了一般安全的要求外,還要有此城的道路通行許可證,通行證是由旅行社向各城鎮政府申請的。奧華茲位在卡倫河(Karun River)岸,是上溯船隻的終點,有伊朗橫貫鐵路經過,二十世紀初臨近發現石油益增其重要性,我們的旅館位於卡倫河畔,旁邊就是聯繫二岸的鐵橋,晨起到河濱的步道走走,遇到不少在河畔釣魚的居民。

    今日要拜訪歷史遠在古波斯帝國之前且有典故的小鎮,包括古埃蘭王國城市蘇薩城(Susa)遺址、先知但以理(Daniel)的墓與1979年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恰高占比爾(Chogha Zanbil Ziggurat)神殿。

    上午先前往蘇薩古城遺址參觀,這裡是漢摩拉比法典石雕出土之處,遺址在市中心旁的台地上。薩珊王朝時由此城到伊斯坦堡的絲路貿易非常發達,稱「黃金之路」,但蘇薩也經歷多次的毀損,包括亞述巴尼拔在西元前647年的那一次徹底的破壞;不過此城也被埃蘭和波斯帝國的君主們反覆地重建,直到十三世紀,在它存在了五千多年之後,才被蒙古人毀滅。現今的蘇薩外觀是個密布黃色土磚屋舍的小鎮。

    蘇薩古城的挖掘,雖有發現埃蘭王國的遺跡,還包括最著名的漢摩拉比法典石雕,但因其文化層遭到破壞,所以目前較完整的考古成果是大流士一世所建的宮廷。據他的詔令(以古波斯文、埃蘭文、巴比倫的阿卡德文三種文字寫成,幾乎所有阿契美尼王朝的銘文都是這種寫法)中提到,建材來自十五個地區,參與的工匠至少來自六個民族,而以巴比倫為主。

    其中覲見大殿(Apadana)面積約一萬多平方公尺,設計與波斯波里斯的幾乎完全相同,但採用的建材則有土磚、石、木、、等;宮廷的牆面上有上釉磁磚的壁畫裝飾,壁畫是整列的弓箭手,推測應是波斯常備軍中的菁英,這是受兩河流域的影響,從而也影響到後來伊斯蘭的建築藝術,這些磁磚壁畫目前珍藏在羅浮宮,在古城的現場只看到格局方正的牆基和石柱底座,連石塊都很少,原來殘存的磚石,被十九世紀的法國考古隊拿去建了一座防禦性城堡且作為工作房,稱為Shush城堡。

    Shush城堡矗立在遺址旁邊的另一塊台地上,從蘇薩城任何方位抬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乍看還以為是中古世紀城堡遺址,剛才進入時還誤以為是蘇薩古城,隨團指導的黃老師看了之後說:「怎麼可以用原來蘇薩古城的磚石做為考古工作房的材料,到底是來保護,還是破壞古蹟?真是考古工作最壞的示範!」。

    大流士的蘇薩城是建造在埃蘭人的蘇薩古城地基之上,十九世紀的考古在此挖掘到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考古學者推論,可能是埃蘭人攻擊了巴比倫搶回的戰利品,由此可證明,蘇薩城當時為埃蘭人的重要據點。「漢摩拉比法典」成文約在西元前十八世紀,為人類最早的法典,目前其正本也在羅浮宮,伊朗首都德黑蘭博物館藏的是複製本。

    但以理是舊約中的先知,西元前六世紀曾當君王的宰相,權高望重。其因故被罰關入獅籠中,卻未受傷害,他的墓就在蘇薩城,至今仍是人們朝拜的地點。導遊說蘇薩城目前尚有尤太人社區,這些尤太居民為2600年前被擄的「巴比倫之囚」的後裔,但以理是在西元前605年被虜去巴比倫,因學問與解夢能力受到巴比倫王特別的眷顧與賞識,擢升至權傾一時的大臣。直到巴比倫滅亡後,又被波斯王所重用,前後共75年。 但以理靈寢就如同伊朗其它地區先知們的陵寢中一般,受到當地人們的景仰,在假日或在紀念先知、先烈悼念日中,民眾均會到此,以虔誠心唱頌經文,默禱與撫摸先知們陵寢的棺木,藉以得到心靈的安慰。經過Iwan式門廊後,見到正方形庭院中有水池,二旁是拱門迴廊,但聖所上方並非圓拱屋頂,而是像霜淇淋那樣的白色尖塔狀,這在別處從沒見到過。我們在靈寢外的中庭,就分享了居民的熱情,穆斯林朋友主動過來分享自己帶來的小酥餅,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我們用比手劃腳與微笑等肢體語言的交會,感受彼此的友誼。

    聖所中央是但以理的石棺,參觀者需脫鞋罩袍入內,室內三角拱頂的部份貼滿閃亮的鏡子,信徒在鋪著地毯寬敞的地上或坐或站的禱告著,不少人手上拿著經書在角落閱讀著,他們表情肅穆,態度敬虔,外面喧嚷似乎影響不到她們。

    我看到有人將手握在中央石棺的圍欄上,低著頭流著淚默禱,與我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清真寺內,看到施洗者約翰受到穆斯林崇拜景象一樣,但以理與施洗者約翰,不但是猶太教、基督宗教的聖人,也受到伊斯蘭教的推崇,在此可見,讓我印象深刻。

    走在小鎮的街上,居民以好奇、有趣的眼光看著我們,前幾天其它地方也會這樣,但沒像這裡這麼全面性,剛才在聖所感受到的友誼,竟然延伸到街頭上來了,熱情的小吃店老闆一看到我們經過,叫我們停下來吃他賣的煎餅,也有人被請吃冰淇淋,有一大群小孩一直跟我們走,與我們合照,當遊覽車漸漸起動,他們舉起雙手揮了揮,有幾個孩子還騎單車跟隨遊覽車到我們用餐的地方。

    午餐後前往距離蘇薩四十公里處的恰高占比爾(Chogha Zanbil Ziggurat)神殿。恰高占比爾建於西元前1250年的埃蘭時期,是君王Untash Gal獻給埃蘭神因蘇斯納克(Inshushinak)的,蘇薩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伊朗在波斯帝國之前的埃蘭王朝據點。恰高占比爾,這是世上保護最好的埃蘭神殿,以高明的數學運算技術完成建築結構。此遺蹟於1979年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遺址由三面巨大的同心高牆包圍,層疊建築,目前留下的建築是亞述巴尼拔人入侵後所留下的,當時神殿尚未完成,因此,從入口處望過去,仍可看見數以千計未使用的磚塊殘留遺址內。

    神殿全部由磚塊築成,包括內部的生磚(由陽光晒乾)及外部的火磚(窯燒磚),目前僅存三層方形平台構造,高25公尺左右,其原為五層,平台上有神廟,高50公尺,平台層層縮小,呈階梯金字塔狀,四邊的中央位置有階梯通往最高層,底層的邊長約有200公尺左右。在西面圍牆與神殿之間的庭院有當年圓形的祭壇,埃蘭人以動物祭神,在神殿的遺蹟中出土許多泥文簡以及人物和動物的塑像,而牆上的磚有些也刻著古埃蘭楔形文字,神殿的北端空地上有許多隔間的遺跡,應是當年祭司或皇族的休息室和祈禱室。

    導遊領著我們去看昔日的濾水系統:河水引入蓄水池,經細縫再進入地下管道,水道做了許多彎曲,使泥沙自然沉澱後,水才進入正式的供水管路。行進途中剛好有一位牧羊人在此牧羊,牧羊人穿著傳統的裝束與配備,因此,他和羊群頓時成了大夥鏡頭補捉的焦點。

    路的另一頭有一處尚在挖掘的埃蘭城市遺跡,比較特別的是位於地下的墓穴,鑽過有大洞的鐵絲網,離開地面立刻一片黑暗,有人拿出手電筒照明,我們摸黑沿著階梯往下走,先進入一個長方形的空間,再穿過通道來到有著拱形頂的墓室,在相機閃光燈的光線中無法看清礎細部的構造,不過很訝異於埃蘭人已經知道造「拱」了,西方是在羅馬時期才會的。

    我們回到入口時捨不得離去,夕陽餘暉正灑在埃蘭城市遺跡上,整片泥磚城堡泛著金黃色的光芒,導遊讓我們再度進入遺址,拍下黃金時刻的古埃蘭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