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國際瞭望:俄烏「鬥氣」的政治角力

  • 2009-01-13 中國時報 【郭崇倫】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爭議總算落幕,雙方交換簽署的協議,俄方即將重新開啟閥門,讓天然氣經由烏克蘭管線,輸送到歐洲各國。

     這幾年來,每逢年底約滿時,兩國就會來一次「鬥氣」(見下圖,法新社);通常的解釋是:因為橘色革命上台後的烏克蘭總統尤申科親西方,想要加入北約,反抗俄羅斯,所以莫斯科以切斷烏克蘭的能源供應,作為懲罰;歐盟只不過是間接受害者。

     這也同時是烏克蘭的宣傳基調:天然氣不過是莫斯科地緣戰略的武器,歐洲國家如果不支持烏克蘭,最後會讓莫斯科予取予求。

     但其實這並不是莫斯科真的想要的。

     經過二○○六年斷氣風波之後,俄羅斯極力想避免「不可靠供應者」的惡名;尤其油氣價格遽跌,俄羅斯主要外匯收入大減,最忌此刻再度斷氣。普丁總理承認自一月一日紛爭開始以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已經損失了八億美金,平均一天一億。

     損失也是雙方的;烏克蘭南部與東部大企業被迫削減天然氣用量,甚至停工,這對烏克蘭經濟雪上加霜。烏克蘭幣至今貶四成,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萎縮百分之三至五。

     爭執焦點還是價格;自從蘇聯解體獨立國協成立,俄羅斯老大哥供應天然氣給國協成員。譬如白俄羅斯,就是用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內部價」;這是保證俄羅斯影響力的手段。至於那些越來越過分的國家,如喬治亞竟然敢與莫斯科開戰,而烏克蘭偷賣軍火給喬治亞,同時還威脅要把俄國黑海艦隊趕出租借軍港,當然不在優待之列。

     西歐天然氣公定價是每一千立方公尺四五○美元,在去年期滿的合約中,烏克蘭僅付一七五美元,今年換約,也僅同意提高至二○一美元,這比國際市場差太多,俄羅斯建議價格調至二五○美元,烏克蘭不肯。

     但烏克蘭的說法則是,俄羅斯同樣沒有按照市場價格付給烏克蘭天然氣管使用費,目前歐洲平均價是每一千立方公尺運輸一百公里是三.四元,俄羅斯只付一半。

     雖然雙方各有說法,但深究下去,兩國各有政治考量;普丁擔任總統期間的繁榮強大,大部分靠油氣賺取的外匯,而其中Gazprom過去、未來也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外匯來源,同時也是俄羅斯權力核心,總統梅德維傑夫擔任第一副總理時就兼任其董事長。

     但在去年金融風暴與油價崩盤後,Gazprom股價跌了四分之三,負債高達五百億美元,但克里姆林宮決意要保住Gazprom的利益,即使這意味著與西方世界翻臉。

     同時在烏克蘭,明年一月要舉行總統大選,幾個候選人表面上爭取國家利益,私底下勾心鬥角;總統尤申科為爭取連任,排除潛在對手,與昔日盟友總理季莫辛科公開反目;季莫辛科則指責總統與俄烏天然氣中間商佛塔許操縱外匯買賣,牟利籌措競選經費;而在二○○四年的共同敵人「地區黨」黨魁亞努科維奇目前聲望最高。

     俄羅斯當然對烏克蘭不滿,想加以教訓一下,但越高壓越會讓烏克蘭人民反彈。尤申科就是最善於運用手中民族主義的王牌,於是比以前手腕靈活的莫斯科等待下次選舉,換成親自己的政府,過去曾押寶亞努科維奇,現在則與季莫辛科走得近。

     有這麼複雜的國內因素,使得這一次危機與二○○六年不同,歐盟與美國似乎並不一面倒地站在烏克蘭這邊。剛開始歐洲希望雙方盡快自行解決,等到俄羅斯真的關閉通往烏克蘭天然氣管時,歐盟才積極介入協調,甚至最後解決方案,被解讀為偏向俄羅斯。

     但是真正對決的時間還沒到,今年年底約滿之際,正是烏克蘭總統大選正火熱之時,屆時來不及興建天然氣大儲氣槽的歐洲國家,只能祈禱明年是個暖冬。

     (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沒有留言: