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摘頭巾 穆斯林少女遭父殺害

據梵諦岡發佈的消息,伊斯蘭教已經超越天主教,成為全球信徒人口最多的宗教信仰。對照現今西方社會普遍對伊斯蘭教信徒投以異樣眼光,因文化迥異而觸發的族群矛盾層出不窮,這個訊息格外引人注意。
據梵諦岡發佈的消息,伊斯蘭教已經超越天主教,成為全球信徒人口最多的宗教信仰。對照現今西方社會普遍對伊斯蘭教信徒投以異樣眼光,因文化迥異而觸發的族群矛盾層出不窮,這個訊息格外引人注意。去年的耶誕節前,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警方接獲一通報案電話,一位聲音沮喪的男子說他的女兒遭到殺害。大批員警趕赴現場,看到一名年僅16歲的妙齡少女陳屍自宅,一名神情呆滯的男子自稱是她的父親,而他承認自己就是兇手。

這是個來自巴基斯坦的移民家庭,他們信奉伊斯蘭教,也就是所謂的穆斯林。經過警方調查,這名少女與父親的關係緊張,曾經離家出走多次,導火線則是穆斯林的女性頭巾。

該名少女正值花樣年華,在移居加拿大、接觸了西方社會文化之後,開始對穆斯林女性配戴頭巾產生質疑。她每天必須戴著頭巾到學校上課,難免會引起同學們異樣的眼光。當看到其他女孩子都能夠盡情展現自我,令她非常羨慕,因而渴望自己也能和一般人一樣。

據媒體報導這名少女的朋友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內心掙扎,她終於鼓起勇氣,瞞著父母開始大膽的嘗試。在家中,她還是個順從禮教的穆斯林,每天出門上學時仍配戴著頭巾,但是到了學校,她就把頭巾摘除,並且換上另一套衣服,和一般的女孩子沒有兩樣。

雖然每天只有短暫的時間能夠真正做自己,她喜歡這種解除束縛的感覺,也喜歡無拘無束地融入同齡群體。然而,好景不常,女孩的父親發現了她的秘密。在傳統的穆斯林家庭眼中,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摘除頭巾就是背叛了自己對伊斯蘭教的認同。

於是,各種抗爭在家中不斷上演。去年12月的那一天,女孩又與父親發生激烈爭執,父親在暴怒之下殺害了自己的女兒。不過,這位父親究竟是因一時失去理智失手鑄成大錯,還是因為女孩觸犯穆斯林的禁忌而慘遭行刑,以重建家族名譽,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這個案件震驚了全加拿大,因為它不僅僅是個家庭悲劇,也是社會悲劇。加拿大人對此一案件的感受是複雜的,一方面對遇害的穆斯林少女寄予無限同情與哀悼,因為她只是希望外表能和其他人一樣,讓自己更容易融入西方社會。

但另一方面,同時也加深了加拿大人對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的疑慮,甚至聯想起恐怖份子的激進手段,懷疑這種激烈的手法是宗教信仰使然,更擔心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極端激進主義已悄悄在加國國內散播。

穆斯林面對西方文化衝擊會產生認同危機,西方社會要敞開心胸迎接穆斯林也是一大挑戰。這個案件的發生,正值加拿大國內因穆斯林湧入而浮現種族歧視爭議。自從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穆斯林在美國飽受異樣眼光,加拿大成為他們的首選移民地點,文化衝突的因子慢慢孳生。

隨著穆斯林移民人數急遽增加,他們應否融入主流文化的爭議終於在加國引爆。穆斯林婦女所戴的頭巾遮住臉部,能否參與選舉投票?穆斯林在加國就業,尤其是若在政府機構任職,是否可以穿著傳統服飾?在大學校園,是否應該為穆斯林設立專用的場所,以方便他們進行宗教儀式?涉及人體素描的必修藝術課程,穆斯林能否迴避?這種種因宗教文化差異而衍生的問題,都引起熱烈討論,也引發激烈爭辯。

在排外性最強的魁北克,對於穆斯林的反應最為強烈。有民眾坦言看到周遭出現穿著傳統服飾的穆斯林很不舒服,也有人在聽證會中公開質疑穆斯林無意融入主流文化,甚至憂慮伊斯蘭教在魁北克生根,會威脅當地天主教及基督教的獨尊地位。911事件增添了人們對穆斯林的疑懼,政治人物則趁勢利用這種疑懼拉攏選民圖利自己,更使得此類議題不斷升溫,而從宗教文化議題演變為政治議題。

穆斯林少女之死,讓東西宗教文化撞擊下的矛盾,血淋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大家驚覺,在一向以多元文化為傲的加拿大,和諧的表象原來是如此脆弱。這個案件發生的時間,恰巧正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開始展露頭角之際。歐巴馬一再強調的包容開放,在美國獲得廣泛迴響,此刻亦讓加拿大人心有戚戚焉。只是隨著選戰日趨激烈,歐巴馬如今也深陷種族爭議泥沼,族群矛盾果真是一個糾結難解的魔咒,更是最易操弄的政治話題。

【2008-04-04 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