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澳洲總理當選人陸克文準備簽署氣候變遷公約

2007.11.26中央社

     澳大利亞總理當選人陸克文今天就簽署京都議定書,以及讓不受歡迎的勞工法律翻案等 事務展開準備工作。勞工 法律不受歡迎使霍華德總理大選失利下台

     政治立場中間偏左的陸克文二十四日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後,準備重塑澳洲外交和對內政策;二十四日的大選結束霍華德十一年執政, 國際社會中堅持不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將只剩下 美國總統布希一人。

     陸克文昨天已宣布,他準備出席下個月在印尼 峇里島召開有關全球暖化的重要 會議;勞工黨副主席吉拉德今天表示,勞工黨將立即兌現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競選承諾。

     她接受澳洲電視媒體訪問時指出:「凱文(陸克文)將做出決定,你可預期他很快就會做出決定,為了處理氣候變遷的承諾,我們必須簽署京都議定書」。

     「無需國會開議,我們就可簽署京都議定書」,她並指出,履行競選承諾的計畫大綱也包括從伊拉克戰爭中撤出澳洲戰鬥部隊。

     霍華德敗選使布希在峇里島 會議召開前,喪失重要友,目前只剩澳大利亞和 美國兩個主要工業 國家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

     陸克文表明,全球暖化將是他所 領導政府的首要優先事項,昨天他已經與英國首相布朗,和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討論這個問題。

     吉拉德也指出,將霍華德工作地點法翻案的 作業也已展開,這項法律降低對勞工的保護,增加雇主 彈性,歷經這次大選已證實不受支持。

     即使民意調查顯示,霍華德的 政府比較能處理經濟 事務,但選民仍廣泛地拒絕霍華德,他保有長達三十三年的本身選區席次也幾乎確定被拉下。

     根據分析人士所說,勞工黨在這次大選中贏得國會八十三席,下台的保守黨獲得五十八席,說明了澳洲 社會意向的重大轉變。

     陸克文正全力組成他的首航執政內閣,預計本週稍晚揭曉。

中國與南韓為風水「申遺」掀起罵戰

2007.12.18 
中央社

     中國與南韓再掀 文化遺產爭奪戰,南韓 政府計劃明年完成「 風水申遺」準備工作,擬把源自中華 文化風水玄學收歸己用。事件再度掀起中韓網友罵戰。

     據香港 東方日報」報導,近年來,南韓政府和學界開展一連串爭奪中華文化 行動,近日又覬覦中國風水學。從二○○三年起,南韓政府對「中國風水」進行重新研究,啟動「 整體風水地理」項目,列為 國家遺產名錄和 申報世界遺產項目。項目由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院主持,是由數十名專家進行的 國家級項目。

     相比之下,中國對風水的提倡多限於民間。去年,中國建築風水文化 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徐韶杉組織學者、風水師,啟動民間「風水申遺」計劃,徐韶杉強調「要把老祖宗的遺產留住」。

     據報導,有中國網民列舉韓國風水源於中國明朝,但南韓網民反駁指韓國發展風水比中國好,能者居上,中國應主動把 寶貝讓給韓國。

     復旦大學韓國 問題專家孫科志指出,風水在中國一度被視為迷信,未形成研究體系,不利申請聯合國 世界文化遺產,應引起中國反思。

     他認為,「申遺」無法由民間力量解決,仍須待中韓兩國文化 部門協商。

沙國國王特赦被輪暴少女 美國表示歡迎

 2007.12.18 
中央社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今天下令赦免一名慘遭輪暴卻被法院判處六個月監禁徒刑和兩百下鞭刑的少女。

     白宮發言人珮莉娜歡迎這項特赦決定。她指出:「這是阿布杜拉國王代表沙烏地阿拉伯必須做出的決定,我們認為這個決定是對的。」

     國務院發言人凱西表示,美國 希望沙國國王的決定,能阻止法院在未來再度做出這樣的判決。

     凱西說,他不知道美國是否有針對此案和阿布杜拉國王特別接觸,但強調華盛頓透過駐沙國大使館和一些公開聲明,「已經充分表明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沙國司法部長謝赫在沙國官方新聞社發布的聲明中,讚頌國王的赦免恩典。

     這起針對一名十九歲被強暴少女所做的不合理判決,使得這個信奉伊斯蘭教,極端保守的王國被主要友─美國總統布希批評。

     布希總統曾在本月稍早對沙國不援助強暴案受害者表示失望,布希說,要是他 自己的女兒受到這種待遇,他會非常生氣。

     當事少女身分並未公佈,但由於她來自東方省什葉派人口居多的卡提夫區,因此又被稱為「卡提夫女孩」。她在尖刀威脅下,遭到七名男子的 攻擊與強暴,事後她被發現在一輛車內,一名與這個女孩沒有任何關係的男子在車內照顧 協助她。

     法官去年十月判處她鞭刑九十下,以懲戒她與其他男性同處一車,這在嚴格施行性別隔離的沙國是禁忌。當她不服提出上訴後,法院不顧她所經歷的苦難,反而將鞭刑提升為兩百下,另判處六個月監禁。

     司法部長謝赫表示,國王也同時赦免了那名和少女在一起的男子。

     法院消息人士告訴英語報「阿拉伯新聞」說,法官決定加重處罰,因為「她企圖透過媒體刺激與影響司法」。所有強暴犯原先被判處一至五年徒刑,但在十一月時加重判刑為二至九年。強暴定罪在沙國是要被處以死刑的,但司法部上個月說,此案「缺乏目擊」,也「無人坦承罪行」。

300萬信徒麥加朝聖 伊朗總統在列

中國時報 2007.12.19 
尹德瀚╱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

 追隨先知 頌讀經文▲虔誠的穆斯林18日清晨登上伊斯蘭聖地麥加東南方的阿拉法特山,並頌讀經文。據說,先知穆罕默德在此獲得回教古蘭經的最後一段經文。(法新社)

     一年一度的回教徒朝覲(hajj)季節今年從12月18日正式開始,連日來已有上百萬穆斯林抵達沙烏地阿拉伯的 伊斯蘭聖城麥加,加上當地的信徒,估計今年參加朝覲的總人數達到創紀錄的300萬人,而為接待這些朝覲信徒,沙國投入無數經費和 人力,以保障他們的安全

     近200萬信徒昨天從麥加出發前往麥加以東5公里的米納谷,他們穿著白袍,有人走路,有人搭巴士,追尋先知穆罕默德1400多年前走過的旅程。抵達米納谷之後,大部分人 選擇在此進行「塔爾維亞日」(Yawm at-Tarwiya)儀式,但也有虔誠信徒繼續登上米納谷南邊的阿拉法特山。

     阿拉法特山是坡度不陡的一個高地,據說先知穆罕默德當初在此獲得回教古蘭經的最後一段經文,今天清晨5點半,山上已經傳來信徒祈禱聲,同時還有更多的信徒陸續上山。但所有信徒在20日至21日都會回到米納谷進行一種驅邪 儀式,向 代表邪魔和惡靈的三根石柱丟擲石頭。

     沙國內政部長納耶夫親王說,截至17日為止抵達沙國參加朝覲的 外國穆斯林已有170多萬人,來自181個不同國家。今年來朝覲的還包括16日抵達伊朗 總統阿瑪迪尼杰,他是第一位參加朝覲的伊朗元首,外界認為,阿瑪迪尼杰此行有助於緩和什葉派回教徒居多的伊朗與遜尼派居多的沙國之間的緊張 關係

     阿瑪迪尼杰將和其他朝覲穆斯林一樣,參加一連串的神聖儀式,包括逆時針繞行天房(Kabba)7圈,天房是麥加大清真寺中的一座方形石殿,內有神聖黑石。回教有所謂的「五功」,要求信徒要證信、禮拜、天課、齋戒和朝覲。其中朝覲主要就是指朝覲天房。

     歷年的朝覲活動都發生信徒喪生的悲劇,其中最慘的是在1990年,1426名穆斯林在一個隧道中被踐踏致死,去年信徒在米納谷的賈馬拉橋上進行丟擲石塊的驅邪儀式時,群眾也因驚慌而互相踐踏,造成364人死亡。今年沙國特別擴建賈馬拉橋,以紓解上橋的 人潮

     內政部長納耶夫表示,為接待所有「阿拉的 貴賓」,沙國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並採取一系列周密的 安全措施。距估計,光是擴建賈馬拉橋就耗費11億美元;另外在醫療 衛生方面,衛生當局為朝覲穆斯林專門設置21所醫院,114個臨時 醫療站並備有85輛救護車。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伊朗律法鐵腕 伸向服裝髮型

中國時報 2007.05.05 

閻紀宇/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廿八歲的伊朗女記者娜札寧上個月在德黑蘭的瓦納克廣場,被幾名「服裝警察」攔住。警察指責她的服裝不符合伊斯蘭律法,外套太緊、褲子太短、太陽眼鏡太大、眼影、襪子……全都不合規定。

    娜札寧脫身前被迫簽下一份載明姓名地址的切結書,保證絕不再犯,否則將被送上法庭,而這份切結書也將成為呈堂證供,可以將她入監兩個月。

    以宗教與神學治國的伊朗,上個月廿一日展開一年一度的夏季服裝取締 行動,今年尺度比往年更嚴格,估計在短短兩星期內,光是首都德黑蘭就有一萬六千名婦女遭到「警告」,每天平均有一百五十名犯行嚴重或態度不佳者被直接送進拘留所。

    這項取締行動 第一階段針對女性,明天開始的第二階段則要拿 男性開刀,執法 重點在於不得蓄留「西式」髮型,不得穿著短袖T恤,不得修眉毛。德黑蘭警局長莫格旦表示,將儘量對違規者好言相勸 避免用強制手段。伊朗總統阿瑪迪尼杰也大力支持警方,指責服裝不檢點的穆斯林都是「敵國的同路人」。

    然而警方雷厲風行不僅令青年男女怨聲載道,連統治階層內部也傳出批評聲浪。國會司法委員會主席夏魯迪說:「將青年男女拉進警察局,只會造成 社會傷害。」阿瑪迪尼杰的新聞 顧問卡爾霍則告誡警方手段不得太激烈。立場保守的《世界報》也認為當局本末倒置,當務之急應是貧窮、貪污與社會不公。

    伊朗自一九七九年伊斯蘭宗教革命 成功以來,就要求女性在公開場合穿著須遵照伊斯蘭教律法,最理想的選擇就是「恰朵」(chador,阿拉伯文原意為「帳篷」):從頭蓋到腳趾的寬鬆黑罩袍,只露出臉部和雙手,尤其要注意遮蔽 頭髮與頸部。

    只是人類愛美的天性畢竟難以壓抑,尤其是革命後 出生的新世代,他們或自行發揮創意,對恰朵的剪裁與顏色做各種變化;或接受外來風氣的薰染,直接挑戰政策底線。在德黑蘭北區的高級服裝店,隨處可見無肩帶、低胸或綴滿珠飾的洋裝。

    隨著風氣漸開,「西方洋娃娃」公然現身街頭,保守派當然坐立難安,並藉警察之力發動反撲。不過警方這回倒是有點長進,上個月居然在德黑蘭舉辦一場「示範」服裝秀,而且是伊朗革命後 第一場真人模特兒服裝秀。幾名女子穿著正統的恰朵,在宗教 音樂聲中走上伸展台。只可惜台下觀眾似乎不太領情,一位小姐直言:「實在很呆板,無論顏色還是設計,我們都有更好的選擇。」

2007年5月26日 星期六

左手領薪右手血拼 當舖當銀行

中國時報 2007.04.27 

梁東屏/馬尼拉報導

    在菲律賓,不管是大都會如馬尼拉或是地方小鎮,有一個共同的風景便是到處都是當舖(Pawn Shop)及舊貨店(Junk Shop),這兩種生意其實是菲律賓一般普羅大眾日常 生活中的重要支柱,有些研究 報告根本就直接把「當舖」分類為「銀行體系外的 金融機構」。其重要性已可見一斑。

    曾經在馬尼拉長住過的台商潘渭平就指出,菲律賓人一向是左手領到薪水,右手就去 購物、還債,手裡根本沒有餘錢,更別談儲蓄了。他說,很多人感到奇怪,菲律賓人這麼窮,怎麼 購物中心卻一座比一座大而且還都人滿為患呢。

    也正是因為這樣,菲律賓人在需要錢而又沒錢的時候,立刻想到的就是拔腿前往當舖,把平日揮霍所購之物典當,其實就是把當舖當作抵押貸款 銀行,質押的物品則無奇不有。

    菲律賓人「什麼都當」的故事頗多,最讓人頌傳的一則發生在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最貧窮的南古達巴托省。若干年前,該省國調查局接獲報案,指稱鎮上一當鋪暗中進行軍火交易

    調查局人員後來果然在當鋪中發現六把槍,其中五把赫然是警用配槍。調查結果發現原來是警員為籌措子女學費而當槍,那段時間,他們每天都「徒手」值勤。菲律賓人對當舖的 感情是很深的,因此很多當舖店名都是取家鄉人稱號為之號召,後台老板則多為華人。

    除了當舖之外,一般菲律賓人就業率差、 教育低落,因此不得不販賣舊物維生,是以舊貨店亦大行其道。其實,說「舊貨店」有點言過其實,比較接近事實的說法應該是「賣破爛的」,很多「舊貨」的原始來源根本就是馬尼拉近郊著名的帕塔亞垃圾山。但菲律賓人對艱困的 生活視之如常,使用舊衣物、用品 傢俱、舊車、舊建材並不會招來異樣眼光,經營二手貨的小盤、中盤、大盤也自然形成一個小型 經濟循環體。這種精神也在 海外發揚光大,香港去年出了一份 報告,大讚在港工作的菲傭經常光顧當舖,雖然其典當的物品「來源」可疑,但是卻「救活」了有一百四十多年 歷史香港典當業。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國有化 對油價未造成衝擊

工商時報 2007.05.02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於五月一日正式接管外國 石油大廠的原油營運控制權,他宣稱這是由 美國掌控,迫使他們把資源拱手讓人的政策年代已經結束。委國目前為全球第八大 石油出口國,產油量僅每日二百六十萬桶。所以,國有化的新聞並未對 國際油價造成衝擊。

    而且,產業 分析師表示,一旦委國失去這些經驗豐富大廠的管理 科技,該國國營石油公司將遭遇 生產安全 問題

    受到煉油廠供應鏈原油庫存大增影響,使得週二 亞洲盤的油價延續週一跌勢,紐約西德州六月原油午後下跌十一美分,每桶為六五.六美元。倫敦布蘭特六月期油也跌落五美分,達六七.六美元。

    為重新掌握對自己國 能源控制權,查維茲對國際大型石油業者施壓,要求週二交出位於奧里諾科石油帶(Orinoco Belt)的開採計畫營運權。

    美國的石油 公司,像是康菲、雪佛龍、艾克森美孚等、加上英國石油(BP)、挪威Statoil與法國道達爾(Total)都已經同意遵守這項法令,把營運控制權交出。不過委國依然認為康菲心存抗拒,不願配合這項規定。

    目前這些石油大廠在奧里諾石油帶共有四項開採計畫在進行。這些計畫預估其金額將超過三百億美元,可把該區厚重的瀝青油礦轉換成一天六十萬桶產出的高價值合成石油。奧里諾石油帶被委國認定為是 全球最大的原油蘊藏區。

    雖然委國正針對股份持有與補償等措施,還在與這些國際油廠進行協商,但外界認為這項談判可能紛爭不斷。

    因為委國石油部長拉米瑞茲曾經表示,在部分個案中,將可能不會提供任何補償,而且委內瑞拉所考慮的協議,只單對於開採計畫的帳面金額,而非數字更龐大的目前淨值

    查維茲反美色彩鮮明。他曾經誓言要拿回石油開採計畫至少六○%的股權,此外他在該國發動的左派革命也比以前更為偏激。他除了把軍隊、國營企業與司法 系統政治化外,並還積極推動電力大廠與該國最大電話公司的國營化。

阿富汗鴉片滿全球

中國時報 2007.05.01 
郭崇倫

    去年阿富汗的鴉片大豐收,根據聯合國統計,高達六千一百噸,所精製成的海洛英佔全球的九成,是全世界毒品的大 問題

    阿富汗不是在北約組織「國際 安全協助軍」的佔領控制下嗎?為什麼鴉片種植會失控呢?

    在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其實鴉片的產量很少,據陰謀家的理論,鴉片的種植、收購、運輸,是 美國中情局一手支持出來的,當時阿國費都因人反叛莫斯科支持的傀儡政權,要控制地盤中的農民種鴉片,向他們徵收革命稅,整個相關鴉片輸送買賣 網路,都在中情局默許下成立運作,甚至收益還間接資助後起的基地組織。

    二○○一年,當時控制阿富汗的「塔里班」政權在聯合國協助下,曾經成功的將鴉片產量壓低了九○%,年產量只有一百八十五噸,但聯軍入侵,卡札政府掌權後,產量猛跳到三千四百噸,後來更年年上升。

    許多人把鴉片產量失控,歸咎於塔里班鼓勵其控制地區的農夫 生產,用以籌措繼續對抗的軍費,但事實上,北約最高統帥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不是只有塔里班,反而是地區毒梟,才是最大的 問題;這些人擁有武力,控制道路、山口的暢通,從阿富汗到巴基斯坦、伊朗、俄羅斯都有毒品運輸線,他們有錢可以買通部落、游擊隊、政府官員、尤其是警察。

    這也反映在今年特殊的產銷不平衡的現象,今年產量超過需求量三分之一,按照 市場規律,鴉片應該跌價,可是卻維持平盤,西歐的海洛英純度略有提高,也沒有降價。據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主任分析,這是因為毒品大盤商正在囤積,等待北約軍隊即將展開的阿富汗掃蕩戰。

    鴉片不是簡單說要禁種,就能禁種的,目前它是阿富汗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有廿六億美元的規模,佔全國生產毛額的三分之一,即使 國際提供外援,用來替代損失的財政收入,基層問題仍然存在,而這與目前掃蕩塔里班的戰爭,息息相關。

    美國主張強硬對策,要仿效在拉丁美洲對付古柯田般,派飛機噴灑毒劑,剷除罌粟田,但對於農民來說,鴉片收穫是一般農作物的十二倍 價值,把他的罌粟田毀了,就等於是逼他加入反抗政府的游擊隊,目前主導阿富汗反毒國際政策的英國政府主張另尋他途,卡札政府也強烈反對這樣的魯莽行徑。

    新的方式似乎離經叛道,細究起來卻是唯一的方法:讓種植鴉片合法化。這意味著鴉片可以合法種植、收購,由歐美藥廠製成麻醉藥,如可待因(codeine)與嗎啡(morphine)等,但是農夫必須登記註冊才能種植鴉片,他們也必須繳稅,鴉片合法 市場得以建立,數量經過控管,農夫的收入不會減少,但流向不法集團與塔里班的收益會減少,以時間換取 空間,再逐步改換農民的種植生態。這個實驗自七○年代中期以來,在 土耳其已經獲得成功,美國藥廠至今還在向印度 土耳其購買八○%的麻醉藥品

    但是單單靠合法化並不會奏效,還需要整頓阿富汗腐敗無能的官僚體系,以及配合軍事行動,讓阿富汗全境平定,才能創造出放棄鴉片的 環境;四月廿九日與卅日,美軍與英軍為主的聯軍分別在西部的赫拉特省,以及鴉片產量佔全國四成的南部赫美德省發動「阿基里斯行動」作戰,目的就在削弱地方割據武力。

    駐阿富汗的英國大使說得最真切,真正要對種植與 運送毒品產生影響,至少還需要廿五年。他的話是可信的,畢竟鴉片專賣,沒有國家比英國更有經驗了。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墨西哥市議會通過墮胎合法化

今日晚報 2007.04.25 

中央社

    墨西哥市議會今天投票通過墮胎合法化,使 墨西哥市成為拉丁美洲地區繼古巴、蓋亞那和波多黎各之後少數允許 婦女懷孕初期在沒有限制下墮胎的地方之一。

    此次表決遭到墨西哥總統賈德隆所屬的保守派「國行動黨」,以及極有權力的墨西哥天主教會強烈反對,賈德隆夫人也 參加了二十二日的反墮胎示威活動

    經過七小時激烈辯論,這項法案在左派「民主革命黨」控制的市議會中,以四十六票贊成、十九票反對,一票棄權通過。

    六十六名議員討論此案時,議會外支持與反對的群眾互相以尖酸言詞對罵,反映墮胎在這個社會風氣保守的國激起的情緒

    一名男子對反墮胎示威群眾高喊「該死的法西斯主義者」,支持墮胎民眾則回嘴說:「他們應該把你墮胎墮掉,血腥的兇手。」

    此案通過後,墨西哥市成為拉丁美洲地區少數允許 婦女懷孕一到三個月在沒有限制下進行合法墮胎的地方之一。古巴、蓋亞那,與 美國屬地波多黎各都曾通過類似法案,不過墮胎在墨西哥其他地區仍屬違法。

    迄今墨西哥婦女只有在被強暴,或懷孕對健康具有嚴重 風險時,才可以合法墮胎。

    此項法案數月以來在墨西哥市引發爭議,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呼籲墨西哥人拒絕此項法案,當地天主教會也揚言把支持者逐出教會。

尼泊爾慶祝恢復民主周年 稱將廢除君主政體

今日晚報 2007.04.25 
中央社

    尼泊爾新政府今天慶祝結束國王賈南德拉獨裁統治周年紀念,並表示君主政體將在明年之前廢除。

    和平與重建部長波德告訴興高采烈的群眾說,「明年之前,君主政體就會消失」,這個王國「正向共和國邁進」。

    群眾聚集首都加德滿都舊城的歷史性的中心─德巴廣場,以 紀念去年四月二十四日迫使賈南德拉同意恢復國會的「人民運動」。

    賈南德拉前年二月解散政府,攫取絕對權力,並宣稱此舉是為了鎮壓毛派叛軍,以遏阻國走向無政府狀態。

    總理寇瑞拉表示:「去年今天,尼泊爾人民為他們的權利而戰,並取得勝利。這一天賦予我們結束各種問題和衝突,以建立和平、繁榮和新尼泊爾的責任。」

    上月,毛派叛軍與主流政黨達成和平協議,加入政府,結束長達十年的叛亂。

菲國天主教結婚新規 婚禮業者叫苦

今日晚報 2007.04.24 

中央社

    菲律賓天主教宿霧教區新近頒佈的 結婚儀式指南,由於對結婚服飾、結婚誓約和 婚禮配樂都有嚴格的規定,被認為過於嚴苛及保守,令宿霧市的 婚禮業者叫苦連天。

    據媒體報導,天主教宿霧教區在聖週期間推出新指南,規定女方的結婚禮服不得裸露肩膀及背部,裙擺長度必須過膝且不得出現分叉;結婚禮服在結婚儀式穿出場之前,需經教會過濾

    此外,新人也不得自行編寫或改寫教會批准的結婚誓約,在結婚典禮的聖餐儀式中,不得播放世俗歌曲。

    宿霧市婚禮業者認為,雖然新指南的目的在於改善 社會風氣,但太多「可與不可」,勢將影響業者可為客戶提供之服務

    一名結婚禮服設計師說,天主教對結婚禮服的限制太保守,以上身為例,其實只要不露 乳溝即可,露肩在時下來說已是十分平常;也有一些設計師正面看待新指南,將此視為一項挑戰。

    老一輩的天主教徒擔心,嚴格的規定可能會使年輕人逐漸疏離,一些希望在婚禮上以流行歌曲作為定情曲的年輕人,對於是否在教堂 舉行婚禮,恐怕就會三思。

    宿霧教區表示,他們頒佈的結婚指南僅適用於宿霧教區內的教堂。

不胖不美 非洲模特兒不易去西方發展

今日晚報 2007.04.24 

中廣新聞/劉剛

    對全球各地模特兒來說,到西方發展幾乎是每 個人的夢想,但對非洲模特兒來說,到西方發展是很矛盾的事,因為她們必須減肥

    據路透社報導,在非洲,女人不胖,男人不愛,因為肥胖顯示這 個人健康跟富有,即便非洲時裝秀,民眾也喜歡看到 豐滿模特。非洲進口商要求西方服裝公司,把服裝加 大尺碼,符合非洲婦女 需求

    但既然國際知名模特兒 公司都在西方國,很多非洲模特兒也希望到西方發展,但這個選擇很難做,因為她們必須 減肥,必須放棄可口食物,常期處於挨餓狀態。在這種考量下,很多非洲模特兒只好留在國內發展。

南非要穩定與成長 種族和解成重要議題

今日晚報 2007.04.24 

中央社

    「非洲安全評論」 雜誌在一篇專文中曾指出,南非穩定和成長的兩項主要先決條件,一是種族和解的需求,其次是 經濟持續成長,如果種族和解失敗,外資將裹足不前,南非的經濟也將陷入災難。

    這篇深奧難懂的哲學體文章細細讀來,似乎只是強調種族和解是當前南非最重要的議題,但和解之前總要知道一些南非存在的種族 問題真相吧!

    談到目前南非種族問題的真相,就像南非朋友要理解 台灣族群撕裂真相一樣的困難,也難怪,英國聖公會前南非大主教屠圖訪問 台灣都快一星期了,在南非各大新聞 網站上輸入「Tutu + Taiwan」關鍵字搜尋,怪哉,一篇相關報導都沒有,向駐南非代表處新聞組查詢,也只有零星幾篇引用台北外電的報導而已。

    言歸正傳,看了「非洲安全評論」的那篇 文章並就種族和解議題請教了幾位本地朋友後,總覺得台灣對南非的種族和解經驗只是形而上的認識,對南非目前存在的種族問題也所知不多。

    在一 財務顧問 公司擔任執行長的黑人新貴魯克雷說,他不太願意和白人打交道,因為白人是奸詐狡猾的一群人,從他小時候起,週遭親朋好友就忍受太多白人的不公不義行為了。

    雖然魯克雷承認種族和解和經濟成長之間有著關聯,但也堅定的相信,南非政府推動的發達黑人經濟力法案(BEE),保障貧窮黑人 就業創業,是政治上正義轉型的必要經濟手段。

    同樣的問題問白人老太太漢妮,她倒說了一個白天使與黑蒼蠅的冷 笑話。大概的意思是,白人、黑人都想快樂的上天堂,黑人看到白人在天堂有翅膀飛,就像一個小天使一樣,黑人也向上帝要求也要有一雙翅膀,上帝也應允了,但黑人卻變成了一隻黑頭蒼蠅。

    My God!說完這個嚴重帶有種族歧視的超冷笑話後,漢妮還說,以前她任職的 銀行徵聘電腦 作業員,一位黑人被招聘進來後,竟然不知道滑鼠怎麼用,只看到他上班時,一直用滑鼠在電腦螢幕上滑來滑去,漢妮表示,像這種黑人,怎麼可能讓南非的經濟發展起來呢?

    即使黑人或白人對種族問題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貶抑評價,但不管那種膚色的族群,在南非,只要伸出手指罵對方是種族主義或種族迫害者時,就算是一種非常嚴厲的指控,任誰都接受不了的。

    南非有著黑人VS.白人的種族問題,台灣好像也有本土政權VS.外來政權的問題,黑白分明的南非經過十三年民主,成立了真相及和解委員會來磨合種族問題,同膚色的所謂台灣本省或外省人,看來真得加把勁,好好磨合磨合一番,要真相、要和解,和南非一樣,台灣本省和外省仔一個都不能少。

幼年想當醫生未能如願 屠圖一生大起大落

今日晚報 2007.04.24 

中央社

    英國聖公會前南非大主教屠圖從小夢想當 醫生,但因貧未能如願,後來雖然當了教師,卻被迫放棄,在南非種族隔離年代中這些計畫都跟著幻滅,直到當了牧師後才改變其一生。

    屠圖(Desmond Mpilo Tutu)的原文名字依族科薩語的字面解釋,Mpilo是指希望,Tutu為灰燼的意思,連在一起,便成了希望幻滅,屠圖無法如願成為 醫生或教師,可能是命中註定。

    一九三一年十月七日誕生於川斯瓦小鎮克勒克斯多普的屠圖,和其它貧窮黑人一樣,從小不是在只准白人進出的高爾夫球場當桿弟,就是在火車站上賣花生。早年雖然就讀當地的教會 學校,但十四歲那年,感染肺結核並臥病在床,經二十個月的治療休養後,他立志將來要成為醫生。

    對當小學臨時校長的父親、從事 家庭幫傭 母親來說,要靠微薄的薪水完成屠圖的夢想,根本是天方夜譚,在家人無法負擔高額學費的情況下,屠圖打消當醫生的念頭,選擇當個教書匠。

    在生病休學的那二十個月,賀德斯頓神父走進了屠圖的心靈世界。在克勒克斯多普為貧窮黑人傳教的賀德斯頓,每個星期都會想辦法抽出 時間探訪生病的屠圖,甚至為屠圖帶上完成學業所需的教科書。

    高中畢業後,屠圖選擇就讀邦圖師範學院而不是醫學院,一九五四年大學畢業後,屠圖期待透過 英文和母語科薩語,將自己的生命用來教導黑人 學生

    但時不我予,白人政府內的原住民事務部長韋伍德從一九五五年起不斷修改黑人教育法,根據一九五七年制定的種族歧視 教育政策,白人政府認定黑人將來只適合當礦場和工廠的勞工,黑人教師只被允許在更低級的職業課程中任教,薪水也跟著降一級,違反此令者,將受到重額罰鍰。

    形容這項政策無疑是「教奴」的屠圖,一九五八年和其它黑人教師一起辭職不幹,同年進入約翰尼斯堡的聖彼德神學院,正式放棄教書這一行轉投入聖公會教會。

    或許真的是生命中已冥冥註定,一九六○年被授予牧師職位的屠圖曾說,不管相不相信,為了佈道,他是被神套上頸鍊帶走的。

    也是一九六○年,在約堡貝諾尼地區教會傳教的屠圖,碰到了黑人抗議通行法最激烈的一年,老家的夏普維爾鎮有六十九名黑人被白人軍警人員打死,一百八十人受傷,這讓教區的黑人民眾感到害怕不已,但屠圖還是要黑人對 未來充滿希望。

    屠圖的誠心祈禱,果然讓事情有了轉折。急著把種族隔離政策帶入教會的韋伍德,這時需要黑人學者訓練黑人神職人員,而擁有 教學經驗的屠圖自然成了最理想的人選,聖彼德神學院為了讓屠圖取得所需的 碩士學位,還特別寫了一封推荐函給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院長。

    一九六七年從英國學成歸國後,伏斯特總理變本加厲推行黑人隔離政策,此時轉到西開普省哈雷堡大學傳教的屠圖,還是堅持種族對話而非黑人分離主義的主張,但當地 醫學院黑人學生畢科被白人政府迫害死亡後,卻成了屠圖對種族隔離看法的一大轉捩點。

    屠圖開始相信,不經過血腥,種族隔離制度將無法革除。一九七八年當上南非教會委員會祕書長後,屠圖支持工會、支持政治犯家屬,全球教會委員會也儘量給屠圖 國際媒體曝光機會,白人政府則是以註銷其護照的手段,讓屠圖沒辦法在其它國家鼓動對南非實施經濟制裁。

    雖然在一九八○年坐了牢,屠圖仍維持一種信念,即「我絕不會告訴任何人拿起槍,但會為拿起槍的人祈禱,祈禱他不會比其它人更殘酷」,正因為這種非暴力式的對抗方式,讓屠圖在一九八四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九八六年成了南部非洲國家第一個領導聖公會的黑人大主教。

    Tutu雖然是灰燼的意思,但從屠圖成長和對抗種族隔離的過去經歷,這個灰燼,從現在看來,應該指的就是種族隔離破滅的意思吧。

你不知道的南非和屠圖大主教

中國時報 2007.04.23 

陸以正

    英格蘭教會前南非大主教屠圖(ArchbishopDesmond Mpilo Tutu)應民主基金會邀請來訪,與二二八受難屬晤談並發表演講,媒體已廣泛報導。這位一九八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終生為自由民主奮鬥不懈,早已贏得舉世尊敬,無須辭費。但國人對他的國和他得享盛名的背景,瞭解似嫌不足,兩年前我為左岸文化出版社刊行他所著《沒有寬恕就沒有 未來》(No Future Without Reconciliation)中譯本寫序,曾予詳細 說明,但讀過那本書的人究竟不多,正好藉本欄解釋最重要的幾點事實。

    英格蘭教會(Anglican Church)是英王亨利八世因教皇不肯取消他的婚姻,讓他另娶新后,從天主教分裂出來的一個支派。傳到美國後,改名為Episcopal Church;再傳來 中國,依此字希臘文原意,稱為聖公會;但舊英屬地區仍多沿襲原名。我請教過周聯華牧師,他說正確譯法應為基督教「安立甘宗」,更無人能懂。唯有沿用舊名,才能解釋屠圖如何躍登大主教的寶座。

    國人總以為南非的種族仇限,只限於黑白之間。不知一八九九年的「布爾戰爭(The BoerWar)」所造成荷裔斐人(Afrikaners)與英裔人間的裂痕,更大更深。被英軍囚禁在集中營�堛煽晴ヶ�孺有四萬人死亡。此後在英裔人統治的五十年中,占白人七成的斐裔人始終是二等公民;他們直到一九四八年才靠選票奪得政權。但全國 經濟,包括銀行、礦產、 運輸、甚至媒體,始終由英裔人緊緊掌握。如今雖然黑人當政,仍然無法改變。

    斐裔白人掌握政府權力時期,英裔人自然心有未甘。屠圖因緣際會,先從教員改讀神學,一九六○年成為英格蘭教會的牧師。那年非洲吹起獨立風,他被任為專收黑人青年的海耶堡大學(Fort Hare University)專任牧師(Chaplain),南部非洲各國今日領導人當時多半在該校就讀,成天討論如何推翻殖民地政府,他 自然深受影響。兩年後,屠圖赴英 留學,就讀倫敦大學的皇家學院(King's College)四年,獲得學士與神學碩士學位後,才回到南非。

    孫中山從夏威夷返國後曾公車上書給李鴻章;屠圖如出一轍,也曾上書給斐裔時任總理的伏斯特(Balthazar Johannes Vorster),痛陳南非政治局勢像是「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伏斯特沒理他。屠圖只好到鄰國賴索托大學去教書。

    一九七二年屠圖又回到英國,在 國際性的「世界教會聯合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簡稱WCC)的附屬機構神學教育基金(Theological Education Fund)任副執行長。WCC以自由主義聞名,看中屠圖的種族背景,三年後派他回南非,先任約堡聖瑪麗大教堂( St.Mary's Cathedral)歷史上首次由黑人擔任的執事長(Dean),旋升任賴索托國主教,再當選南非教會聯合會(South African Council of Churches)秘書長。

    WCC培植屠圖的用意很清楚,就是要他向斐裔保守政權嗆聲。同屬自由主義的諾貝爾委員會頒給他諾貝爾和平獎,使他如虎添翼。英格蘭教會隨即跟進,選他為南非大主教。這是非同小可的榮譽,因為依照 英國傳統,大主教地位相當於省長,排行次序卻在省長之前。南非第一大城開普敦市,近郊最高級的住宅區就叫「主教廷(Bishop's Court)」,幾百年來只有達官貴人、富商巨賈才住得起,當然必須是白人。屠圖住進這官邸後,斐裔白人政府膽子再大,也不敢趕他走,只好讓WCC和諾貝爾委員會在旁邊竊笑。

    南非政權輪替前,黑白政黨團體不斷開會談判,屠圖謹守神職人員本分,從未直接參與政治性協商,難能可貴。

    曼德拉就職時,他率領觀禮各國貴賓與南非人民為國家祈福。也因為他並無政治野心,曼德拉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簡稱TRC)」,力邀他出任主席。委員會花費三年 時間在全國各地舉辦公聽會,讓種族隔離時代受苦受難的黑人、雜色人與其它人民暢所欲言,記錄存卷。南非政權輪替後,各族群能和平相處,TRC的功勞不可磨滅。這也就是《沒有寬恕就沒有 未來》一書的起源。

    國內媒體不瞭解南非情況,總認為容許牧師娶妻生子的英格蘭教會,可以代表南非所有基督徒,其實不然。廣義的基督教與天主教徒雖佔南非四千三百萬人口的四八.七%,實以各種本土教派(African indigenous churches)為主,支派五花八門;而英格蘭教會僅佔其中五.六%,亦即全人口的二.七%,微不足道。使屠圖被世人推崇的,是他的道德力量,而非教會的聲勢。

    屠圖所以受到全球尊敬,是因為他思想前進,直言無忌,嫉惡如仇,言人之不敢言。他反對任何方式的獨裁,最近也批評過南非 總統姆貝基。他罵近鄰辛巴威的穆加比總統是「 漫畫式的大獨裁者」,傳誦一時。他贊同女性也可擔任神職,認為同性戀不值得大驚小怪。在 國際事務上,他批評聯合國毫無效果,更指責布希藉謊言入侵伊拉克。

    台北媒體把屠圖的稱謂都弄錯了。英格蘭教會現任南非大主教(Archbishop)是Njongonkulu Ndungane。屠圖的頭銜則是南部非洲各國英格蘭教會的「總主教(Primate)」。寫信給他時應該稱呼the Most Reverend and Right Honorable,恐怕沒幾 個人知道。

歐盟決議 挑起仇恨列犯罪

中國時報 2007.04.21 
歐盟決議 挑起仇恨列犯罪
潘勛/法新社盧森堡十九日電

    歐洲聯盟成員國的司法部長今在盧森堡 會議達成重大決議,將鼓吹種族歧視、煽動仇外列為犯罪行為,然而也附有但書,警告各國執法時須謹慎,以緩和眾人對本規章有侵犯言論自由的疑慮。

    決議明言,凡本諸種族、膚色、宗教信仰、血統、國籍或族裔而挑撥暴力或仇恨,對付某團體或其成員者,得處一到三年的有期徒刑。犯法的 行為包括散發「傳單、圖片等物品」。

    本決議將適用歐盟廿七個會員國;然而,在達成決議前,各國曾為此爭論將近六年。另外,決議也未滿足德國的意向,特別把否認有納粹大屠殺情事列為犯罪行為。規章中另指出, 會員國得選擇只處罰有擾亂公共秩序之虞與威脅、汙蔑或侮辱他人的犯行。

    在盧森堡等國帶頭努力下,本決議終於克服萬難而通過;不少人疑慮,它會危及言論自由。為了讓規章條文得以獲英國、愛爾蘭及 北歐諸國接受,否認納粹大屠殺之情事的言行,唯有在被視為可能挑起仇恨、違反全歐盟法規時,才得以定罪。

    決議中有條文言明,「公開寬恕、否認或淡化種族屠殺、反人道罪行及戰爭罪」的犯行都適用罰則。

    但是,歐洲議會「自由民主黨」黨團領袖瓦特森發表聲明表示,想把歐盟各國有關仇恨罪的法律統一起來的種種作為,其實既反自由 開放,又毫無意義;此外,決議中條列的事項有可能引發歷史恩怨之爭執,如洪水破閘而出,嚴重危及言論自由,「為 歷史立法」,根本不是歐盟的職責。

想錢想瘋了? 孟買大學擬上市 專家潑冷水

工商時報 2007.04.21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英國金融 時報的報導指出,擁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印度國立大學「孟買大學」有意讓學校發行 股票上市,此事若成真,將是傳統學界的創舉,同時凸顯大學為籌募校務資金而逐漸向 市場靠攏的現象,然而,外界多不認同孟買大學爭取掛牌的作法。

    報導指出,印度的大學體系已呈現負擔過重跡象,其高品質教育正缺 資金。孟買大學副校長柯勒(Vijay Khole)表示,學校需要錢蓋新大樓和頂尖研究中心。柯勒說,光有好的點子不夠,要有錢才能落實。

    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現任校長吉爾伯特大力鼓吹提升 企業對高等教育的參與度。他在墨爾本大學當校長時期甚至為該校成立一所私立 教學機構。但吉爾伯特將孟買大學上市計畫稱作是高風險策略。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共政策教授柯普(David Kirp)表示,大學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 創造知識和傳遞這些知識給他人。

    放眼國際,大學將其事業單位分離出來、然後掛牌的情況是有的,且相當普遍,但讓整個大學上市的卻很罕見。

    教育在印度屬非營利性質,假設孟買大學將來要分發股利,一定要印度國會先進行修法。目前世界上確實有營利大學,比如鳳凰城大學(為在那斯達克掛牌的阿波羅集團所有)和Kaplan大學(華盛頓郵報名下教育機構),但這些營利大學和傳統大學大異其趣,後者著重研究和大學教育,而前者側重 專業教育(很多是 網路課程)且幾乎不做原創性研究。

    營利組織必須發放股利,但若如此,上市的大學 自然比不過一般大學。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大學專家添普(Paul Temple)表示,成為營利大學將喪失與世界級大學(如哈佛大學)競爭的機會,後者沒有賺錢的壓力,前者卻要為淨利汲汲營營。

    傳統大學確實是沒辦法賺錢的,這些大學會進行好奇心驅使的研究,也就是沒有明顯商業 應用利益的研究,它們也設立美術館、博物館,並發揮公民功能。反觀不做好奇心導向研究的營利大學充其量只是高級 訓練機構。

德國人全歐洲最胖 四分之三男性超重

今日晚報 2007.04.20 

中央社

    根據一項研究 報告,喜歡喝啤、在麵包上塗抹奶油的德國人,不論男女體重過胖的比例都是全歐最高,和 美國人幾乎不相上下。

    「南德日報」今天引述「國際肥胖症 研究協會」即將公佈的 報告指出,德國有五成三的男性體重過重,兩成二的 男性甚至患有肥胖症,等於高達四分之三的男性過胖,女性過胖的比例也超過一半,首度超越捷克、賽普勒斯和 英國等傳統上最胖的歐洲人,躍居全歐盟最胖的國

    世界衛生組織的營養布蘭柯說,百分之六十的德國人肢體活動量不足,每日需要的能量有高達百分之三十五來自於 脂肪,高於建議的最高量百分之三十。

    德國兒童肥胖的 問題也日益嚴重;國家衛生機構柯赫研究所 專家庫特說,很多小孩整天坐在電腦 電視機前,七歲到十歲過重的比例已經有六分之一,十一到十三歲甚至升高到五分之一,到了青少年的階段,過重的比例已經接近成年人了。

    體重過重與家庭的收入也有關,庫特說,許多胖小孩的確來自於比較貧窮的 家庭;「國際肥胖症研究 協會」指出,收入和教育水準低的人,的確比較容易面臨肥胖的 問題

    肥胖對健康帶來 風險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據歐洲聯盟統計,百分之六的 醫療支出與肥胖直接相關。

歐盟通過將煽動種族歧視行為列為非法

今日晚報 2007.04.20 
中央社

    歐洲聯盟各 會員國司法部長今天在盧森堡會議中通過重大決議,將煽動種族歧視和仇視外國人列為非法 行為,以平息因言論自由所引發的爭議。

    這項新政策規定,「凡是利用種族、膚色、宗教信仰、血統或國籍、人種等不同話題,對付某個團體或團體中 個人」,煽動暴力或仇視的行為都是違法,可處以一到三年的有期徒刑。

    這些違法行為還包括散發「傳單、照片和其他文件等」。

    歐盟司法委員會主席佛拉第尼告訴記者,這項由歐盟各會員國司法部長所通過的法案,展現歐盟「共同的道德 價值」。

    這項法案歷經六年的辯論,在德國無意特別將否認屠殺猶太人 歷史列為非法的情況下通過。

    法案中同時規定,「所有的會員國都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處分態度挑釁公共秩序但犯行輕微行為,或是只處分已經出現威脅、辱罵、侮辱的嚴重行為。」

彭博出席百人會 強調多元族群是紐約市優勢

今日晚報 2007.04.20 
中央社

    美國華裔年度盛會百人會第十六屆年會,今天起一連三天在紐約市舉行,市長彭博應邀致詞時肯定百人會對紐約市經濟及促進族裔和諧的貢獻,同時強調新 移民在某些地方可能被視為威脅,但多元族裔卻是紐約市的長處。

    彭博以自己移居紐約長達四十多年的經驗,強調紐約市的豐富與精彩,生活在紐約市的人可謂是一種享受;紐約市每年有超過十萬名新 移民,每年更有超過四百萬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觀光客, 創造紐約與眾不同之處。

    他說,根據紐約市各級中小學統計結果,發現學生所說的語言高達一百七十多種,有些甚至還沒有文字。紐約市的多元文化與多元族裔是紐約的長處而非威脅。

    中國天安門事件之後成立的百人會,今年堂堂邁入第十六年,中午開幕儀式在曼哈頓華爾道夫 飯店舉行,由會長傅履仁主持,共有會員及各界貴賓二百餘人與會,預計進行三天,今年主題是「橋與變」,召開七場討論會、三場演講。

    出身高盛集團,曾先後訪問中國達六十次的 美國財長鮑爾森將出席二十日午餐宴會並發表演說,可望針對美、中貿易逆差,保護智慧財產權等議題表達看法。

    雅虎創辦人楊致遠今天下午擔任首場演講會引言人,由私募基金KKR創辦人凱偉斯,暢談私募 基金的現況與前景,並分析中國私募 基金的可行性與挑戰。

    下午另兩場座談會分別是:「中國經商的親身經驗」及「投資中國」,由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區首席合夥人關德銓及摩根士丹利中國區首席執行長孫瑋共同主持。

    二十日議程方面,全球搜尋引擎巨擘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將參與「吸引中國一流 人才」討論會;另外還有一場「中國消費行為變遷」討論會。

    華裔勞工部長趙小蘭將應邀在頒獎晚宴致歡迎詞並頒獎,今年獲獎人士分別是傑出商業獎:摩根士丹利董事長麥克; 新聞獎:「紐約時報」駐 北京分社主任卡恩;慈善服務獎:王文祥;公共 服務獎:華裔演員劉玉玲。

    二十一日三場座談會將分別討論「點擊之間的中國新媒介」、「技術與合作」、「通向美好未來的橋樑」等,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與Nvidia創辦人黃仁勛對談技術與合作。

    近來紅透半邊天的全球最大影音入口網站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應邀在二十一日發表 個人創業心路歷程。

    百人會成員包括華裔名建築師貝聿銘、音樂家馬友友、防治愛滋病權威何大一,還有楊致遠、李開復、張忠謀、黃仁勛、資產管理公司Centenium執行長鄭安瀾、紐約知名 投資專家王周克璐、 香港恆隆集團董事會主席陳啟宗等百餘位,都是在美國各行各業十分傑出人士。

抗議大小眼 政客批判媒體獲共鳴

中國時報 2007.04.20 

蔡筱穎/巴黎報導

    儘管法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越來越 專注於打形象戰,而且多元化媒體的中介角色已成為這次大選的主要特色,但是,各候選人仍強烈抨擊主要媒體的公正性。這也顯示政客們已經警覺到選民不再信任媒體的 現象了。

    法國最高視聽委員會規定,電視和廣播媒體的大選 新聞必須對十二名候選人一視同仁,包括報導、評論和候選人曝光時段,而採訪每位候選人的時間都須相同,相關報導也須全數並列。第三台有個 新聞節目,因只以四位主要候選人為主製作報導,就被迫刪除,並向觀眾抱歉無法播出。

    觀察選戰的學者認為,這些 現象是大選的主要演化之一,即有許多的法律框架規範著選戰,包括候選人 選舉經費的支出須透明化。

    另一個演化是選戰的專業化,各競選陣營對選民的 溝通策略都是由專業人士獻策。「人民 運動聯盟」的薩科奇效法美國 總統競選方式,高高站在演講台上,塑造個人堅定有魄力的政治明星形象,他還要競選團隊一 有機會就要在媒體曝光。

    社會黨的華亞勒則傾向民主式的參予,讓群眾圍著她,聽她類似 小學老師慢而溫柔的講課聲調,優雅地與選民直接 溝通。「法國民主聯盟」的貝胡呈現的則是其農子弟穩紮穩打的性格,誠懇形象甚至被認為是目前佔優勢的薩科奇勁敵。

    其次,中介工具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超過兩百多個的民意調查每天都有不同的結果, 電視新聞和政論節目也成為候選人主要的宣傳工具。網際 網路更廣被運用,不僅有候選人使用 網站宣傳其政見,選民的直接參與論述也落實了其參予式的民主。

    也就是在這種開放氛圍中,貝胡炮轟媒體意外地獲得巨大共鳴。他在第一台的新聞現場直播中,嚴厲抨擊控制大媒體的大財團在選戰中採取親薩科奇立場,並指責媒體對政黨大小眼,引導法國人在薩科奇和華亞勒間進行「定向選擇」。

    貝胡這個小黨候選人的不平之鳴,倒未遭媒體的報復,因為他的民調支持率上升,又提出「第三條路」的第三種選擇,媒體紛紛轉向,哄抬他的理念,一夕間,貝胡成為選戰中的第三匹黑馬。

    而就在貝胡強調「法國人不需要媒體來牽著他們的鼻子走」之後,華亞勒也指責「電視第一台」老闆布易格和《巴黎競賽報》及「廣播歐洲一台」的老闆拉加代爾都是薩科奇的朋友,《巴黎競賽報》報導薩科奇妻子移情別戀的新聞導致總編輯下台的事件又重新被提起。

    在往年的法國總統選戰中,媒體扮演的角色對候選人有利有弊。對於大黨候選人的密集報導有「曝光死」的嫌疑,對於沒有勝選機會的極左或極右派候選人,卻有 免費曝光機會,而敢抨擊媒體的也只有國陣線的勒班。

    這次選戰,批判媒體似乎成為競選議題,而且還獲得迴響,顯示「政客們已經明白民眾非常不信任媒體」,歐洲憲法公投就是知名的例子,公投前,媒體幾乎一面倒地呼籲選民投贊成票,但選民卻投出了令媒體驚愕的反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