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盧安達種族滅絕報告出爐 究責法國扮要角

  • 2008-08-06 【中央社】

     盧安達官方報告指稱巴黎當局在一九九四年種族大屠殺事件扮演積極角色,法國外交部拒絕發表評論,並表示,等待檢視這份報告。

     外交部發言人說:「我們尚未看過這份報告,盧安達政府尚未將它送過來,因此我們沒有立場做出反應。」

     盧安達政府今天發布長達五百頁的一九九四年種族大屠殺調查報告,指控法國政府事前知情大屠殺已在準備,幕後協助策劃且積極參與。

     報告點名十三位法國政壇人物及二十位軍方官員應被起訴,包括前總理巴拉杜,前外長居貝、高級幕僚、後來接任總理的德維勒班,以及一九九六年辭世的前總統密特朗。

     根據聯合國報告,盧安達一九九四年種族大屠殺事件導致八十萬人喪生,大多數為少數族裔圖西族人,有些則是胡圖族人。

     法國已承認在盧安達犯下「錯誤」,但否認應為這起種族滅絕事件負任何責任。

原物料天堂 巴西經濟力三級跳

  • 2008-08-08 中國時報 【黃文正╱紐約時報報導】

     金磚四國中,南美洲的巴西和中國一樣勁量十足,已躍升為新興經濟強國,不僅國民所得大幅提高,社會一片祥和榮景。經濟學家指出,在歐美經濟瀕臨衰退之際,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及廣大內需市場的巴西,經濟仍可望持續增長,更可望成為石油新興強權。

     這個南美洲最大的經濟體,正處於長達卅年的經濟擴張期。近年來拜國際原物料上漲之賜,原本只仰賴農產品出口的巴西從沉睡中甦醒,經濟快速成長,國力大躍進;與美國或歐盟進行貿易談判時,也多了不少討價還價的籌碼。

     二○○二年左派領袖魯拉當選總統,投資人原本擔心他會與其他拉美國家如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左派領導人一樣,干預國家經濟發展。沒想到,這位左派總統卻出乎市場意外,他尊重市場機制,以開放的財經政策刺激經濟發展,並透過公共工程和社福計畫,讓數百萬人民脫離貧窮。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費雷拉表示,巴西原是貧富懸殊的國家,但二○○一年至今,所得差距已縮減六%,遠勝其他南美國家。據統計,巴西年所得金字塔最頂層的一○%富人,自二○○一年至二○○六年,所得僅多了七%,但最底層的一○%窮人,所得卻大增五八%。

     儘管歐美經濟烏雲罩頂,全球經濟風雨飄搖,但專家認為,相較於其他新興國家,巴西受傷輕微,仍可維持成長動能。主要原因是,國土廣大的巴西,不僅土地肥沃,不乏可開發的新耕地種植農產品,天然資源更是令人驚羨,藏量豐富的原油開採,未來十年更可望讓巴西名列全球石油新興強權。

     經濟學家表示,近來國際原油和農產品價格持續狂飆,巴西原油和農產品出口大增,賺入大量的外匯。不過,巴西經濟已愈來愈不需仰賴它們,因為一億八千五百萬的人口已變得有錢多了,廣大的內需消費市場,便足以支撐經濟的成長動能。

搶原油 美加下月將合作探勘北極圈大陸棚

  • 2008-08-12 【中央社】

     美國與加拿大今天宣布,兩國將合作蒐集北極大陸棚的科學資料,這是兩國為鞏固對這塊可能蘊藏豐富石油區域的主權,所進行的部分行動。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龍恩表示,美加兩國將從下個月開始,聯合研究北極圈西部的海底大陸棚。

     約在九月八日左右,加拿大海岸防衛隊的破冰船「路易聖羅倫號」,將在加拿大與阿拉斯加北部的波弗特海與美國海岸防衛隊的「希利號」會合,展開為期三週的聯合行動。

     龍恩在聲明中說:「透過與我們鄰邦美國的合作,我們將把科學與金融資源擴大到極致,並且蒐集重要資料,作為加拿大預定二零一三年前呈交聯合國資料的一部份。」

     加拿大將於二零一三年底前,對聯合國呈交有關大陸棚範圍的資料。

     數天前,加拿大代表已將加國與丹麥針對北極圈東部的研究結果呈交給聯合國,這是加拿大將北極圈領土從目前的兩百海哩(三百七十公里)進一步擴大的部分行動。

     上週龍恩表示,加拿大與丹麥的這份研究,判定羅蒙諾索夫洋脊與北美及格陵蘭板塊相連,直接挑戰俄羅斯宣稱擁有北極圈大部地區的說法。

     龍恩說,擴大的部分可能讓加國增加一百七十五萬平方公里面積、約等於三個法國的領土。

     美國國務院的聲明說,美加的研究合作,將「協助兩國定義北極海的大陸棚」,希利號將負責繪製海床地圖,路易聖羅倫號則將判定沉積物的厚度。

印度委外重鎮地位屹立不搖

  • 2008-08-13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商業周刊周二報導,雖然印度目前面臨薪資飆漲、勞工市場緊俏與基礎設施惡化的不利因素,但是受到科技巨擘例如思科與奇異對當地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加上海外技術人才回流,反讓它的委外研發地位在策略上更具重要性。

     根據專門協助跨國企業擬定全球產品研發策略的顧問公司Zinnov的一份調查顯示,儘管過去三年每位印度勞工的平均成本年增16.2%,不過絲毫不減它身為委外研發重鎮的影響力。

     Zinnov指出,印度委外研發已迅速膨脹為93.5億美元的年產業,而且目前還以23%的年增率飛快成長。它並預測,該產業到2012年將達214億美元。這項發現是根據對120家研發中心總部設於印度的海外企業資深主管的訪問所得。

     其中鞏固印度為委外研發中心的關鍵推手是跨國企業。大約有三分之二工作是在由科技大廠,例如思科、摩托羅拉、奇異、惠普擁有的研發中心完成。今年來由外商擁有的研發中心數目,從2000年的180家暴增至594家。

     更甚者,跨國企業在印度的研發基地,也逐漸成為銷售全球的特定產品研發領導地區。這些產品可能是新晶片、軟體套裝或是電信設備等。這也意味他們通常要負責所有工程、策略方向,或甚至是某個產品線的獲利與虧損。

     Zinnov強調,印度的研發中心地位不受薪資飆漲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是雖然印度薪資膨脹,但是相對美國依然便宜。目前聘請一名全職印度工程師,其薪資加上福利約為3萬5千至5萬5千美元。至於美國相同職位的平均薪酬至少為該數字3倍。

     此外印度的勞工素質優良,更是吸引跨國企業前來的最大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