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世昌╱外貿協會哈薩克辦事處主任、前孟買辦事處主任(哈薩克) 如果怕髒亂怕人多嫌吵雜,到了印度,多半會凍未條;如果喜歡異國風情,想要感受古文明哲理的洗禮,離開印度後,一輩子忘不了,這就是印度的魅力。 很多人看印度,看半天還是不懂,台灣人會說「水聲相通、水色不相同」一語帶過,但印度其實是「兩極化對照所造成的歧異」,存有許多令人驚嘆又依稀彷彿的面相: 歷史上東西南北文化的交匯點,讓它萬紫千紅;它曾和亞歷山大大帝、蒙古帖木兒鐵騎、英國和中國都開打過,越戰越勇;它沾沾自喜自己是全世界最大民主政體;不偏不倚國際路線讓歐美列強不敢小覷;印度名列紅遍天金磚四國之一,經濟高度成長更帶出了民族自信心,孟買卻是全世界第七骯髒城市,全世界第二大貧民窟就在內;全世界最大鋼廠塔米爾集團老闆是印度人,全世界十大首富中也有印度人,印度塔塔集團推出售價不到三千美元的全世界最便宜汽車,但境內仍有三分之二人口每天所得不到兩塊美元;印度人心存仁慈也敬老尊賢,但就是無法對世仇巴基斯坦一笑泯恩仇。 印度就是這麼樣的一個大問號,還虧馬克吐溫想得開,他說:「印度是一塊充滿夢想和浪漫、富裕和貧窮、皇宮和地窟、饑荒和豐饒、神怪和巨人、老虎和大象的大地。它更是一個由上百個國中之國、上百種語文、上千個宗教、及上萬個神祇,所共同組成的國家。如果不是如此這般地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印度就不叫印度了。」 印度孟買十一月廿六日發生恐怖攻擊事件,整整三天槍林彈雨,昨天終於結束了。這事件讓筆者震驚,不只是因為發生在印度「上海灘」孟買,不只是印度從未發生過如此令人怵目驚心的恐怖攻擊事件,而是筆者視為印度最大隱憂的事終於發生了。 筆者八年前拙作「一本印度生意經」(外貿協會出版)即指出,足以動搖印度國本不是來自國外,而是社會因素(患寡不均和貧富差距): 其一、國家還未完成轉型:在美國全球戰略架構下,印度歸類「過渡期國家」,就是說印度的國家發展尚未定型,國際舞台上進退偶多自困失據,卻因地大人多,國力足以影響未來全球戰略平衡,是為全球最不確定因子之一。 其二、宗教之爭:這是淵源歷千年的大印度教與大伊斯蘭教沙文主義的衝突,尤在一九四七年信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和拜印度教的印度分裂,各找到依歸的印伊教徒更有靠山,衝突至今仍沒完沒了。宗教之爭絕對是印度的超級未爆彈,因為印度教徒逾七億人,穆斯林逾一億人,質量俱重,就有如象(印度教)獅(伊斯蘭教)兩隻巨獸打架,必殃及無辜無數。 其三、恐怖活動國際化:印度過去幾年發生在境內的恐怖活動,傷亡一個比一個慘重,這不是一向溫和儒雅的印度人怎麼變得如此暴力的問題,而是組織化反動對西方化及國際化思潮的反撲,不論這次孟買恐怖攻擊事件是先挑英美人和猶太人下手?或是結合英國、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及凱達組織的國際恐怖活動?這事件的目的意在挑戰印度權威(泰姬瑪哈意思是印度國王的皇冠),給當局一個警訊,而原本單純印度境內的衝突,可能已擴大為南亞的區域衝突,還可能是與中亞中東的國際恐怖組織沆瀣一氣的兆頭。 九年前,外貿協會把辦事處從新德里搬遷到孟買,筆者榮膺此重任,台灣廠商拓展印度市場從而揭開更燦爛新頁。筆者因緣際會結交到若干說天道地的商界朋友,這幾天陸續收到這些印度老朋友回信答謝筆者的慰問信,大致他們是這樣說:印度人大場面看多了,不會那麼輕易就被撂倒的;歷史上多少強權來來去去,但印度依舊安在;這次的孟買恐怖攻擊事件固然會痛,但像打預防針,痛過後一定會更好。 看印度,需要一個很大的概念。印度的能耐,不是因為它地大物博人多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兼容並蓄的內涵,印度一路走來像鐘擺,除了偶爾會走極端,兩極間也可以是容忍的尺度,他們篤信「對立不代表是衝突,而是互補;柔順不等於是軟弱,而是共生」,更是硬道理,這才是印度的真諦。 【2008/11/30 聯合報】 |
地處歐亞兩大洲交界處的伊斯坦堡,正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夾處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世界的交融地位,帶領土耳其成為迅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IMF)對土耳其的紓困貸款在今年5月到期,象徵伊斯坦堡已經走出超高通膨、經濟瀕臨崩盤的歷史陰霾。土耳其上次經濟負成長已是2001年的回憶,今年6月時交出國內生產毛額(GDP)9.9%的年成長率。通膨也從2001年高達逾70%緩和至目前的11%。
鄰近歐盟是土耳其一大利多,透過與歐盟的關稅聯合協定,土耳其向歐盟大量輸出紡織、食品機械與機動車輛產品。而一旦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開放市場,伊斯坦堡有潛力大舉進入這些市場。
年輕充沛的人才也是土耳其一大「出口貨」,是土耳其經濟發展的一大後援。這個有逾7,000萬人口的國家,年齡中位數僅是28歲。伊斯坦堡ARGE諮詢公司董事長說:「輝瑞公司(Pfizer)的人告訴我,他們最棒的土耳其出口貨是不到30歲的經理人才。」
穩定的政治局勢是推動伊斯坦堡經濟復興的重要關鍵。土耳其是個以伊斯蘭教人口為主的國家,但有非常強大的世俗主義傳統,政教嚴格分離仍是憲法明訂的重要內涵,這使得伊斯蘭背景的正義與發展黨(AKP)在2002年取得政權時,一度引發投資人不安。
沒想到AKP組成的一黨執政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反而遠比原先的世俗派聯合政府有效率。AKP執行嚴格的財政措施,促進土耳其市場的健全發展。因此,當AKP政權在5月面臨土耳其憲法法庭的解散威脅時,伊斯坦堡的經濟前景頓時蒙上陰影。
過度仰賴外來投資是當前土耳其經濟一大隱憂,外國直接投資自2002年以來暴增30倍至220億美元水準。伊斯坦堡股市以外國機構投資人為主,本土的投資人則是散戶領軍。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外資大舉撤出讓土耳其也無法倖免於難,股價隨著其他新興市場一同暴跌。伊斯坦堡全國100指數今年來已下挫48%,把去年42%的漲幅全數吐回。
但是土國向歐盟靠近,鄰近中東的基本優勢仍然存在。土耳其近年來不斷申請加入歐盟,因而採取各種健全市場的措施,引進專業經理人才經營以家族企業為主的公司。伊斯坦堡AK證券公司研究主管薩福蘭說:「加入歐盟之日還很遙遠,但是嘗試加入的過程比結果還重要,這是導正經濟發展路線的關鍵驅動力。」
中東市場在這波金融風暴中受傷相對輕微,也可望協助土國經濟繼續健全發展。伊斯坦堡的投資有很大一部分投入能源蘊藏豐富的俄羅斯與中東地區,當地蓬勃發展的的油元經濟可以協助土耳其緩衝全球經濟減速的衝擊。
土耳其經濟目前展現的韌性,在本世紀初還是難以想像的好景。世俗化的安卡拉當局在1980年代推動經濟上的改革開放,但貪汙賄賂、用人唯親主義橫行,使土國經濟在2001年崩潰,土耳其里拉曾一夜暴跌50%,土國不得不接受IMF與世界銀行的紓困,也讓以伊斯蘭為號召的AKP在經濟廢墟中拿到政權。
現在,IMF給土耳其的100億美元貸款到期,土耳其已表示不需要再其他貸款。土耳其經濟部長10月上旬出席IMF與世界銀行年會時說,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包含土耳其在內的G20集團可以伸出援手,協助全球經濟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