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抗議大小眼 政客批判媒體獲共鳴

中國時報 2007.04.20 

蔡筱穎/巴黎報導

    儘管法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越來越 專注於打形象戰,而且多元化媒體的中介角色已成為這次大選的主要特色,但是,各候選人仍強烈抨擊主要媒體的公正性。這也顯示政客們已經警覺到選民不再信任媒體的 現象了。

    法國最高視聽委員會規定,電視和廣播媒體的大選 新聞必須對十二名候選人一視同仁,包括報導、評論和候選人曝光時段,而採訪每位候選人的時間都須相同,相關報導也須全數並列。第三台有個 新聞節目,因只以四位主要候選人為主製作報導,就被迫刪除,並向觀眾抱歉無法播出。

    觀察選戰的學者認為,這些 現象是大選的主要演化之一,即有許多的法律框架規範著選戰,包括候選人 選舉經費的支出須透明化。

    另一個演化是選戰的專業化,各競選陣營對選民的 溝通策略都是由專業人士獻策。「人民 運動聯盟」的薩科奇效法美國 總統競選方式,高高站在演講台上,塑造個人堅定有魄力的政治明星形象,他還要競選團隊一 有機會就要在媒體曝光。

    社會黨的華亞勒則傾向民主式的參予,讓群眾圍著她,聽她類似 小學老師慢而溫柔的講課聲調,優雅地與選民直接 溝通。「法國民主聯盟」的貝胡呈現的則是其農子弟穩紮穩打的性格,誠懇形象甚至被認為是目前佔優勢的薩科奇勁敵。

    其次,中介工具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超過兩百多個的民意調查每天都有不同的結果, 電視新聞和政論節目也成為候選人主要的宣傳工具。網際 網路更廣被運用,不僅有候選人使用 網站宣傳其政見,選民的直接參與論述也落實了其參予式的民主。

    也就是在這種開放氛圍中,貝胡炮轟媒體意外地獲得巨大共鳴。他在第一台的新聞現場直播中,嚴厲抨擊控制大媒體的大財團在選戰中採取親薩科奇立場,並指責媒體對政黨大小眼,引導法國人在薩科奇和華亞勒間進行「定向選擇」。

    貝胡這個小黨候選人的不平之鳴,倒未遭媒體的報復,因為他的民調支持率上升,又提出「第三條路」的第三種選擇,媒體紛紛轉向,哄抬他的理念,一夕間,貝胡成為選戰中的第三匹黑馬。

    而就在貝胡強調「法國人不需要媒體來牽著他們的鼻子走」之後,華亞勒也指責「電視第一台」老闆布易格和《巴黎競賽報》及「廣播歐洲一台」的老闆拉加代爾都是薩科奇的朋友,《巴黎競賽報》報導薩科奇妻子移情別戀的新聞導致總編輯下台的事件又重新被提起。

    在往年的法國總統選戰中,媒體扮演的角色對候選人有利有弊。對於大黨候選人的密集報導有「曝光死」的嫌疑,對於沒有勝選機會的極左或極右派候選人,卻有 免費曝光機會,而敢抨擊媒體的也只有國陣線的勒班。

    這次選戰,批判媒體似乎成為競選議題,而且還獲得迴響,顯示「政客們已經明白民眾非常不信任媒體」,歐洲憲法公投就是知名的例子,公投前,媒體幾乎一面倒地呼籲選民投贊成票,但選民卻投出了令媒體驚愕的反對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