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科技農莊 沙漠種出綠色奇蹟

【經濟日報/記者林妙容】

以色列中部以南一望無垠的內蓋夫(Nigiv)沙漠,綿延連接西南埃及的阿拉伯沙漠,在11月至4月的雨季裡,年平均雨量只有25公厘,對一場豪雨就降下上千公厘雨量的台灣來說,簡直難以想像。

在這樣滴水是金的沙漠裡,以色列人卻在黃土中製造人工綠洲,一個個溫室整齊排列,青椒、番石榴、白菜應有盡有,還有一片抬頭仰望的向日葵,彷彿嘲笑著高空中的烈日。

以色列在邊界和停火線內的總面積只有2萬7,817平方公里,國土大小約是台灣的四分之三,但中南部以降,國土的一半全是沙漠。連年征戰,與鄰近國家不睦的客觀環境,迫使以色列人更急於利用貧瘠土地。過去為了安全理由,保全內蓋夫沙漠占領地,以色列政府移民屯墾,為了不讓人民在沙漠裡挨餓,他們必須在沙漠裡自給自足,解決沙漠裡的貧瘠的土地和不足的水源成為最大課題。

滴水灌溉 毫不浪費

在最貧困的環境中,為了對水有最好的利用,以色列人發明了「滴水灌溉」技術。一排排塑膠水管在每株植物根部開口滴水,由電腦控制測得的土壤溼度,決定植物根部水的供應量,由系統自動24小時全天候控制供水;裝了系統以後,農人不必再管「澆水」這件事,用最少的水,就能養出結實累累的青椒、芭樂。

僅管如此,光靠一年25公厘的雨量,自然不夠沙漠屯墾區使用。以色列政府從北到南架設自然水輸送系統,將北部降雨時收集得來的水,輸送到南部去。在內蓋夫沙漠經營鄉村合作屯墾區奇布茲(Kibbutz,希伯來文意為共同屯墾)的農場主人說,為了用水,居民還會挖井抽取地下水,「有些地下水甚至抽到地下2,000公尺,抽到的水是好幾百年以前滲入地下的水;抽出來時,水還滾燙的,一不小心還可能被燙傷。」

溫室蔬果 賺進外匯

最先將滴水灌溉技術引進此區的Natafim公司出口部門經理Itehak Inbar說,「水」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色列就快要沒水了」,可是生活還是得過下去。以色列的每一個農莊都是科技農莊,原本在其他國家當醫生和教授,為了成立自己的國家回到「允諾之地」,用資訊科技確保每一滴水的運用、水的循環利用,維護已取得的土地。

以色列政府為了取得新水源,致力於人造雨、地中海海水淡化的研究,但是成本仍然很高,還未達到市場化的效率。

除了水源,為了克服沙漠惡劣氣候,所有植物都在溫室中培。溫室顧名思義就是要幾乎保持恆溫,不讓溫度變化太大。夏日裡的內達夫沙漠,白天可以達到攝氏40度以上,晚上氣溫卻可能驟降到零度。人們在沙漠中生活,靠的是冷氣與暖氣,沙漠裡的溫室也是同樣道理,利用冷卻和暖化系統,保持適合植物生長的攝氏25度左右。

以色列人利用廢棄床墊的材質,鋪在溫室四周,配合流水系統流過這種材質,就成為一套冷卻系統,可以在白天日照旺盛的時候,將溫室內的溫度冷卻下來。暖氣系統則是利用油電機器把水加溫,再順著鋪在土上的滴水灌溉系統,平均分散到植物的根部,讓植物不致受寒。

土壤則是從以色列北部移入,利用搭配特殊養分配方的土壤,可以讓植物用最少的土,成長到可供收成的地步,而且幾乎在1、20年內都不必換土。由於各種設備所費不貲,以色列政府對沙漠種植都有補貼,一般的補貼比率是40%,以求讓屯墾區的人能繼續留下來。

沙漠養魚 銷到歐洲

現在,內達夫沙漠區的蔬果、花卉,約有30%銷往價格較好的歐盟和美國市場,為以色列賺進外匯,也鞏固了國安,等於是在沙漠裡製造奇蹟。

以色列人不僅在沙漠中種出綠色奇蹟,14年前開始,還在沒有水的沙漠裡養魚。利用直徑約2公尺到3公尺的獨立圓筒水泥隔離水槽,內達夫沙漠中養了從泰國進口改良的一種名叫Barrmundi 的魚,這種魚10年可以長到15到30公斤。農場主人說,在沙漠裡養魚,沒有物種汙染的問題,這些基因配對養成的特殊魚種,適合在以色列的沙漠裡生長,每個月有100萬公斤各式魚類可以銷到歐洲。

以色列拜國家安全與求生意志所賜,創造出的沙漠奇蹟令人嘆為觀止。以色列經驗現在推廣到大陸、衣索比亞、甚至墨西哥等急需用少量水源與土壤種出大量農產品的國家。對部分國家來說,科技的進步等於餵飽更多的人口,解決饑餓問題。

【2005-12-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